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将知识共创引入到服务创新绩效的研究领域中,探索其在客户导向与服务创新绩效关系中所扮演的中介作用,基于中国制造企业所面临的服务化转型背景,供应商协同水平和技术能力作为调节变量予以进一步的阐释。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检验,基于329份有效问卷检验了概念模型,研究发现:客户导向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共创在客户导向和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供应商协同水平和技术能力能够正向调节客户导向与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即供应商协同水平越高、企业技术能力越强,客户导向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和理论的分析,研究了服务化战略对服务绩效的影响关系,并探讨价值共创的调节作用,构建了变量之间的概念模型和提出了研究假设,以我国服务化转型的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服务化战略对服务绩效有正向影响;价值共创在服务化战略与服务绩效之间起到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服务化和商业模式理论,构建服务化战略、商业模式创新及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理论模型。以我国236家实施服务化转型的制造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导向的服务化战略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客户导向的服务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则呈U型曲线关系;商业模式创新在服务化战略影响企业绩效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从商业模式创新视角揭示了服务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拓展了服务化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理论,并对实施服务化战略的制造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提升企业绩效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数字服务化成为制造企业服务化和数字化转型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数字服务化是解释数字化与服务化双重变革的重要概念,而数字技术如何在其中赋能价值创造存在理论缺口和实践必要性。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探究了数字服务化的数字赋能价值创造内在机理,结果发现:第一,数字服务化的数字赋能价值创造遵循“生产要素数字化—数字服务能力形成—数字服务价值创造”的三阶段路径。数字服务价值创造所依赖的3种数字服务能力由赋能机制驱动形成。第二,在基于平台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平台后端、中部和前端的数字赋能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包括生产要素数字化的相互依赖及数字服务能力的相互依赖。第三,产品—服务—软件系统在数字化与服务化之间发挥桥接功能,促进数字化与服务化的价值创造协同。  相似文献   

5.
   一方面,大数据使整合更大范围内的互补资源成为可能,制造业服务供给能力日益集中;另一方面,大数据也提供了满足服务需要的更多实现形式与获取途径,制造业服务需求日益异质;如何响应数据赋能对制造业服务化的供给侧、需求侧以及两者匹配的三重冲击决定了制造企业服务化的成败。基于“供给-需求”匹配视角,本文利用美的单案例扎根探究,采用商业模式创新框架分析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的作用路径,研究表明:(1)数据赋能分别通过战略导向、数据特征利用与多主体实时交互,继之以资源利用为共通媒介,然后影响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捕获三个维度来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2)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业服务化表现为“数据赋能-工业数字化能力、产品数据利用能力、客户价值互动能力的提升-工业服务化、客户服务化与价值服务化的组合影响”的动态过程。本研究引入了制造业服务化的需求侧,扩展了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的作用路径,为制造企业服务化提供了以“供给-需求”匹配为核心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高技术服务创新融高技术和管理创新于一体,受到制造业服务化趋势、生产性服务市场需求转换和全球价值网络重组的驱动,围绕系统的解决方案形成一个开放的、网络化的、模块嵌入式的集成创新过程.高技术服务创新网络开放式集成模式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重要主题.学者们从服务创新与先进制造业服务化、价值联合创造机制、高技术服务解决方案与界面标准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并探索不同的研究方法.基于这一主题,系统研究高技术服务创新开放系统、解决方案和界面标准平台竞合与价值创造机理,高技术服务创新网络开放式集成模式结构、机理及演进与优化,以及实证与应用对策等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顾客关系的价值创新途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价值创新是与传统的竞争驱动型战略截然不同的战略逻辑,其核心是跳跃性地提升顾客感知价值。文章在对价值创新战略逻辑已有研究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将研究的范围锁定于关系顾客,分析了关系顾客价值感知的概念与构成,进而描述了基于顾客关系进行价值创新的三条途径,并指出了基于顾客关系进行价值创新的潜在误区。  相似文献   

8.
胡查平  汪涛 《科研管理》2016,37(11):119-126
成功实施服务化战略转型的制造业企业究竟是怎样适应性的对服务化战略进行转型升级的?其基本演进路径又是怎样的?既往研究没有做出充分的解释和回答。本研究对3家本土服务化战略转型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演进路径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总结归纳了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战略转型升级路径的理论模型。理论模型表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战略转型升级的过程,即是制造业企业在其"核心能力"介入市场竞争过程中存在诸多竞争性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升级其"服务化战略"的过程。与过往研究相比,本理论模型重在突出了战略升级阶段的核心能力是如何演进,以及每一演进阶段存在的问题又是如何推动制造业企业基于顾客视角对服务化战略实施升级的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为传统制造业企业实施服务化战略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分析,从服务化的概念、发展动力和实现路径3个层面厘清制造业服务化研究的演进动态,解构制造业服务化面临的五大发展挑战:组织结构、管理过程、用户关系、模式创新和风险防控。提出中国情境下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三大核心策略:突破技术、制造与市场壁垒的价值链重构策略;构建价值网络的服务化循环互动机制策略;基于服务主导和价值共创共享逻辑,搭建创新型制造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徐琪  廖丽今 《情报杂志》2008,27(2):50-52,55
在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物流企业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必须有效地获取、开发和保持企业客户价值,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延长客户生命周期,进而提升企业的客户资产,实现企业盈利的目的.在研究物流客户价值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物流客户的感知价值,通过集成知识融合技术及CBR技术,建立基于知识的物流客户价值分析决策系统,为物流企业有效地、实时地获取和识别客户价值,并且利用客户价值知识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物流客户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张颖  顾远东  高杰 《科研管理》2020,41(4):140-150
众多研究将服务化视为制造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然而,伴随着对商业模式过度创新的质疑和对硬科技的持续关注,服务化究竟能否促进产品创新并最终塑造长期竞争优势亟待研究。因此,本研究分析了服务化对制造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及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基于中国239家制造企业的样本数据,研究表明:1)服务化与产品创新度之间呈U型关系;2)技术动态性和市场不确定性负向调节服务化与产品创新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制造企业全面认识服务化作用,明确服务化对产品创新的积极作用和不利影响,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有效推进服务化实践。  相似文献   

12.
曲婉  穆荣平  李铭禄 《科研管理》2012,33(10):64-71
本文从服务创新和价值迁移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制造企业的服务转型过程,研究提出了制造企业服务转型的影响因素模型,最后通过戴姆勒公司"Car2go"项目分析,对制造企业服务转型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为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建议。本文研究发现,服务创新、客户需求、技术进步和宏观环境等因素在增强制造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推动制造企业服务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服务化被看做制造型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数字技术在服务化过程中的应用为制造商改变了设备运行方式与服务方式。数字化情境下的服务化不仅提供了新的用企互动类型,同时企业与用户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在该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治理机制变得尤为重要。此研究基于308份中国制造型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服务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服务化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2)高数字化水平下的服务化对创新绩效影响受关系治理的显著调节,低数字化水平下的服务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受契约治理的显著调节。该研究的管理启示是,管理者依据企业所处的数字化情境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治理机制。与低数字化情境相比,在数字化水平高的情况下,企业应多关注关系治理这类非经济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莉  罗瑾琏 《科研管理》2012,33(12):1-9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产品创新中吸引顾客参与,期望提升顾客满意。以往研究表明,在简单产品的创新中,顾客参与程度和满意度之间呈现正向关系。但是,在高复杂度产品创新范畴,本研究却发现顾客参与和满意之间并非呈现简单的线性关系,还受到一些因素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在高复杂度产品创新中提出顾客知识的概念,将顾客参与分为两个构面(顾客作为信息提供者和共同参与者),将顾客满意分为两个维度(顾客对参与过程体验满意度和对参与结果满意度),探讨顾客知识对参与程度和满意度关系的调节效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高复杂度产品创新中,无论顾客是作为信息提供者,还是作为共同开发者,在相同参与程度时,高知识顾客的满意度高于低知识顾客。同时,由于顾客知识的调节效应,顾客参与和满意之间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呈正向关系,当低知识顾客作为共同开发者,参与越深反而对参与过程感觉越不满意。研究结论为如何吸引顾客参与来提升顾客满意提供了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15.
顾客参与对新产品开发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涛  郭锐 《科学学研究》2010,28(9):1383-1387
传统观念威胁到企业竞争力,新产品开发大多集中在企业角度探讨,却忽略了真正使用产品的顾客。从知识分享的角度,分析顾客参与对产品创新的作用机理,即顾客参与通过关系涉入影响顾客与新产品开发企业的知识分享,进而改善新产品绩效,同时加入了顾客知识异性作为调节变量,更好解释了这一机制。  相似文献   

16.
陈漫 《科研管理》2018,39(9):52-58
本文基于知识基础观,探讨了两种形式的顾客参与(信息提供和共同开发)对两种类型的突破式创新(市场突破和技术突破)的差异化作用及其中介机制。通过对208家高科技企业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信息提供和共同开发的顾客参与均能够提升技术突破;(2)信息提供增强市场突破,但是共同开发会降低市场突破;(3)顾客参与直接影响市场突破,但是组织学习在顾客参与和技术突破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琳  王玖河 《科研管理》2022,43(2):149-159
   在价值共创时代,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成了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知识管理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进而成了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顾客已经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获取优势的重要资源,基于顾企互动和知识共享的价值创造模式将成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趋势,顾客知识的共享对加速企业知识创新进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文章从顾企互动的视角对顾客知识共享的决策行为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和仿真分析探究了知识共享成本、知识共享收益、知识储备量和收益分配系数等因素对顾客知识共享决策行为的内部影响机制,通过仿真分析得出结论:(1)当知识共享成本提升时,只有当顾客和企业的参与意愿较高时才会促使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且延缓了知识共享产生的进程;(2)当知识共享收益增加时,能够增强顾客参与知识共享的意愿并且能够加速知识共享进程;(3)当顾客和企业的知识储备量存在差异时,这种差异会一定程度上延缓和抑制知识共享进程,相比之下,当顾客所掌握的知识的储备量大于企业的知识储备量时将更不利于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4)当企业参与知识共享的初始概率较低时,可以采用为企业制定较高的收益分配系数的方式来促进知识共享行为的产生,但是在确保知识共享行为发生的前提下,为企业分配较多的知识共享收益会延缓知识共享行为产生的速度,此时,加速知识共享行为产生的有效策略是为顾客分配较多的共享收益。  相似文献   

18.
Request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in frontline service encounters raises privacy concerns among customers. The proximity contact tracing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provides an intriguing context of information requests. Hospitality venues required contact tracing details from customers, and customer cooperation varied with concerns about privacy. Drawing on gossip theory, we investigate the roles of businesses’ data privacy practices and government support in driving customers’ responses to contact tracing. Our findings show that perceived transparency of a business’s privacy practices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customers’ commitment to the business, while perceived control exerts a negative effect on commitment. These effects are mediated by customers’ information falsification rather than disclosure, because the former is a sensitive behavioral indicator of privacy concerns. The results also reveal the moderating roles of government support. This research contributes to the customer data privacy literature by demonstrating the distinct effects of perceived transparency and control on commitment and revealing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Moreover, the research extends the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of privacy practices from online contexts to face-to-face contexts of frontline service. The findings offer implic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ustomer data privacy.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服务化商业模式创新:基于资源基础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整合制造业服务化与商业模式创新两个领域的前沿理论,基于资源基础观,采用我国两家装备制造企业的双案例研究,揭示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商业模式创新机理。研究结论表明:第一,制造服务化的外在表现是企业价值主张、业务流程、盈利模式与外部关系的重构,而内在动力是企业关键资源与能力的重新整合。第二,为实现服务化,企业内资源可以打破重组,以商业模式各要素为属性进行资源整合;制造企业原有的关键资源与能力是企业赖以转型的必要基础。第三,制造服务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不同服务化程度的企业,资源整合的重点及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