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很高兴能有这么一个机会,在这里介绍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简单的做法和想法,我就自己目前在教学中采取的一些不是很成熟做法作一个简单的介绍,恳请各位专家和老师指正。  相似文献   

2.
钓鱼     
彭来 《家教世界》2008,(6):53-53
星期天,晴空万里,阳光普照,我和爸爸决定去生态公园钓鱼。(起笔写的很简洁,这样的做法,我们老师很欢迎。这叫"开门见山")  相似文献   

3.
作为—个即将步入50岁的教师,对于现在一些学校规定55岁以上的男教师、50岁以上的女教师原则上不担任班主任的做法,我很理解,觉得这是一种人性化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王晓燕 《班主任》2014,(10):36-36
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我都会留心了解家长教育孩子的好做法,并在家长会上把这些做法展示出来。因为一些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好做法,对其他家长来说很有借鉴意义。刚开学时,小芳的妈妈就对我说:"老师,有什么活你就让小芳去干,她会干。  相似文献   

5.
黄宇倩 《海南教育》2010,(6):117-117
如何让课堂教学取得有效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样的一些做法,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6.
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高低,往往决定了他们学习成绩的好坏,因此作为物理教师,掌握一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是非常有必要,也是很有实效性的。本文就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一些做法进行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7.
枕头旁也放着纸和笔,并且常常放在固定的地方。我听说古代的武士为了防身,总在手能摸到的固定地方放上一把刀,如果睡眠时遭人袭击,可以立即应付。我这种做法和武士们的做法很相似。  相似文献   

8.
德国多年来对“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形成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做法,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有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其对“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学子》2004,(12):28-28
人的品德培育要从娃娃抓起,对此应该没有疑问.但是到底该抓什么,怎么抓,各种文化背景的人做法不尽相同,英国人的一些做法就很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学导入,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正因为教学导入如此重要,所以教师们都很注重对导入法的设计,也探索出了很多好的做法。在此,本人在借鉴他人做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谈一谈自己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导入的一些认识及做法。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摈弃老师一味说教,学生被动地毫无兴趣地接受的做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耐心深入学习的兴趣。孔子在学习方面以身作则,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思想,“循循善诱”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2.
你想了解香港是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竞赛的吗?香港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读读本文,你一定会受到震撼.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让课堂教学取得有效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样的一些做法,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07,(22)
提示:"办成了再收费,办不成就退钱"的做法,曾一度为留学中介机构赢得了人气,而如今,这种做法竟然演变成了一些非法中介"先礼后兵"的伎俩。表面上看,这种承诺很可靠,但其中却大有文章。  相似文献   

15.
本人阅读了《实验教学与仪器》2003年第7-8期中殷汉卿老师的《加速度与速度实验的再设计》一文后,感觉很新颖,很实用。于是便按其做法试做了该实验,但感觉上不尽完美。这种做法从表面上勉强给学生“加速度减少,速度却增加”这一感性认识,但是缺乏说服力。有必要提供一科学依据,打消一些疑虑。仔细思考  相似文献   

16.
美国在创新教育方面,有很多做法对我们很有启发. 一、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现在学生都上补习班以提高成绩。我家儿子没上补习班,我觉得花费的时间太多,但孩子的成绩就很一般。是不是为了分数都应该去上补习班?蔡建新:这个案例中的家长很理智,面对补习班的做法也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8.
⒈丫丫马上去告诉老师。丫丫看见奇奇在玩一个形状像小手枪一样的打火机。你认为丫丫的哪些做法是对的,就在旁边的“□”里画“√”。你再说说,为什么丫丫的其他做法是不对的呢?⒉丫丫很好奇,和奇奇一起玩这个打火机。⒊丫丫对奇奇说:“小朋友是不能玩打火机的,这样做很危险!”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英语教育中口语教学的重要意义,认为精心设计的"说英语"的活动是很有效的口语教学方法,并推介了一些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赵立平  许连波 《班主任》2010,(12):26-26
近年来,有个“父母皆祸害”小组惊现网络,这个小组拥有几万名成员,他们对父母的传统观念、教育方式和严厉管束很是反感,对他们只盯分数的做法很有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