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自新课程改革理念在高中教育中的全面渗透,数字化资源也逐渐成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并且数字化资源也对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性作用。文章就主要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整合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实践策略进行研究,明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特征的同时,制定完善的整合策略,真正有效的发挥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作用,进而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学习资源已逐渐成为高效、先进的学习资源形式,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更对日常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信息技术课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文章从实际出发阐述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必然性;以实践经验为基础总结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主要应用过程;以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信息技术》第5册第七章第三节“建立超链接”的教学实践为例,阐述了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学习科学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提供了发展空间。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个性化,突出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同时不能忽略了教师在数字化学习中的作用,本文将讨论在数字化学习中教师的行为规划。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自适应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技术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化为支柱。当教育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后,必然引起教育的变革,逐步形成数字化学习环境、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随意的数字化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环境有利于自适应学习,它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方向性更明确,在自学过程中感觉更舒适。本文从数字化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数字化学习资源成为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要发展趋势和高效率的学习方式。本研究旨在分析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从而利于初中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学习(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本文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出发 ,指出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时代学习的重要方式 ,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并指出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认知工具 ,同时还探讨了数字化学习的几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总被引:145,自引:0,他引:145  
本文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出发 ,指出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时代学习的重要方式 ,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并指出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认知工具 ,同时还探讨了数字化学习的几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 时代的到来给信息技术学科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教育事 业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 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高中阶段所学习的信息技术学科’是 学生们接触信息技术最为基础的内容’在讲解这门课程的过程 中’应当结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 新能力的提升。本文通过分析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实行数字 化学习与创新的主要原因,并对加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数字化 学习与创新的相关策略展开研究,便于为数字化时代培养更多 创新型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谈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又是一个网络时代,教学个性化、学习自动化、作业协同化等特性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新型教学模式的尝试,数字化学习应运而生,它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起了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都向数字化方向发展。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数字化学习的特点和基本要素,指出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时代学习的重要方式,并探讨数字化学习在学校网络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武 《天津教育》2022,(3):147-149
<正>在我国教育改革越发深入的同时,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也越发显著。合理开发及运用好数字化学习资源,不但能推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也能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可见,十分有必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在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务必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创新自身的教育模式,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时的各项需求,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学习社区是指在社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提供共享性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学习方式,开展社区教育学习的新型社区。创新发展数字化学习社区的本质内涵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时空优势,面向社区全体市民,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是促进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而提供新型教育服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学习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的推广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在未来网络时代和知识型社会的竞争力,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是教育界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技术融入教育并与时俱进的过程。本文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的应用出发,并以《地球的自转》为案例进行分析,从本案例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策略(三大教学环节"自行预习——相互合作——小组讨论")和教学反思几方面分别详细阐述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地理学科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模仿人脑的联想思维,超媒体用网状结构非线性的组织信息,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超媒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符合面向智慧教育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时代需求。根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出发,应该在全社会各阶段的人群中建立起数字化学习时代的信息素养,培养知学、会学和善学的高段位人才。尝试开发多种类型、立体化的、多层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慕课—移动学习APP、社区教育MOOC、五分钟课程网等信息化系统平台,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的结合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是数字化学习方式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教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直接关系到教师发挥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数字化学习过程也是网络交往的过程,因此本文试图从网络交往的视角来探讨教师在数字化学习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学习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的推广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在未来网络时代和知识型社会的竞争力,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是教育界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技术融入教育并与时俱进的过程。本文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的应用出发,并以《地球的自转》为案例进行分析,从本案例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策略(三大教学环节“自行预习--相互合作--小组讨论”)和教学反思几方面分别详细阐述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地理学科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认识并开展学习,挖掘自身的学习特长,使学生了解数字化学习的方便与高效,并掌握用法。本文以“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一课为例,阐述了如何在高一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进而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加速了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以数字化为支柱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后,逐渐形成了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数字化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以"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在科学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为例,探析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实施了气象专题系列式的研究性学习,并通过访谈调查法了解学习的成效。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师生们都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科学研究性学习给予了较高地评价。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76):119-120
纵观国内外,为适应新时代要求,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从两方面展开:一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二是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在课堂当中实施各项教学活动,通过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将各学科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地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2017版)》(下文中均简称为2017版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中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本文探讨提升高一学生信息素养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方法,为2017版课标的实施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克东教授在接受《网络科技时代》记者吕敏采访时谈到:美国教育技术首席执行总裁论坛,也就是ETCEO论坛,在2000年6月召开的以“数字化学习的力量:整合数字化内容”为主题的第3次年会中,将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的方式称为数字化学习,提出了数字化学习的观念。数字化学习具有三个要素。一是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也就是所谓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它经过数字化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