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说 :“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哲人们说得更透彻 :“播种行为 ,就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 ,就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 ,就收获命运。”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培养要从小抓起 ,探索并有效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式培养的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教育有六年时间的特点 ,我们特针对目前小学生具体情况 ,选定“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性训练具体操作模式”作专题研究 ,拟定良好习惯养成教育阶段目标 :一、根本目标通过对学生由良好行为到良好习惯 ,由良好习惯到良好性格的培养 ,使学生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高…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要搞好这项工作 ,就必须紧紧围绕“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这个中心课题 ,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 ,就需要加强班级管理工作 ,使养成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等相关教育的全过程。首先 ,应确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进行养成教育的制度和方案 ,使这项工作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之路。为此 ,应根据各科课堂教学的特点 ,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目标 ,制订课题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研究”实施方案 ,确立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和实施细则、实施…  相似文献   

3.
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并且达到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求,自觉地实践行为规范的目的,而这一目的能不能实现,要看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弱与配合教育的主动程度如何,为此,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引导他们将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才兼备的建设性人才。  相似文献   

4.
教师管理要"因人而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是学校人、财、物、时、空诸要素中最具能动性的核心要素。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通过教师才能得以实现和完成,故学校管理应把教师管理摆在首位。受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教师跟学生一样,也存在着能力、性格、情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管理应该尊重、理解教师的这种独特性。关注教师的个体心理,因人而异培养他们对职业的崇高情感,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加强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是把广大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四有”人才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务。 当前,各级学校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全国党代会精神,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形势政策教育。引导他们认清形势,正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发动他们学英雄、讲理想、比贡献、做新人,使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把个人抱负融于社会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6.
关于"心理拓展训练"与体育课程结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已经成为新世纪学校体育工作重要的目标,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是广大一线教师急于解决的问题。“心理拓展训练”是西方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情商”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有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奠基作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重点是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只要学生养成了好的习惯,其它方面的教育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为了落实新时期对小学生发展评价改革的需要,我们首先从学生思想行为教育入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要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首先要培养小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常常不懂得教师所讲的道理,自我约束能力较弱,要完全按照学校规定的在校一日常规去做是比较难以实现的。那么,学校教育该如何达到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目标呢?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自己的行动获得别人的表扬与肯定。我校就以培养“雅行少年”为抓手,从“雅行少年”评价的细则内容制定、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呈现等形式进行思考,做出合理的、符合我校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学校教育无法决定和预测他们的未来和前景,我们的教育工作也就不能为了实现统一的目标,用设计的心态去对儿童的成长进行控制、包办和干预,把学生身上那些不适合标准化模式要求的东西全部修理掉。教育的塑造心态使得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充满惩罚、充满眼泪、充满痛苦。教育应该充满幸福,应该成为一种享受,成为学生的向往。教师是园丁,儿童是花朵,虽然隐喻了老师对儿童的辛勤“关照”,但这种关照却体现出一种强权和支配意识,努力把儿童摆布成一种“可爱”的样子,违背了儿童天性,贬抑了儿童的自尊,甚至牺牲了…  相似文献   

9.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 ,教师就是园地里的园丁。把园地中幼小的嫩苗培育成材要靠辛勤的园丁 ,这就使学校的教育最终落脚点是育人。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 ,还要育好人。”所以 ,育人为本应当成为学校所有教师的基本信念。一、在政治思想上发挥育人的主导作用身份不同的教师既然都处在育人的主导地位上 ,就要坚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树立育人为本的信念 ,要有高尚的人格 ,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以增强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感。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思…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及其在学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一个核心理念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样,“以人为本”的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正风靡整个管理界。在学校管理系统中,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对象和“产品”,学校要成为有效能的一流学校,就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真正做到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方兴未艾的“定单培养”目前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一种相对理想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校而言,“定单”教育克服了以往教学的盲目性、封闭性和高成本,其高就业率也提升了学校的竞争力。对学生而言,在就读前就明确了就业单位和具体岗位,就读期间可到相应企业顶岗实践,学习有很强的针对性,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言而喻。但是,笔者担心的是:一味追求定单,把学校教育完全置于企业的现实指导下,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个人素质、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将被抛弃,教育将有可能偏离高职教育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面向市场,直接经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他们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而且应具备崇高的职业理想,邓小平同志倡导要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四有”中特别强调有理想,职业学校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3.
“有差异的学生”包括“学习成绩有差异”、“行为习惯有差异”以及“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均有差异”三种类型,其成因包括个体的内部因素和个体以外的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观念,视“差生”为“有差异的学生”,平等、真诚、科学地关注他们,使师生之间达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如果把每个孩子比作一棵棵“果树”,那么,他们的家长便是“园丁”。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要培养学生创新力 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加快“四化”建设的步伐和贯彻邓小平同志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我国亟需培养一大批有创造性的开拓型人才。学校教育工作中更应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提到:“学校的目标应当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中等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培养他们具有创新精神是完全符合他们特点的。  相似文献   

16.
王芳 《学周刊C版》2019,(3):154-155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作为学生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两种教育形式,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以及道德素养培养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学生成长过程当中,他们的很多问题都是从家庭中带来的,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家校合作共育,才能实现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吴宗兰 《教书育人》2012,(22):31-32
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要实现使学生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的教育目标,我们就必须采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方法,实现小学品德教育的生活化。一、从生活中来"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  相似文献   

18.
叶对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要学校坚持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注重实践活动做起,耐心指导、强化训练、持之以恒、反复实践,就一定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高校必须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必须首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目标有异于普通教育,加之受生源因素的影响,中等职校的相当部分学生免试入学。这些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并且往往伴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和诸多心理障碍。要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并有一定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遵纪守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诚信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