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档案》1986年第1期公布的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五月《闽浙总督崔应阶审拟卢茂等结会起事奏折》、乾隆三十五年正月《福建巡抚温福为报李阿闵等起事奏折》、乾隆五十四年五月《闽浙总督伍拉纳等审拟行义等奏折》,提供了许多早期天地会的史料,使人耳目一新。细读这三件奏折之后,我感到这些文件表明天地会带有鲜明的军事组织色彩。中国的秘密结  相似文献   

2.
天地会的起源,是早已为中外史学界所瞩目的问题,但历经百余年的探索,仍然见仁见智,聚讼纷纭。有关说法不下八种,即:天地会起源明季说、郑芝龙等人创立说、康熙初年说、郑成功创会说、康熙甲寅说、雍正甲寅说、乾隆三十二年说及乾隆二十六年说,等等。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化,争论已集中在康熙甲寅说与乾隆二十六年说上。但两种说法孰是孰非,迄无定论。 最近发现的闽浙总督伍拉纳、福建巡抚徐嗣曾关于审讯提喜之子僧行义、嫡传弟子陈彪的奏折,为天地会起源“乾隆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的《天地会》一书,是国内目前有关天地会问题最为完整可信的一部资料汇编。其资料收集的时间范围,起自乾隆五十一年,迄至1840年鸦片战前之前。其内容分为四大部分:一、关于天地会的起源;二、关于林爽文起义;三、乾隆五十三至六十年天地会的活动;四、嘉庆、道光(二十年以前)年间天地会的活动。所辑史料绝大部分是清廷档案原件。尤为可贵的是,它还收辑了许多天地会本身所形成的文件。此外,该书还辑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赫治清先生所著《天地会起源研究》一书最近出版,该书设计精当,分五章十九节,计27万字。史学前辈罗尔纲和清史学家何龄修两位先生分别为该书撰写了序言。罗序赞扬此书“在天地会起源问题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揭开了多年困扰人们的起源之谜”。何序则称它“是一本高屋建瓴地研究天地会历史的专著”,“发明独多”。 众所周知,天地会起源问题,百多年来,中外学者众说纷纭,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康熙说和乾隆说。赫治清先生的《天地会起源研究》一书,集中探讨了天地会的起源问题,是一部全面论述和进一步确立康熙说的学术专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今年6月,港台影视大明星郑小秋同他的“乾隆”剧组来到人间仙境蓬莱拍戏。因他主演过《戏说乾隆》、《楚留香》、《屈原》等几十部影视片,当地群众非常熟悉他喜欢他。我听说这个消息后,立时就产生采访他的念头。可一位报道员告诉我:“搞新闻的早已捷足先登,他们还要发消息呢!”我听了,像泄气的皮球,这么大的新闻没抢到手未免有些遗憾,只怪自己消息不灵。几天后,我随工作组从海岛回来。只见“乾隆”剧组仍在街上拍戏,而且,“乾隆”热还在升温,大街上,商店里,课堂上,饭桌上,到处都在议论着郑少秋和与他有关的趣闻,于是,又激起了我写稿的兴趣。我想,关于郑少秋的传记、专访之类的文章,肯定不少,再写他的过去很难见报,不如写写他驾临仙境后的趣事,作为娱乐给读者  相似文献   

6.
吴善中 《历史档案》1999,(3):105-109
哥老会的起源问题,直接关系到对哥老会的产生、发展、性质、作用的认识,因而弄清哥老会的起源,是研究晚清哥老会的首要任务。但由于研究者的立场、研究方法以及资料的缺乏等主客观原因,经过长时期的讨论,至今仍异说纷呈。不同说法主要有:(1)与天地会同出一源,即为郑成功所创立的“反清复明”组织。这一看法,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资产阶级维新人士欧榘甲(太平洋客),在《新广东》一文中即已提出。认为郑成功所创立的天地会后来在“闽粤以南则名三合、三点,扬子江七省则名哥老会”①,后来陶成章在民国初年撰成《教会源流…  相似文献   

7.
《历史档案》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关于开放历史档案的几点意见”的通知后.于1981年创刊的.截止2006年4月已出版了101期。长期以来一直得到广大读者、作者和各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使这份期刊茁壮成长。作为全国历史类核心期刊,2002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双效期刊”。目前在各大学社科研究机构中研究人员考核发表论文核心期刊目录中列入其中,说明《历史档案》的办刊质量一直受到了社科界的普遍认可。近几年来,为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需要.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及《百万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不仅扩大了《历史档案》的社会影响面,也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省档案界尤其是黄山市各级档案部门开始对徽州文化和徽州历史档案文化进行宣传和开发利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安徽档案》作为我省唯一的档案专业刊物,办刊宗旨之一是“宣传安徽的历史和新貌”、“进行档案学术研究”,因而自然少不了对徽州文化与徽州历史档案文化的宣传和研究。近些年来,《安徽档案》共刊发徽州文化宣传和徽州历史档案研究文章近90篇,既展现了古徽州地方文化别具一格的风采,又宣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徽州历史档案文化,还宣传了徽学,促进了徽学研究,《安徽档案》因此而体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学术特色和较高的文化品味,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9.
编后记     
《历史档案》杂志创刊号和读者见面了。谨向关心和支持本刊创刊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本期创刊号上,公布了九种明代、清代及民国时期的档案史料,发表了十七篇文章。曾三同志的《祝历史档案创刊》一文,根据中央关于开放历史档案的决定,不仅指明了本刊的  相似文献   

10.
天地会的起源,百余年来,中外学者聚讼纷纭迄无定论。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缺乏确凿史料。过去有关天地会起源诸说中,有的以会内传说为据,所得结论令人怀疑;有的虽以官书、档案为据,但属孤证,亦未令人信服。这里刊载的三件档案,分别选自军机处录副奏折和外纪簿,记载了天地会创自何人、始于何时及创立宗旨等问题,为研究天地会源起提供了新的证据,现予公布,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刀会与“太平通宝”上海小刀会在1854年7月(咸丰四年六月),铸造了“太平通宝”背日月文或“明”字钱(见题图)。这种钱,一方面表明小刀会政权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则又以日月为“明”,标志它“反清复明”的宗旨,这一点与太平天国志在建立新政权有别。关于背仰月文“明”字钱,《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一书认为系洪秀全所铸,并说“天王以指甲痕印钱上”把月文说成是洪秀全的指甲印,这是一种趣味性的臆想,不能作为事实。小刀会原分两个流派,一是白莲教系统,由大刀会演变而来;一是天地会系统,作为支派建立于厦…  相似文献   

12.
乾嘉以还两淮盐政日渐窳坏,原因很多,盐务总商的把持摊派和侵蚀需索,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在以往学者的论著中多有涉及。然而,盐务总商中的“首总”,却从来没有人注意到。这主要是由于有关“首总”制度的史料过于零散,勾稽实属不易。《历史档案》1991年第1期刊登了《道光初年楚岸盐船封轮散卖史料》(下简称《档案》),为这项研究提供了可能。本文拟以此为基础,结合其他文献史料,对清代乾隆、嘉庆和道光三朝的两淮盐务“首总”作一番粗浅的考察,以就正于海内外的方家学者。  相似文献   

13.
现存于我市清代前以纸质为载体的历史档案文献并不多见,除少量巴国档案幸存下来外,几乎没留存下来。据1992年《石柱县志》记载:清乾隆、道光年间一部《石柱厅志》、《石柱直隶厅志》和一部宣统年间《石柱乡土志》分别犹存。此前于八十年代初在县档案局的努力下将《石柱直隶厅志》(共五册)征集进入石柱县综合档案馆,成为镇馆之宝。为确保这一珍贵历史档案文献完整与安全,进一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实现档案保管规范、科学的目标,阻止年代久远的历史档案文献载体老化、字迹材料褪变、洇化。按年初重庆市档案局的要求,石柱县档案局近期已将《石柱直隶厅志》填表申报重庆市重点历史档案抢救与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14.
天地会档案史料概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天地会是我国清代历史上重要秘密结社之一,在其创立后的百余年内,发展之迅速,蔓延之广泛,为同时期其它秘密结社所不及。天地会不仅在我国南方各省广为分布,而且被华侨带往海外,在东南亚、美洲等地华侨中秘密传播,成为团结当地华侨的重要纽带。 天地会在历史上十分活跃,它以结盟拜会的方式,发动和组织会众进行经济和政治斗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是我国著名的一部大型丛书。每当谈到这部丛书时,少不了要提及它的编纂时间。编纂此丛书的时间,有多至四种说法: 一、清乾隆三十年“清乾隆三十年救辑。”(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1)》P962) 二、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73年) “……到清代乾隆三十二年(1773年)编《四库全书》的时候,更加确定了。”(杜定友《〈图书分类法〉史略》) “到清代乾隆三十二年即公元1773年编《四库全书》也是采用这四部的分法。”(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图书分类学》) “到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73年)编《四库全书》时,进一步确定了‘四部’分类法,使其完备。”(白国应《图书分类  相似文献   

16.
乾隆四十七年秋,移居台湾漳化县的福建漳州、泉州民人因赌博起衅,泉州人廖老被杀。事后,彰化县知县焦长发并不抓捕凶手,于是导致了波及彰化、诸罗两县彰州人与泉州人的大规模械斗。据《啸亭杂录》记载,这次械斗人数多至数万,“官吏不能弹治,水师提督公黄仕简率兵至,以虚声胁和,始解散。”但此后仅仅四年,乾隆五十一年,台湾又爆发了席卷全岛的由林爽文领导的天地会起义。本专题史料选自馆藏乾隆朝录副奏折和上谕档,记载了这次大规模械斗的原因、经过和一些主要参与者的情况,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上海档案》2006,(1):31-32
王玫娇在《山两档案》2005年第5期上撰文认为.在我国.“档案开放”一词是从“开放历史档案”逐步演变来的。1980年,中央决定向学术界开放1949年以前的档案。随着这一政策的出台.“开放历史档案”一词便频频出现在国内有关的政策文本中。1985年。根据中央的指示,国家档案局决定扩大开放范围,要求“各级国家档案馆不仅望继续开放解放前的历史档案.而且对于解放后的档案也要准备分期分批地开放”。由此“开放历史档案”演变为“开放档案”,它的含义是“档案馆将超过一定保管期限的档案向社会公开提供广泛利用的一项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档案》1993年第1期上,王民权先生撰文指出“国”字并非太平天国所造的字,这是十分中肯的。但是,他举出明末张自烈的《正字通》已收了这个字为证,其论据却嫌过于晚近。 据笔者所见,“国”字最早见于汉代“张国私印”(桂馥《缪篆分韵》引录,见①)。其后在北齐要思业造象记(罗振鋆、罗振玉《增订碑别字》引录)、辽代的《龙龛手镜》、唐代的敦煌变文、宋元以来的通俗文学刻本和太平天国的文书中,都有这个字。可见它是源远流长的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档案馆馆藏清代巴县档案是我国现存时间较长、内容完整、数量较大的县级地方历史档案。最早确定巴县档案起始时间的是四川大学历史系教师伍仕谦同志,他认为巴县档案“由清代乾隆二十二年(1757)起,至民国三十年(1941)止,共184年”。此后,四川省档案馆、局的一些同志认为该档案始于康熙九年,但根据不足。目前一般认为巴县档案始于乾隆二十二年。1988年10月中旬,笔者在翻阅清代巴县乾隆朝档案时,发现了两件乾隆二十二年前的文件,即“乾隆二十一年三月十一日巴县正堂给发孝里四甲民杨尔菴认充乡约执照”,“乾隆十七年三月二十六日巴县正堂给发孝里四甲民王星一认充保长执照”。这两件文件之所以能成立有如下理由:其一,此文件不是抄白或拓片,文件所标年月即为文件制作时间;其二,此文件起始及末尾处都经朱笔标批,并在朝年处盖有方二寸一分、文曰“巴县之印”满汉各半垂露篆朱  相似文献   

20.
筱青 《军事记者》2006,(10):59-59
《清史稿吴熊光传》记载:创造过康乾盛世的乾隆皇帝,到晚年卸任后,曾对自己在位60余年的功过作过一次简短的总结:“朕临御六十年,并无失德,唯六次南巡,劳民伤财,做无益害有益。”这个自誉为“圣明之君”的乾隆,对自己60年的临御,为啥特别点出6次南巡是唯一一件错事?就在于他明智地看到了此举“劳民伤财”,“做无益害有益”的严重后果。这个结论,可以说是出人意料,石破天惊。这个记载,出自较正规的清史,应该是可信的。说其出人意料,是这个结论与社会上流传的大量野史、传说大相径庭。尤其是近几年来,《戏说乾隆》、《乾隆游江南》、《南巡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