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称谓是用来反映人们之间相互称呼的一套名称,按照称谓对象之间关系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大类.本文只讨论社会称谓,系统描述二十世纪中后期至今汉语社会称谓的变迁,以社会文化心理为视角,联系当时政治、经济等社会背景,考察社会称谓变迁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汉语社会称谓变迁的文化心理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今,汉语的社会称谓经历了巨大的变迁。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是汉语社会称谓变迁的三次重要契机。同时,汉语社会称谓的变迁也与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心理习惯以及中外交流的频繁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汉语社会称谓变迁的文化心理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今,汉语的社会称谓经历了巨大的变迁。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是汉语社会称谓变迁的三次重要契机。同时,汉语社会称谓的变迁也与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心理习惯以及中外交流的频繁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汉语社会称谓的归类及使用状况的描述,揭示了汉语社会称谓的复杂性及其所包含文化内涵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5.
汉语称谓是文化问题。它与伦理、文字、历史、社会、政治和管理等学说都具有关联性。索绪尔的符号学不能解释汉语称谓问题。称谓是社会的产物并随时代演变生成、消亡和增减其内涵。  相似文献   

6.
称谓是语言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交际中使用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它能够反映出交谈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的不同。中国社会从古至今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社会发展推动了社会诸方面变化与进步,同时也促使了称谓的变化。称谓的变化可以透视出一个社会的发展,同时社会发展又引起了新的称谓变化及其语用功能的变异。因此,可以说汉语称谓及其语用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国社会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缩影。称谓能够反映人际关系,一个民族的语言中称谓越丰富、越复杂,说明这个民族越注意区别人的身份与地位。汉语中从古至今就有很多不同的称谓,这也正说明了汉语使用者非常注重彼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明代文献为依据,讨论了明代汉语中的修辞称谓与变异称谓。举例说明了比喻、借代、用典、藏词、析字、谐音、反语等修辞手段在明代汉语称谓中的运用情况,考察了明代称谓语中的“官民不分”、“尊卑无序”、“亲疏无别”、“男女无防”等变异现象,并分析了各自产生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  相似文献   

8.
英汉称谓系统的表现类型和使用特点各有不同。汉语称谓系统体系严密、分类精细、名目繁多、语义明晰,而英语称谓系统则体系简单、分类粗疏、数量贫乏、语义含混。此外,汉语的亲属称谓泛化与头衔性称谓偏好极具特色,而英语的亲属称谓与头衔性称谓不仅种类少,其使用范围也受到相当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布朗和吉尔曼的“权势”和“同等”理论角度讨论美国英语和当代汉语称谓在第二人称代词和社会称谓上的差异。汉语的称谓系统也遵循“权势”和“同等”原则,“权势”比“同等”的分量重,“权势”中地位和年龄都不可跨越。美语中“同等”已逐渐成为替代“权势”的主要因素,“权势”因素中地位比年龄更重要。与美语的社会称谓相比,汉语的社会称谓特点是借用亲属称谓,缺乏通用称谓。  相似文献   

10.
陈晓云 《现代语文》2014,(4):127-128
汉语中称谓的选择涉及很多社会文化因素。有些称谓在使用时被人们有选择地改称,以表示对被称呼者的尊重和亲近。方言中用"哥"称呼同辈年长的女性,这是称谓词口语色彩浓郁、指称范围扩大的语言发展自身因素,也是受社会生活影响从尊从亲称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从汉英社交称谓语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入手,展示汉英社交称谓语各自的形态,提炼出汉语社交称谓的四个语用原则,以便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汉语职业称谓和非固定称谓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人的不同社会关系和身份入手,从宏观上将称谓系统分为固定称谓与非固定称谓两大类,着重深入分析固定称谓中职业称谓的类别和非固定称谓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考释这两个不同称谓系统在构词方式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姓名称谓是整个称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姓名称谓在汉语表达中常以其特定的变称形式出现,且每种变称形式都各有其表意特色,外来语姓名称谓也受此影响而“汉化”。姓名称谓的汉语表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文化心态、语体风格等都对它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饮食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家,中国的菜肴名称丰富多彩,且包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只有准确地把握中国饮食文化,了解每一道菜肴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才能有效地译成英文,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语言文化传统使俄汉标题存在着差异。这些给非本族的俄语学习者阅读俄文报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从词汇,时态,修辞和标点符号四个方面探讨了俄汉报刊标题的异同,旨在更好地理解俄语报刊标题内容,提高报刊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系统。它是特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文化的缩影,也是人类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各民族由于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称谓上差别很大。在跨文化交际时,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那就会产生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论文标题的英译问题作了探讨并对标题作了分类和归纳,同时指出了论文标题翻译规范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出了国内出版物(尤其是一些工具书和高校教材)对弗罗斯特若干诗集书名的翻译极不统一、甚至“题不对文”的现象,简单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较为贴切的中文译名。  相似文献   

19.
英语电影片名在大陆和港台的汉译常常有较大的不同。对两岸三地的英语电影片名汉译进行分析,发现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三地在语言习惯、商业运作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探讨三地英语电影片名汉译各自的特点和优劣,希望有助于两岸三地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