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家长、老师都要努力帮助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的“生活技能”不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而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将心理社会能力解释为:是一个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的行为的能力。1.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要让他们明白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造就快乐自信的人格。2.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家长、老师都要努力帮助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的“生活技能”不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而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将心理社会能力解释为:一个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处需要和挑战的能力;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魏民言 《山东教育》2005,(14):61-6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家长、老师都要努力帮助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的“生活技能”不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而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将心理社会能力解释为:是一个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的行为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家长、老师都要努力帮助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的“生活技能”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将心理社会能力解释为:是一个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的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5.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家长、老师都要努力帮助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的“生活技能”不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而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将心理社会能力解释为:一个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处需要和挑战的能力;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的行为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家长、老师及所有关心儿童青少年的人士,都要努力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的“生活技能”不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而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将心理社会能力解释为:是—个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的行为的能力。1、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要让他们明白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造就快乐自信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能力,所以要加强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一、培养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自理能力尤为重要,他贯穿人的一生,是生活的基础。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我料理与集体生活中自我管理的能力。自理能力的提高,对培养现代化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小学教育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生  相似文献   

9.
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健康"下过一个全新的定义:"健康是指人的体魄、心理、社会交际生活完全正常,而不单指身体未患疾病."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体现了一个健康人的整体状态,成为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时代的发展,人们越发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尤其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而所谓的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顾自己生活起居的自我服务性的劳动能力,即幼儿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同样的,自理能力也是一个人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能使学生形成责任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家教信息     
据《解放日报》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学习掌握六种“生活技能”。1.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2.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孩子应懂得与人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3.调节情绪,学会缓解压力。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缓解精神压力,懂得如何宣泄和放松。4.理解支持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在这当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5.培养应对能力,能有效解决问题。6.培养自律能力,避免攻击性言行。孩子应掌握六…  相似文献   

14.
所谓心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其心理健康发展的科学而系统的教育.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是:健康指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对健康的定义,意味着衡量一个人的健康与否,必须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综合评定,而这就是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体育教学观认为,体育课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运动技能,为实现全民强身健体的伟大目标奠定基础.但是实际上,一个人健康的定义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有完美的状态,而不仅是虚弱和没有疾病.可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和心理上都保持健康的状态,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人际交往能力.我们都知道,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与人接触的机会,以及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的机会,而与他人接触和交流,往往能使学生忘却一时的痛苦和烦恼,消除不良情绪.人是一种需要温暖和关爱的高等智慧动物,与人交往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良好需求,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必须要进行的一种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34):15-16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它贯穿着人的一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备能力。许多孩子只知道自己应该得到什么,不知道自己应该付出什么,没有明确的责任感,这就导致自理能力的严重缺乏。长此以往,"高分低能"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加强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内涵 "双导师制"是指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为一个学生配备两个导师,在校企联合培养技能人才过程中,两位导师各司其职:一个校内导师在课堂内专管教学,主要负责学生的课程学习和指导等;另一个校外导师侧重学生在课堂外的能力培养,强化对学生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协调沟通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训练.这种培养模式能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新大纲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际中进行;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一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重视教学环节、交际情境和日常生活等语言实践。一、努力体现口语交际的交际性和实践性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行为,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首先必须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营造交际环境。其中,多层次是指在二人、小组、班级等各个层次上开展交际活动;多渠道是指口语交际的渠道可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多形式是指口语交际活动的形式不拘一格,或“课前一分钟要事谈”、“学校一日生活谈”、“上学见闻谈”;或辅之以“跳蚤市场”、“逛超市”等活动,教学形式也可多种多样。在交际活动开展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引导学生以积极正确的态度投入其中。其次要重实践,即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交际。教师要用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组织教学活动,将口语交际训练贯穿于生活的始终;要创造机会,教育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关注日常生活,关注社会大事,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交际。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  相似文献   

19.
<正>社会适应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在心理上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能力,是人在社会上生存需要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说,表明一个人的成熟程度。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以下一些方面: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等。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的基础能力,才可能增加社会参与的广度,提高适应能力。培养沟通能力、交往意识是发展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一词定义为:“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关系各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不仅要身体保持健康,而且在心理上也要保持良好状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