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鸠摩罗什在中国佛经翻译史上享有极高的盛誉,被梁启超称为"译界第一流宗匠"的鸠摩罗什在众多佛经译者中赫赫有名,他所翻译的佛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播,他的佛经翻译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古代翻译理论及汉语言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深入研究了鸠摩罗什的生平、翻译思想、翻译的特色及其对中国翻译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 僧肇,东晋时长安人,著名佛教大翻译家鸠摩罗什的高足,有创见的佛教哲学理论家。他的佛教思想同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一样,对当时乃至后来中国佛学理论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僧肇少年时代,曾以抄书为业,对老庄的学说发生了浓厚兴趣。后来,他看到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维摩诘经》,“欢喜顶爱,披寻玩味”。于是出家为僧,研究佛理。公元四世纪末,鸠摩罗什至姑藏(今甘肃武威),僧肇赶赴姑藏,拜罗什为师。后罗什至长安逍遥园(即今草堂寺),主持译经,僧肇也随至长安,成为罗什最重要的助手之一。此后十多年间,僧肇同罗什一起从事佛教理论活动,一边译注佛经,一边著书  相似文献   

3.
"一尘不染"最早来源于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初品中菩萨释论》卷八,其最初形式为"一尘不着身",宋代的时候最终固定为四字格"一尘不染",在历史上还有"一尘不立"、"一尘不受"、"纤尘不染"、"一尘不到"、"不染一尘"等众多形式,因为音节对称、音韵和谐、通俗易懂、强调性强等原因在竞争中取胜,发展到现代,意义扩大,多含有褒义色彩。  相似文献   

4.
武山水帘洞石窟群位于甘肃省武山县城东北25公里的鲁班峡谷中,是一处融历代佛教艺术于一体的露天石窟寺。关于石窟的开凿年代,主要有鸠摩罗什修建、后秦白雀年间修建、北周尉迟迥所建等观点。从水帘洞石窟群中水帘洞石窟6号、44号题记与壁画、拉梢寺1号摩崖题记有关信息结合史料记载综合分析,水帘洞石窟群创建年代的上限为前秦后期,下限为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年)2月。  相似文献   

5.
身体写作指的是作者对外在世界的,来自身体直觉的、内在的、潜意思的、女性自己的感受。这种写作在海南表达自身欲望、寻找灵魂与身体整合的《马帮城》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礼记·月令》的比较神话学解读--以仲春物候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月令》是古人根据天象和物候来安排自己礼仪行为及社会生活的历书。其中的“鹰化为鸠”与远古女神信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立陶宛民间杜鹃化鹰的传说为解释汉族“鹰化为鸠”、“鸠化为鹰”提供了线索。而句芒司命神不仅具有人面鸟身的特征,在原型谱系中和司生命与繁殖的地母神有象征性的认同关系,而且是生命、生殖、春天女神的化身。伏羲蛇身熊号与再生女神变化周期相关,它是生育女神的化身。比较神话学的视野、知识对上古中国丰富的礼书经典具有再认识的作用;古文献解读应提倡三重证据法。  相似文献   

7.
潜藏于历史、文化、秩序以及人性背后的权力意识是毕飞宇小说创作的重要特色。"玉米三部曲"揭示了在特定历史时期,掌权者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满足个人欲望,展现权力与欲望编织的巨网对人性的摧残与毁灭。人受权力与欲望的支配,在权力的倾轧下逐渐堕落、扭曲和异化,最终深陷权力的泥潭无法自拔。  相似文献   

8.
俗语佛源     
禅 “禅”是梵语dhyana(禅那)的省略,意译为“静虑”、“思惟修’等等.“禅”的本义是伏除欲界烦恼的色界“四禅”.意谓心中寂静,没有杂念.《大智度论》卷十七:“诸定功德都是思惟修.禅,秦言思惟修.”通常习惯与“定”合称为“禅定”.排定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智慧合称为“六度”.讲到“禅”,很容易联想到“禅宗”.禅宗的“禅”即达摩来华所传的“祖师禅”;包括“定”、“慧”两方面,与“禅定”之“禅”是有区别的.随着禅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与“禅”有关的用语,如禅房、禅杖、禅林等.又如:因禅而得轻安,谓之“禅悦”;懒于修道,谓之“逃禅”.方便 指因人施教,导入人佛之权宜方法.《大藏法数》:“方谓方法,便谓便宜,犹善巧也.”“方便”为菩萨十度之一,是大乘佛教的一大特色.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方便品》:“有长者名维摩诘……善于智度,通达方便.……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离.”同书《佛道品》:“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唐《孟浩然集—·还山赠湛禅师》诗:“念兹泛苦海,方便示迷津.”以后引申为随机应变或与人便利等.  相似文献   

9.
身体危机是体育领域中的一个常见问题.从表面看,身体危机是由不合理的体育实践方式所致,但透过这一现象背后,实则是体育异化使然.体育异化的原因是人在欲求身体运动价值时,颠倒了需要与欲望的关系,是人被欲望所奴役的结果.拯救身体危机和体育异化,必须将"人"从欲望中解救出来.在伦理意义上,欲望表达着人对身体的恶,是人在身体面前迷失了自己的道德本性.根据马克思"人是对象性存在物"的观点,体育只有将人性的"真善美"在身体上显现出来,才能拯救人于欲望之中,才能最终化解身体危机与自身异化.  相似文献   

10.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人口是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人口数量和人类消费欲望对资源、环境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为实现人类发展的可持续,必须控制人口数量、节制人类消费欲望,以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孟倩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3):164+172-164
舍伍德·安德森在《小城畸人》中为我们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包括希望从众的内心、工业文明的排斥心理、无法摆脱的欲望纠缠、困惑徘徊的宗教信仰、与世隔绝的孤独特征等等,然而从这几个方面对于畸人的心理状态的剖析,更是为了烘托出畸人共同的心理特征即寻找。从而警示生活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人类。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的主题是欲望与疯癫的关系,即通过对威廉姆斯戏剧中疯癫女主人公的叙述。从而展开欲望的阐释。本文以《欲望号街车》的疯癫女主人公布兰奇为目标,对欲望与疯癫的内在关系进行阐释。本文试图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分析威廉姆斯剧作中的"疯癫"主题。换句话说,本文研究焦点在于探讨"疯癫"与主人公被压抑欲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铁凝是女性主体意识突出的当代女性作家之一。她在长篇小说《大浴女》中塑造了真实坦荡的女性群像。作家对女性形象身上奔突的欲望——情欲、恨欲等作了形象揭示,赋予了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些女性人物的欲望追求始终与其情感和精神相纠缠。她们在为自己欲望的实现不遗余力地争斗,而情感精神上的困惑与矛盾使她们难以心安理得,呈现出人性的复杂状态,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开展科普讲座与社会实践活动是物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要求。过去我校很重视科普讲座,我曾多次在科普讲座上作主讲。从牛顿到人造卫星,再到"嫦娥"一号;从爱因斯坦与"光电效应"到贝尔德发明了电视机;从法拉第与电磁感应到麦克斯韦对电磁波的预言,再到现代的无线通信。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向学生描述物理的发展,物理的威力与作用。讲得生动有趣,听得群情激昂。震撼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欲望。然而这种兴趣与欲望,没多久便烟消云散了。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盛可以是当代中国文坛新锐,其小说《道德颂》营构了欲望时代的直面心灵的女性情感世界和伦理困境,传达着最深层最真切的人生感悟。同时在形式上,直面欲望的女性欲望叙事为小说增添了女性主义光彩。  相似文献   

16.
卫慧作为一位90年代后期出现的新生代作家,一个都市新人类欲望的代言人,在她的小说中充斥着性爱、欲望,而在性爱、欲望的背后,我们分明看到现代人精神上的孤独感、焦虑感。可以说,正是这种透过欲望所传达出的焦虑、无望的精神状态使卫慧的作品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并以之引起了身处现代都市的现代人的广泛共鸣。  相似文献   

17.
章全面介绍了珠海市技工学校与德国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公司(MTU)合作,采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订单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以及“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河南作家墨白历时十九年完成长篇小说《欲望》,在其黄卷《欲望与恐惧》中塑造了两个与男主人公吴西玉关系最为密切,但是性格极端对立的女性角色,一是其妻子牛文藻,一是其情人尹琳。文本以欲望为切入点,以吴西玉的精神困境为中心建构了底层知识分子在精神折磨和欲海挣扎的双重助力之下最终走向崩溃的图景,并通过对其精神痛苦的探索表现了墨白对一代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破了存在于人类之中的自觉不自觉的审美欲望与审美需要。审美态度的核心因素便是“审美欲望之被唤醒,激活以及初步的满足”,它是以审美需要为内在根据形成的。而人类的审美欲望、需要又是随着生存劳动产生的。邓福星在《艺术前的艺术》一书里为我们很好地阐明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苔丝》中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原型,探讨小说体现基督教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在看待罪与罚、牺牲与救赎、灵与肉、理智与欲望等问题上的冲突和融合,以及哈代创立新文化的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