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楠 《科技管理研究》2016,(16):236-242
以企业的实际排污量、谎报量和绿色技术创新激励程度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企业对环境保护持有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两种状态下,正向激励型和负向惩罚型环境政策工具对企业减排和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当企业持消极态度时,实际排污量与政府的排污税率、减排补贴水平呈负相关,并且当排污税率等于边际减排补贴时,达到最优排污平衡点,此时负向惩罚和正向激励型环境政策的效果相同;(2)当企业持积极态度时,绿色技术创新激励程度与政府的排污税率、减排补贴水平呈正相关,并且当减排补贴收益等于不同政策下创新增加成本的差额、减排节约成本的差额与税收收益三者之和时,达到最优绿色技术创新激励程度平衡点,此时负向惩罚和正向激励型环境政策的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2.
分析环境政策对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其机制对于中国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在Acemoglu等环境技术进步偏向模型的基础上数理演绎了环境税和研发补贴对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其机制,然后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1997-2017年的环境技术进步偏向指数,最后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这两种环境政策及其政策组合对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①我国环境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于清洁生产,但仍有不少省份环境技术进步偏向于非清洁生产。②环境税与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而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环境税低于拐点,即环境税使得环境技术进步偏向于非清洁生产;研发补贴和政策组合显著有利于环境技术进步偏向于清洁生产。③环境税、研发补贴及其政策组合均是通过抑制价格效应和扩大市场规模效应进而对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产生影响,但环境税引致的价格效应大于市场规模效应,而研发补贴和政策组合引致的市场规模效应大于价格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政府补贴与环境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表明,环境税、政府补贴以及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都是十分显著的。环境税、政府补贴以及技术创新系数为正,说明环境政策组合以及技术创新与企业利润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因此,企业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环境政策,响应国家政策方针,同时也要革新企业自身技术,提高企业生产率以及排污水平,使企业能达到在提高利润率的同时也降低污染的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王旭  王非 《科研管理》2019,40(7):131-139
绿色创新已成为驱动中国制造业转型的重要路径。过度依赖科技政策的外生冲击而忽略企业内生激励机制,容易造成创新平滑失效和公共资源的配置扭曲。本文从财税政策与公司治理双重层面,重点探讨政府补贴与高管激励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整合影响。研究显示,薪酬激励的创新补偿效应能够提升财税补贴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平滑效果;相比之下,声誉激励对财税补贴与绿色创新关系的影响并不显著;薪酬激励与声誉激励的互补关系催生了激励组合的创新补偿效应,在薪酬激励强度适中的条件下,财税补贴能够实现对绿色创新的最优驱动作用。本文能够从公司治理视角揭示财税补贴创新悖论的成因,并为优化政府财税政策和企业创新激励机制,推动中国制造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学界对于政府补贴在扭转绿色技术创新的技术与环境双重市场失效中具有关键作用,并且协同创新有助于企业抵御绿色技术创新的研发风险与需求不足已达成共识,但同时考虑政府补贴与绿色技术协同创新的研究尚不足,因此,为进一步探究中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决策与绿色生产决策以及政府创新补贴之间的影响机制,以产业集群绿色发展为背景,结合古诺(Cournot)模型与斯塔克尔伯格(Stackelberg)模型,将政府补贴与绿色技术协同创新纳入模型中,构建由一个领军企业、两个中小企业构成的三阶段三寡头绿色技术协同创新博弈模型,其中第一阶段为政府绿色技术创新补贴决策、第二阶段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决策、第三阶段为企业绿色生产决策,通过模型求解分析以及数值算例分析,研究基于中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研发阶段和生产阶段不同协同创新策略情形下的决策均衡解。结果发现:基于研发阶段合作的部分协同创新策略可以在适当降低创新补贴标准情况下有效缩小中小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绩效差距;基于创新和生产两阶段合作的全面协同创新策略配合创新补贴标准提高,中小企业可以在市场份额和创新绩效两方面同时赶超领军企业。为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创新标准时应与中小企...  相似文献   

6.
毕茜  于连超 《科研管理》2019,40(12):116-125
环境税作为一种市场激励型的环境规制,其是否具有"波特效应"?为此,文章利用2007-2015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工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考察了环境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税会显著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即环境税会有效地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和企业专利申请量;环境税的企业技术创新效应呈现滞后性特征,即当期环境税会有效地提升企业下期和下下期的研发投入,当期环境税会有效地提高企业下下期的专利申请量;环境税的企业技术创新效应呈现高质量化特征,即环境税不能显著地提高企业非发明专利申请量,却能显著地促进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影响机制考察后发现,环境税主要通过提高行业竞争程度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结论在理论上拓展了"波特假说"的内涵,对完善环境税政策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驱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技术创新的意义导向逐渐从一般性视角向绿色、低碳等生态视角转变,“环境保护”成为低碳技术创新的本质意义。碳交易市场兼具政府和市场双重调节,在“双碳”愿景下对增进企业意义导向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以“二元合法性”为理论视角,基于2010—2019年碳交易试点八大行业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碳交易政策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异质性企业环境责任和媒体环境关注在其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的实施不仅有效提高了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水平,还有助于促进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前瞻型环境责任在碳交易政策与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当企业履行反应型环境责任时可能存在“迎合效应”,其中介效应不显著;媒体环境关注能够正向调节碳交易政策与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关系,其作为非正式环境规制可以与碳交易政策协同促进企业低碳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8.
在创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企业选择低碳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其收益大于其他类型的创新活动。本文在传统的A-J模型框架内,引入低碳技术创新的机会成本,系统分析了碳排放税、碳排放标准、减排补贴和碳排放许可四种环境政策工具对企业创新选择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每一种环境政策工具都存在一个最优水平,但其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和经济效益有所区别。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市场机制完善的环境政策工具更能促进企业选择低碳技术创新;而鼓励导向的环境政策工具更能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经济效益。本文研究结论可以为政府制定环境政策工具组合,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基于双寡头博弈模型,研究政府不同的环境税政策、企业污染类型、环保RD溢出对企业最优环境税率、污染控制率及社会福利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当企业为重污染或者企业为轻污染、政府实行承诺的环境税政策时最优环境税率随着边际损害程度增加而增加并逐渐收敛;而当企业为轻污染、政府实行不承诺的环境税政策时,政府有必要对企业从事环保采取补贴的措施。在企业为重污染、RD存在溢出的情况下,承诺的环境税政策及鼓励企业RD合作是政府最优选择;在其他情况下,无论企业是RD竞争还是RD合作方式,承诺的环境税政策可以实现企业污染控制率最大。  相似文献   

10.
李冬冬  杨晶玉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504-1510
通过两阶段博弈模型构建,文章研究了排污权交易条件下的最优减排研发补贴政策,分析了减排研发补贴政策对污染物减排、企业利润及社会福利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减排研发补贴与排污税政策搭配使用的效果。结论表明:首先,当排污权的市场交易价格小于某一阈值时,政府应对企业的减排研发进行适当补贴;当交易价格等于或超过该阈值时,政府不提供补贴或对企业的减排研发进行征税。其次,排污权交易条件下,减排研发补贴政策具有较好的减排效果,并且能够提高企业的利润和社会福利水平。最后,政府选择合适的排污税与研发补贴搭配使用不仅能激活排污权交易市场,还能使得研发补贴政策的利润和社会福利效果最优,从而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8-2017年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创新数据,从“达标型”和“避税型”研发操纵这一新视角,研究了高新认定办法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新认定激励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而两类研发操纵抑制了这种激励效应;达标型研发操纵集中在高新认定初审阶段,且高新开发区以外、销售收入较高的企业更显著;避税型研发操纵集中在高新认定复审阶段,且高新开发区以内、销售收入较低的企业更显著。本文为高新认定办法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包月红  赵芝俊 《科研管理》2019,40(12):163-171
摘要:专利保护和加计扣除政策是政府保护和激励私人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2005-2015年间77家农业上市公司公开数据,研究了专利保护和加计扣除政策对私人农业研发投入与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专利保护政策并未促进私人农业研发投入或者提高私人研发投入强度,而加计扣除政策则显著提高了私人的研发投入和研发投入强度。通过设置专利保护和加计扣除政策的交互项,发现专利保护的增强削弱了加计扣除政策的溢入效应。本文结论验证了已有的部分研究结论,建议进一步完善专利保护政策,加强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广度和强度,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包月红  赵芝俊 《科研管理》2006,40(12):163-171
摘要:专利保护和加计扣除政策是政府保护和激励私人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2005-2015年间77家农业上市公司公开数据,研究了专利保护和加计扣除政策对私人农业研发投入与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专利保护政策并未促进私人农业研发投入或者提高私人研发投入强度,而加计扣除政策则显著提高了私人的研发投入和研发投入强度。通过设置专利保护和加计扣除政策的交互项,发现专利保护的增强削弱了加计扣除政策的溢入效应。本文结论验证了已有的部分研究结论,建议进一步完善专利保护政策,加强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广度和强度,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The question this article addresses is, how far from its optimal level can an innovation policy be implemented at, yet still improve social welfare relative to the laissez-faire outcome? The concern for policymakers is that even an intervention which enhances welfare if set at its optimal magnitude might actually make matters worse if implemented to the wrong degree. Understanding the performance of suboptimal policy levels is practically important, since the complexity and uncertainty of innovation make optimal policy magnitudes elusive in the real world. The model developed herein to investigate this issue is an R&D rivalry game where firms invest in R&D, then engage in Cournot competition. A policymaker seeks to improve welfare by choosing the levels of an R&D subsidy and consumer price subsidy.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lfare improvement window, defined as the set of all policy levels that improve social welfare, can be worryingly narrow. However, certain features of an innovation process and market lead to wider welfare improvement windows, such as stronger spillovers and moderately costly R&D. Policymakers stand a better chance of improving social welfare by intervening where these features are present.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8-2017年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创新数据,从研发操纵视角,实证检验了加计扣除政策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加计扣除政策激励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而研发操纵抑制这种激励效果;(2)随着加计扣除政策2013年和2015年的两次修改,民营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得到一定治理;(3)研发操纵在盈利、非家族、非高新技术及税收监管弱的民营企业中更显著。本研究不仅为税收政策引发的激励扭曲效应提供微观证据,还为完善加计扣除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产品质量提高型创新视角,将技术溢出水平、产品水平差异与垂直质量差异等因素一起纳入分析框架,构建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不同研发模式下企业研发投入决策和政府最优补贴政策。结果显示:政府补贴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与社会福利水平,不会产生"挤出效应";技术溢出水平与产品差异化程度均对不同研发模式下政府最优补贴强度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在政府最优补贴强度下,研发竞争与研发合作模式中企业的研发投入、产品质量及社会福利水平是相同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利润最大化的研发模式。算例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此,企业自身应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而政府则应针对不同的研发创新模式与产业周期特征制定合理的补贴强度区间,同时应加强企业补贴资格审查制度建设,提高创新激励效率。  相似文献   

17.
程华 《科研管理》2003,24(6):89-93
本文从科技活动的溢出效应出发,分析政府科技支持政策的合理性。从社会收益与成本角度评估科技资助政策的实施效果。进一步对两种主要的政策工具——R&D资助和R&D税收优惠政策的比较分析,最后对我国制订科技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毕茜  于连超 《科研管理》2006,40(12):116-125
以新古典经济学和波特假说为理论基础,选取2007-2015年中国沪深A股工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环境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环境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即环境税有效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研发投入)和企业技术创新产出(发明专利申请量);(2)环境税的企业技术创新效应呈现滞后性特征,即当年环境税有效地提升企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技术创新投入(研发投入),当年环境税有效地提高企业第二年的技术创新产出(发明专利申请量);(3)环境税的企业技术创新效应呈现高质量化特征,即环境税并不能显著地提高企业非发明专利申请量,却能显著地促进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这些结论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和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依然不变。研究结论为新时期完善中国环境税以及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贺娜  李香菊 《科研管理》2022,43(9):76-82
   创新的公共产品特性和金融市场失灵是影响企业研发创新的两个重要因素,前者可通过税收激励来调节,而后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融资约束。本文基于2010—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融资约束视角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动态回归模型、负二项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了税收激励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税收激励对研发投入强度具有正向促进效应,而且税基优惠的促进效应大于税率优惠,但税收激励对研发创新质量的促进效应不足。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强度影响显著为负,税收激励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其中税基优惠主要有利于缓解内部融资约束,税率优惠更有助于缓解外部融资约束。文章最后提出应关注每项税收激励政策有效性、提升创新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