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价格管制、医保支付政策与制药企业创新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新鑫  侯文华  申成霖 《科研管理》2015,36(12):120-128
本文综合考虑价格管制和现行的医保支付政策,研究制药企业创新投入和药品定价的协同决策问题,探讨价格管制和医保支付政策对制药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药定价的交互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制药企业定价机制的选择受到管制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双重影响,特别地,当医保支付比例较高时,价格不能作为药品的创新水平的信号,适当降低医保支付有助于控制制药企业创新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价格管制对制药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受到医保支付政策和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的共同影响;价格管制并非总是降低企业的创新激励,当医保支付比例较高时,价格管制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创新投入配置的扭曲,提高创新能力中等的制药企业的创新激励。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合作博弈和厂商模型,研究了政府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首先,分析了不同信息结构下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行为,讨论了双方的策略和社会福利;然后,将信息不对称下福利损失看作双方的信息租金进行二次利益分配,首次建立了政府主导的具有双边激励效应产学研利益分配机制.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下科研机构的投入水平低于最优投入水平,具有双边激励效应的分配机制不仅兼顾了企业和科研机构双方的利益、发挥了政府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中的引导作用,也提升了社会整体福利,有效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低效率.  相似文献   

3.
王旭  王非 《科研管理》2019,40(7):131-139
绿色创新已成为驱动中国制造业转型的重要路径。过度依赖科技政策的外生冲击而忽略企业内生激励机制,容易造成创新平滑失效和公共资源的配置扭曲。本文从财税政策与公司治理双重层面,重点探讨政府补贴与高管激励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整合影响。研究显示,薪酬激励的创新补偿效应能够提升财税补贴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平滑效果;相比之下,声誉激励对财税补贴与绿色创新关系的影响并不显著;薪酬激励与声誉激励的互补关系催生了激励组合的创新补偿效应,在薪酬激励强度适中的条件下,财税补贴能够实现对绿色创新的最优驱动作用。本文能够从公司治理视角揭示财税补贴创新悖论的成因,并为优化政府财税政策和企业创新激励机制,推动中国制造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构建不同自然状态和创新水平下创业企业的双边道德风险模型,研究表明可转债能够有效地缓解创业企业的双边道德风险,其内嵌的债权契约能够保证在自然状态较差时,VC通过再谈判的方式引导EN做出社会最优的创新选择,并且激励双方投入社会最优的努力水平。在自然状态较好时,EN有动力选择高的创新水平,并且设计合理的可转债契约同样能够提供有效的激励促使双方选择社会最优的努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政府RD投入是政府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政策手段。本文基于企业所有制差异,运用零膨胀模型研究了政府RD投入对2008-2011年上海高新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政府RD投入对高新企业创新绩效的激励效应远远大于其对企业自身科研投入的挤出效应; 2)政府RD投入对高新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呈"倒U"型,中低的政府资助率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激励效应最为显著; 3)企业所有制不同,政府RD投入对企业的创新绩效的影响也会有所差异。对于国有企业,政府RD投入率虽然较高,但是对其企业的创新没有明显的激励作用,但对于非国有企业,适当的政府RD投入会促进企业创新,其中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最优政府资助率为中高投入率,有限公司最优为低投入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研发投资“市场失灵”、政府补贴“退坡”问题,引入产业内补贴政策。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研究不同阶段不同补贴政策下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的最优研发投入策略。研究表明:在有政府补贴无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政府补贴对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挤入效应”;在既有政府补贴又有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新进企业的研发投入与政府的补贴比例、产业内补贴比例和传统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均正相关,同时行业内补贴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在无政府补贴有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只有当补贴比例小于某一值时,产业内补贴才对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具有“挤入效应”;在无政府补贴无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创新是企业的占优策略。  相似文献   

7.
研究环境税与研发补贴的政策组合对绿色生产技术的创新诱导效应,分析政策组合对于环境和经济双重福利的影响。我们发现环境税在一定条件下可发挥创新诱导效应,即企业治污成本在总边际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小于边际收益对总产量的弹性。研发补贴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创新诱导效应,但其诱导效果随绿色生产技术的普及而降低。在专利授权制度和古诺寡头竞争市场的条件下,存在使社会福利最优的环境税和研发补贴组合,且最优的环境税率小于边际环境损失,最优的研发补贴为正值。环境税和研发补贴的政策组合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技术创新企业研发投入,从而更好地发挥绿色技术创新诱导效应,还能促进环境与社会双重福利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研发投资市场失灵、政府补贴"退坡"问题,引入产业内补贴政策,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研究不同阶段、不同补贴政策下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的最优研发投入策略。研究表明:在有政府补贴而无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政府补贴对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挤入效应";在既有政府补贴又有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新进企业的研发投入与政府补贴比例、产业内补贴比例和传统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均正相关,同时行业内补贴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在无政府补贴而有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只有当补贴比例小于某一值时,产业内补贴才对传统企业和新进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具有"挤入效应";在无政府补贴也无产业内补贴的情况下,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创新是企业的占优策略。  相似文献   

9.
李平  刘利利 《科研管理》2017,38(1):21-29
本文采用2003-2012年中国地区面板数据,利用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就政府研发资助和企业研发投入对中国创新效率的影响及政府研发资助和企业研发投入的最优强度区间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在我国创新过程中,政府研发资助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为负,存在一定的"政府失灵",企业研发投入能够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市场失灵"现象较少出现;政府研发资助强度的最优区间为0.282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最优区间为0.688-0.775。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保证成长和提高绩效的根本动力。而对于国家倡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诸如新能源行业,市场需求尚未发育起来,政府补贴是企业创新的有力支撑。论文以沪深A股新能源上市公司2012—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在双元创新模式下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上市公司创新投入具有激励作用;对新能源上市公司探索式创新投入和开发式创新投入都具有激励作用;相对于探索式创新投入,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上市公司开发式创新投入的激励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顾洁  胡雯  胡安安 《科学学研究》2019,37(9):1721-1728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面临技术与市场的双重不确定性,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以上海1966家云计算企业为样本,从地理空间集聚和社交网络嵌入两个维度,运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企业外部因素对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空间集聚与企业技术创新间呈现U型关系,结合上海云计算产业城市空间分布情况可知,空间集聚对上海云计算创新的正向激励效应目前尚未显现;此外,以董事兼任构建公司社交网络,发现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云计算市场,网络中心度对企业创新呈现一致性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对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激励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冯泽  陈凯华  戴小勇 《科研管理》2019,40(10):73-86
现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的文献缺乏从整个创新链的全角度揭示税收优惠政策是否真正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探索。基于中关村科技型企业数据,本文选取税收优惠政策中典型的政策工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作为研究对象,有别于已有主要从“投入”视角关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引导作用的研究,从“投入-产出-收益”的创新链全视角,将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阶段与技术转化阶段,以揭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否真的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投入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与强度;在产出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仅促进了研发产出规模的提升,而对于产出强度则无显著影响;在收益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收益规模与强度同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的发现肯定了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引导作用,以及其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思路为揭示政府创新激励政策的效果提供了新视角,研究发现为从创新链与企业创新能力的角度思考和改善政府研发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和实施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3.
谢乔昕 《科研管理》2021,42(6):65-72
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环境规制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绿色金融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强融资约束企业中表现相对较弱;绿色金融发展对环境规制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具有显著地正向调节作用,且这种正向调节作用在强融资约束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与低环境规制强度地区相比,强环境规制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对于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相对更大。  相似文献   

14.
所得税优惠政策是政府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创新效率是影响企业长期绩效的关键因素,现行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分析评价是政策检验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对陕西省195家企业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能够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而对非高新技术类企业创新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在配对样本基础上,应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发现:现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并不能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研究提出了强化针对性、实效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昀  孙晓华 《科研管理》2018,39(6):140-149
市场势力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来自不同国家样本的实证检验得到了丰富而多样的经验证据,但学者们普遍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市场势力在企业和行业层面具有的不同内涵,以及二者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差异性影响。本文创新性地从微观和中观两个层面,将市场势力分为个体企业拥有的加价能力和表征市场竞争情况的行业结构,从理论上阐述了加价能力与行业结构影响企业研发投资的机制,进而构建双层线性模型处理行业和企业的双层结构数据,以中国制造业二位码行业和微观企业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勒纳指数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显著为负,说明加价能力越强创新投入反而越低,并不存在预期的熊彼特效应;对于有研发企业而言,行业结构通过勒纳指数发挥间接作用,市场集中度的降低有利于削弱勒纳指数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抑制作用,产生逃离竞争效应,而此种效应在大中型企业中更为突出,对于行业中的小型企业而言,市场竞争并不能起到激励研发投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使用2003-2014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大样本,本文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显著提升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效率,这表明管理层持股在技术创新实践中具有“激励相容效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对技术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在代理成本较低的企业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CEO两职合一(CEO兼任董事长)的领导权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使用2003-201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大样本,发现CEO两职合一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首先,CEO两职合一促使企业研发投入更多;其次,CEO两职合一增加了企业的研发产出(表现为获得更多发明专利);第三,CEO两职合一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效率。此外,CEO两职合一对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在监管力度较大的企业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李庆  周艳丽 《科研管理》2006,41(1):234-243
本文在上网电价和发电成本不确定条件下建立光伏发电增值税收优惠政策模型,并在上网电价波动率为零的情况下构建标杆上网电价(固定上网电价)时增值税优惠政策效应实物期权模型。不同于现有税收优惠政策模型仅考虑税收优惠率的影响,本文的实物期权模型新方法包含了税收优惠期因素影响。选取实例数据实证分析表明:增值税优惠政策相当于使得光伏发电投资者每千瓦时多获得0.7分收益;增值税优惠政策虽能促进光伏发电投资,但是现行的较短税收优惠期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更大收益,应增加税收优惠期。  相似文献   

19.
   有关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效应的研究对产业特征的关注还不充分,影响了对激励政策产业层面效应的深入理解。本文认为更为系统地重审技术创新激励政策的效应,有必要将产业市场竞争度与产业技术吸收能力同步纳入研究模型,因为它们分别影响产业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动机和技术创新能力。当产业市场竞争度与产业技术吸收能力都处于高水平时,技术创新激励政策对产业技术创新的正向效应最为明显。实证数据来自和五类使能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的16个制造业的2013—2017年的数据,包括R&D资本存量、全时人员当量、发明专利申请数、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产品销售收入数据,和以DEA视窗方法计算得到的产业技术创新绩效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产业技术吸收能力放大了税收优惠政策对技术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但是R&D补贴政策对于技术吸收能力低的产业有更高的正向效应;当技术市场竞争度高时,技术吸收力对税收优惠与R&D补贴的正向促进作用最高。本研究深化了对技术创新激励政策的作用机理的理解,并提示政策制定者需要充分重视产业的市场竞争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