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章从揭露东汉末年的黑暗政治、揭示社会黑暗的根源、预示东汉灭亡的趋势等方面,对东汉辞赋家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政治鲜明性在汉赋中是少见的,因而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东汉末年荀悦的《汉纪》和东晋中叶袁宏的《后汉纪》,是我国古代两部发凡起例的重要编年史名著。它们无论在编纂方法或指导思想上,都对后世编年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一荀悦与《汉纪》《汉纪》作者荀悦(公元148—209年),字仲豫,颍川颍阴(河南许昌)人,是东汉末年重要的史学家和思想家。献帝建安元年至二年他任汉廷黄门侍郎,侍讲文学、史  相似文献   

3.
延笃是东汉官员,官至京兆尹,生年不详,卒于永康元年(167年),延笃博通经传及百家学说,为政仁爱,重视教化。《战国策论》是延笃对《战国策》所作注解之书,此书今亡佚,仅余片言只字。《战国策论》一卷,成书时间为永康元年(公元167年)之前,散佚时间为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至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  相似文献   

4.
赵壹《刺世疾邪诗》与《毛诗序》所言"变风变雅"相似,是东汉末年礼乐衰微背景下的变风变雅之调,因而言词激切、怨愤深广。赵壹虽未列名党锢,观其交游、性情、言行可知其人也深受当时党人以气节、清名为尚风气的影响。党人狷介婞直风尚在诗歌中表露无遗,大异于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两汉之诗多入乐可歌,诗、乐联系紧密,诗常以歌名,《汉书·艺文志》所载诗歌等皆为入乐歌诗,东汉文人诗也常入乐可歌。赵壹诗作是明确可信的东汉文人五言诗中最早独立于乐歌的作品。赵壹《刺世疾邪诗》二首分别以诗和歌命名,秦客为诗与鲁生作歌同时出现,鲁生作歌类于班固所作歌诗《咏史》,而不涉乐歌的秦客为诗则表明当时文人五言诗开始独立于乐歌。赵壹诗作最早显示出文人五言诗创作由入乐到去乐的倾向,为之后五言诗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昭通东汉生产的青铜器,器内底铸有"朱提"、"堂狼"、"朱提堂狼"铭文,学界称其为朱提堂狼铜洗。目前为止,历史著录和全国九省市发现并收藏的朱提堂狼造铜器达107件,其中一件款识为"永元元年朱提堂狼铜官造作",证明朝廷在朱提设置有铜官这种官府手工业机构。朱提堂狼造铜器款识从东汉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至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延续了100年。东汉时期昭通地区这种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业,其政治影响力在西南地区仅次于蜀郡工官,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特色产品——朱提堂狼铜器属全国最著名的手工业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成县县城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鱼窍峡中,壁立着一方驰名海内外的东汉摩崖石刻,这就是我国汉代三大著名摩崖颂碑"东汉三颂"中保存最完整的《西狭颂》。《西狭颂》全名为《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黄龙碑》,与陕西汉中的《石门颂》、略阳的《郙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刻造于东汉灵帝建宁四年(公元171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它刻在一块崖体凹进,表面平整的石壁上,长340厘米,高220厘米,上有"惠安西表"篆额,  相似文献   

7.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解释汉字的著作。作者许慎是东汉著名的古文经学家。许慎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开始撰写《说文》,到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前后共二十多年完成这一巨著,作者在病中将此书献了出来。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的先民们,从生活出发,从人生出发,“近取诸身,远取诸  相似文献   

8.
"苏李诗"与《古诗十九首》是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们在主题、意象使用、写作原理与语言风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可以推测它们可能是相近时代的作品。从汉魏诗歌嬗变、诗歌方位特点与汉末社会文化思潮等角度来看,"苏李诗"很可能是东汉末年桓帝时期(公元147—167年)到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前的作品。其中反映人物行进方向的诗可能产生于黄巾起义(始于中平元年184年)前后,其余诗篇所产生的时代也应与《古诗十九首》相近。  相似文献   

9.
正【概述】《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东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九月立。碑高240厘米,宽110厘米,厚25厘米,隶书23行,每行36字。碑额题隶书"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额下有穿,穿下书刻碑文,记述衡方生平,颂扬其为政功绩。碑末刻"门生平原乐陵朱登字仲希书",汉碑中很少有书写者姓名,此极为罕见。此碑原在山东省汶上县中店村,现存山东省泰安市岱庙内。  相似文献   

10.
正【注释】[1]府君讳方:衡府君名方。讳:对君主、尊长辈的名字避开不直称。又,人死后书其名,名前称"讳",以示尊敬。衡方系东平国平陆人,生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五年(公元106年),初举孝廉,除郎中,历任胶东令、右北平太守、太医令、京兆尹、卫尉卿,终官步兵校尉。东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卒于官,享年63岁。  相似文献   

11.
方建明 《语文知识》2005,(10):46-4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体貌魁伟,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伟。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光和元年,举郡上计到京师。是时司徒袁逢受计,计吏数百人皆拜伏庭中,莫敢仰视,壹独长揖而已。逢望而异之,令左右往让之,曰:“下郡计吏而揖三公,何也?”对曰:“昔郦食其长揖汉王,何遽怪哉?”逢则敛衽下堂,执  相似文献   

12.
龚克昌 《丹东师专学报》2011,(5):147-150,F0003
东汉中后期,刘汉王朝彻底衰落。其时皇帝大都幼小,朝政大权或为外戚所攫取,或为宦官所把持。汉末辞赋家赵壹在《刺世疾邪赋》里说:"女谒掩其视听兮,近习秉其威权。"当指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赋中又说:"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朝政自无是非可言,  相似文献   

13.
辕固生、申公、韩婴、毛公为汉代《齐》、《鲁》、《韩》、《毛》四家《诗》创始人,本文认为:辕固生约生于秦始皇十三年(前234年),卒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享年约95岁左右;申公约生于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卒于元光元年(前134),享年约90岁左右。韩婴、毛公年龄不可确知,约生于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前后,应与辕固生、申公同龄,故毛公为河间献王博士时约70岁左右;韩婴为文帝博士时约40岁左右,为常山王太傅时约80岁左右。  相似文献   

14.
《失亍亭》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三国演义》产生于元末明初,是我国第二部长篇章回小说。它以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为题材,描写了从汉灵帝(刘宏)中平元年(公元184)黄巾起义到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公元280)统一中国其间近百年的波澜壮阔、风云变色的斗争史实。  相似文献   

15.
老子母碑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御览》中的《圣母碑》不是东汉永兴元年谯令长沙王阜所立的《李母碑》,而是唐碑,碑中以老子为道体的说法也不是东汉末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赵壹是个不因循守旧、不肯趋炎附势的正直文人。他耿直刚强,有正义感,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歪风邪气极为厌恶和愤慨。所作《刺世疾邪赋》,批判了自春秋至东汉后期的种种丑恶现象,并指出其根源所在。艺术上独具特色,堪称上剩之作。  相似文献   

17.
<正>东晋孝武帝十八年(393年)至安帝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历经十三载仕隐交替的生涯,从此征召不就,没身未仕。乍看来,陶渊明自始至终无意于仕宦。《归园田居》其一中他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暗示他归隐山林正是夙愿。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编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社会生活。《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约97年间的历史故事。书的开篇写的是东汉末年统治阶级昏庸、腐败,造成社会危机总爆发,民众生活困苦,纷纷起来反抗,形成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农民大起义;同时,各种军…  相似文献   

19.
赵壹是个不因循守旧、不肯趋炎附势的正直文人。他耿直刚强,有正义感,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歪风邪气极为厌恶和愤慨。所作《刺世疾邪赋》,批判了自春秋至东汉后期的种种丑恶现象,并指出其根源所在。艺术上独具特色,堪称上剩之作。  相似文献   

20.
“陈王”解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于秦二世元年起义于蕲县之大泽乡,起义军行至陈(今河南淮阳县),乃自立为王,号为"张楚",或曰"楚"和"大楚",所以陈胜称为"楚王",这是人所共知的.但当时的反秦力量也尊称陈胜为"陈王",如《汉书·张耳传》:"今陈王为天下首倡".又《史记·项羽本纪》说:"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