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王国维《曲录》问世以后,其著录的剧目多有遗漏,引起了包括胡适在内诸多学者的异议。朱希祖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期间,得到大宗昇平署曲本,在此后数年内又陆续购买了大量明清戏曲善本,以此为基础,编纂了匡补王国维《曲录》的《续曲录》。民国二十年(1931)前后,朱希祖将珍藏的戏曲善本、《续曲录》悉数捐赠给新近成立的北平图书馆,丰富了北平图书馆早期集部曲类的收藏。《续曲录》不仅著录了许多稀见剧目,丰富了时人对戏曲文献的了解;它更是著录了许多近代戏曲,这与此前的管庭芬、王国维及稍晚的董康所编的戏曲目录有着显著不同。《续曲录》还对赵万里《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赵录绰《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乙编》等北平图书馆早期的图书编目工作产生了积极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我国已经出版了相当数量、较高水准的戏曲研究工具书,代表了古典戏曲文献研究的基本成就。如:阿英编《晚清戏曲小说目》(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8月)、梁淑安、姚柯夫编著《中国近代传奇杂剧经眼录》(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10月)、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2月)、《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8月)、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叙录》(河北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3.
清代中晚期私家书目与《四库全书总目》之关系主要表现在《总目》对私藏目录有指导作用,私家目录对《总目》有所改进,私家书目著录图书常以《总目》为参照等.这种双向交互的关系最终促进了目录著录的完善和科学化,并由此反映了中国目录学史在清代的沿革变化.《楹书隅录》是晚清私家书目的代表作之一,与《总目》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书讯     
《近代译书目》王韬顾燮光等编,该书辑录国家图书馆馆藏的六种译书目录,即《泰西著述考》、《增版东西学书录》、《译书经眼录》、《广学会译著新书总目》、《上海制造局译印图书目录》与《冯承钧翻译著述目录》,为广大读者了解、研究近代中外文化交流、近代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等问题提供工具参考书。本书还编有书名笔画索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目前具有代表意义的地方志目录《中国地方志综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稀见地方志提要》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和《北京图书馆藏普通古籍总目》中的方志部分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看出,其在编纂和著录体例以及考订和著录的准确性方面各有优劣.因此,我们应从地方志的排序,地方志书名、责任者、版本的著录,内容提要的纂写等方面入手,找到编纂地方志目录更为科学、合理的体例.  相似文献   

6.
谢国桢所纂《增订晚明史籍考》,是迄今为止有关明末清初史籍搜罗最全的书目汇考,也是我们从事明末清初史学研究工作的必备参考用书。但文献浩繁,难免遗漏。本文所补陆元辅《争光集》、刘宗周《北都伪命录》、邵泰清《忠孝见闻录》与《甲子纪言》、卢元昌《明纪本末国书》、曹梦元《昆山殉难录》诸书,或不见或不详于《增订晚明史籍考》。  相似文献   

7.
《译书事略》以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译、刊的西学书籍为对象,基于西方学科化原则进行分类,是我国西书独立编目的前驱,也是我国近代书目分类的创始之作。而姚名达基于民族主义立场的近代书目史书写,掩盖了其导夫先路的历史地位。《译书事略》所收西书包括中国人的汉文西学文献,并非蔡元培所云“译书之目”;该目据实而录,形成客观的书目清单,亦不具备蔡元培所云“ 导读” 的性质。《西学书目表》以降的西学书目虽承绪《译书事略》,但又因秉持中国传统书目的导读旨趣而另有精进。表4。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是该馆建馆百年以来的第一部馆藏古籍善本书目,蕴含了几代古籍编目人员的劳动成果和心血结晶。该文对此书目的编纂经过和编纂感受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陈衍素来留心师友文字,尤喜王渔洋《感旧集》,用力四十余年增补其中诗人小传,其编选《师友诗录》或受此启发。《石遗室师友诗录》最初刊载于《国学萃编》,后因与沈宗畸交恶而停止刊载。现存《师友诗录》六卷,选张之洞、陈宝琛、陈书、沈曾植、梁鼎芬等九人诗作,后以此为蓝本成《近代诗钞》,并奠定了其编纂体例。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认为目录具有传播知识、传播思想、唤起民众的社会作用,主张目录学为社会服务。他编撰的《西学书目表》,是首创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的书目分类法。他重视书目的阅读指导功用并把它上升到学者自立和国家自强的高度。他发表《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一文,对研究佛经目录卓有成效。他对近代中国目录学的广泛深入研究及其目录学理论和实践的巨大成就,带动了目录学研究,开一代研究之新风。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黄虞稷辛劳一生搜集图书,并在其所藏图书的基础上编纂了《千顷堂书目》,以及《千顷堂书目》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2001年,我国著名版本目录学家王绍曾先生完成《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下简称"订补"),对海源阁存世的五种书目进行了彻底的整理,并就知见海源阁藏书版本情况及去向等进行订补,被誉为"完善海源阁的书目体系,重现杨氏五代庋藏之盛"。据绍曾先生研究所知,现传世海源阁书目共五种,分别是:《楹书隅录》五卷,《楹书隅录续编》四卷,杨绍和撰;《宋存书室宋元秘本书目》四卷,杨绍和撰;《海源阁藏书目》一卷,杨绍和撰;《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四卷,杨绍和撰,杨保彝补撰;《海源阁书目》不分卷,杨绍和撰,杨保彝增  相似文献   

13.
明代私家书目的传承与开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代是私家书目编纂的繁盛时期,不仅数量大大超过前代,而且有很多发明和创新,对于清代书目的编纂及近代目录学都有很大影响,具体表现在分类方法、著录内容、著录方式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4.
<正>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目录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官修目录还是私撰目录在系统目录的建设上都卓有成效。官修目录以苟勗《晋中经簿》,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为代表,奠定了四分法目录的基础,私修目录以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为代表,补充官修书目,其成就甚至压倒了官修书目。《七录》是魏晋南北朝书目成就的集大成,把系统目录建设推到了这  相似文献   

15.
信息窗     
由山东省社科院历史所刘申宁编纂的《中国兵书总目》最近由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它首次公布了中国古代至近代四千多种兵书书目,介绍了各书的作者、刊刻年代和版本源流。美、英、日等国和香港都注重收藏中国兵书,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目录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官修目录还是私撰目录在系统目录的建设上都卓有成效.官修目录以苟勗《晋中经簿》,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为代表,奠定了四分法目录的基础,私修目录以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为代表,补充官修书目,其成就甚至压倒了官修书目.《七录》是魏晋南北朝书目成就的集大成,把系统目录建设推到了这  相似文献   

17.
阮孝绪《七录·序》是我国现在最早的目录学理论文篇,它明确将目录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目录发生、发展的历史流变,并在《七录》中设立簿录类,成为我国书目之书目的最早见存。《七录·序》以著录和分类为研究重点,在著录上强调书目要通记有无,著录图书存佚,讨论图书聚散;在分类上重视责实立名,要求根据文献发展的具体状况决定目录的体系,认为图画之篇,宜从所图为部等等,在我国目录学史上无不启迪后世而导夫先路。但是,《七录·序》对书目的提要和序言几乎没有任何讨论,因而虽有荜路蓝缕之功,却遗未臻完备之憾。  相似文献   

18.
刘向、刘歆父子整理文献之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将群书的叙录汇集成的《别录》和刘歆编写的《七略》,开创了我国古代目录学和分类学之先河.二者从书目体例、分类方法、校勘程序、编目特点等方面对我国古代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分类.刘向采取的"本校法"和"对校法",为后来的校雠学奠定了基础.在编目方面,采取一一条其篇目,撮其旨意,撰写叙录,然后排比分类,将学术源流的考辨、学术著作的评价、学科范围的划分具体应用到书目的编纂,逐步形成了后来的目录学.在分类方面,将古代文献划分为六类,对后世文献"四分法"和"七分法"的形成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我国目录学开始走向兴旺的时期。其时官修书目成就斐然,私藏书目迅速发展,史志书目勃兴,专科书目盛行,目录学理论开始走向系统化。元代目录学发展相对较慢,但在较短时间里也为我们留下了诸如《文献通考经籍考》、《录鬼簿》及《宋史艺文志》等经典书目著作。  相似文献   

20.
《全国新书目》2012,(4):144-144
《全国总书目》是图书年鉴性质的的综合性、系列性图书目录。自建国以来,逐年编纂。它依据全国各正式出版单位每一年度向中国版本图书馆缴送的出版物样书编纂而成。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每一年度我国图书出版的概貌。《全国总书目(2010)》数据检索光盘于2012年2月出版,该光盘共收录2010年图书书目数据18万余条。书目光盘属于电子文献,是查询图书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