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施瓦茨事件引发了人们对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与互联网资源开放和网络自由的沉重思索施瓦茨是一位提倡在互联网上自由共享知识和信息的计算机专业人员。他极力反对美国致力于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的《禁止网络盗版法案》(SOPA)和《保护知识产  相似文献   

2.
国家档案信息政策研究在北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学者托夫勒有句名言:“谁掌握了档案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美国在强调档案信息的自由流通和市场机制的同时,显示出强调国家档案信息政策的势头和动向,从其档案信息的生产、传播、政府资助、知识产权保护、公共利益保护、竞争与垄断及信息的国际化等方面以求达到国家对档案信息的有效管理。克林顿总统也于1998年12月28日签署了《数字千年版权法案》。  相似文献   

3.
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在著作权侵权中的责任问题,中国立法引进了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案》中的"避风港规则",但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主观过错标准""注意义务规定"并不明确.欧盟最新的《数字化单一市场版权指令》提出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过滤义务",是对"避风港规则"的补充.因此,中国可与国际接轨,对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法律激励措施,强化其在网络著作权保护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数字鸿沟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艳红:数字鸿沟,英文表述为"digital divide",是指在信息社会中,因为对信息、网络技术等拥有和应用程度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和人群之间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现象.对于数字鸿沟一词的最早提出,存在不同的说法.有学者认为是由Markle基金会的名誉总裁Lloyd Morrisett提出来的,有学者认为是由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来的.数字鸿沟引起公众关注则是因为在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发表的《在网络中落伍》(Fallingthrough the net)的系列报告.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整个社会可能被分化成两个处于不同信息时代的群体,一部分是信息强势群体,他们拥有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和网络服务,具备与其生活、工作相关的大量的信息技能和意识,因而能够享受到整个社会信息化带来的种种益处.另一部分人是信息弱势群体,由于不具备相应的基本条件和能力,从而被排除在信息化程度日渐提高的主流社会之外.数字鸿沟不仅存在于不同的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同一国家的内部.数字鸿沟问题的存在,将从社会环境发展的角度严重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对于处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尤其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大环境下,如何科学认识、客观描述、理性解决我国的数字鸿沟问题,有着非常重要和急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肖尤丹 《传媒》2006,(8):44-46
缘起--信息网络与著作权 自1709年英国安娜法案以来,著作权的发展经历了印刷版权、电子版权、数字版权和网络版权四个阶段.每一次新技术的发展都会对著作权法造成深刻的影响.我们正在经历着数字版权和网络版权的时代.这一切变化都给网络传播中的著作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OCLC于2007年9月推出了《网络世界中的分享、隐私和信任:给OCLC成员的报告》,报告包括8个部分:(1)我们的数字生活;(2)我们的社会空间;(3)隐私、安全与信任;(4)美国图书馆馆长;(5)图书馆与社会性网络;(6)数字之外;(7)报告亮点;(8)结论。《报告》发布了关于在线社会空间的最终用户和图书馆员对社会性网络的态度及其习惯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参与调研的6个国家(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的一般公众和美国的图书馆馆长对社会性网络、隐私和信任的看法。作者对该报告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互联网的普及率逐年增高,互联网使用人群"低龄化"趋势逐年加强,越来越多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的儿童加入了网民群体。在大数据技术不断强化的社会背景下,一些企业出于营利的目的收集、使用、转卖儿童网民的网络个人信息,使得这些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的儿童的个人信息存在被泄露的危险,儿童的网络安全问题一触即发。本文从美国现行的《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案》出发,介绍美国特有的立法规制和行业自律保护相结合的儿童网络个人信息保护模式,由此总结三种力量规制下的美国儿童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8.
2011年10月1日,美国、日本等国宣布签署《反假冒贸易协议》(ACTA),其严苛的条款和严厉的惩罚机制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尤其引人瞩目的是有关数字环境下的知识产权问题,触及到互联网自由和传播权的平等原则,并与美国近年来立法热点"网络中立"之间产生严重冲突和矛盾。本文结合相关法案文献和资料,分析ACTA的立法进程和立法价值,对其争议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梳理和还原ACTA从背叛网络中立到最终在事实上妥协的过程,为我国传播学界进一步研究数字环境下的知识产权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论文以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和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为法律范本,就两者关于信息网络传播保护的相关重要规定,包括合理使用问题、技术保护措施、I S P免责条款以及权利管理信息等条款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中美两国对于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版权保护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揭示美国版权法对我国版权法制订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论网络编辑活动的认知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作为数字时代中的新兴传播媒介,其革命性的传播方式与空前迅速的发展规模对大众传播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影响.以网络媒介为载体的网络编辑活动在文化传播申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求我们对网络编辑活动有全面的研究与认识.本文试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入手,运用相关认知理论,结合网络编辑活动特有的编辑对象和编辑手段,分析网络编辑活动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1.
白净  赵莲 《新闻界》2014,(4):56-6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接触和使用互联网的儿童越来越多,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他们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儿童网络隐私保护状况,美国2000年实施了《儿童网络隐私保护法》,2013年国会对该法案进行了修订。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违反该法的网络商进行处罚,美国各大网站相应设置了保护儿童政策。中国目前没有针对儿童网络隐私保护进行专门立法予以保护,网站在保护儿童网络隐私方面缺乏适当政策。  相似文献   

12.
论文阐述了信息自由这一概念的发展演变,并对部分国家的信息法律体系进行简介;通过梳理美国《儿童互联网络保护法案》事件的案情经过及社会反响,分析案例背后的信息自由与信息法律体系的关系,并揭示案例为我国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数字时代来袭,传统唱片产业为了保护自己原有的既得利益,不断游说政府和国会,用推动立法的方式来遏制数字音乐的发展,为自己的转型赢得时间。从20世纪末影响巨大的美国《千禧数字版权法案》到现在各国风生水起的"逐步响应法"再到其它还未获得成功的立法提案,反映了数字时代版权立法灵活、细化、具体的新特性。  相似文献   

14.
1997年,美国加州情报与安全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柏林·科林首先提出“网络恐怖主义”一词,认为它是《网络与恐怖主义相结合的产物》。2000年2月,英国在《反恐怖主义法案2000》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网络恐怖主义”的概念,将黑客作为打击对象,但只有影响到政府或者社会利益的黑客行动才能被划为“恐怖行动”。而美国则将普通的黑客活动也作为恐怖活动加以惩处,在“9·11”事件后美国司法部通过的反恐怖主义法案中,首次将危及美经济稳定和政府正常运作的黑客活动列为“恐怖主义罪行”之一。这里所说的网络恐怖主义是指非国家组织或个人有预谋地利…  相似文献   

15.
本概述了美国对公共图书馆网络信息过滤问题的争论;介绍了网络不良信息对美国未成年人的影响、美国政府近年来出台的有关的法案、美国图书馆协会反对在图书馆使用网络信息过滤的主要原因;提出有关我国图书馆网络信息过滤问题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网络信息服务中的著作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现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是网络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加强网络信息服务中的著作权法律制度建设,是保护网络信息服务者、知识产权权利拥有者的信息用户等各方利益的重要途径,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网络信息服务的快速发展,乃至网络事业和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美国《儿童网络保护法案》事件与《爱国者法案》事件是关于国家立法影响图书馆权利的典型案例。这两个案例涉及了自由平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与用户隐私权及智识自由,同时体现了美国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为我国图书馆界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知识扩散网络模型及其启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胡峰  张黎 《情报学报》2006,25(1):109-114
本文运用网络模型模拟了知识如何在社会网络中扩散的过程。研究发现知识扩散中存在“小世界”现象,即当网络为小世界时经过充分的知识扩散后整个社会的平均知识水平最高,并且知识差异接近最低。模拟的结果印证了美国社会学家格兰洛伍特(Granovetter)提出的“弱连带优势”理论,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具有丰富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9.
《图书情报知识》2006,(6):110-112
(作者后面的数码依次为期数和页码)第二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专稿挑战与机遇,传承与创新: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展望李明杰等(6)5展开历史与现代的双翼:数字时代档案学教育蠡测李明杰等(6)10第二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境外专家专题报告概述陆伟等(6)14名家专访图书资讯学在台湾——台湾大学黄慕萱教授访谈录(1)5专题研究●网络环境下信息公共获取的法律保障维系网络传播与公共利益的协调陈传夫周淑云(2)5美国《技术、教育与版权协调法案》立法及其对信息公共获取豁免制度的启示冉从敬(2)10…  相似文献   

20.
维系网络传播与公共利益的协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合理使用是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维系网络传播与公共利益的协调依赖完善的合理使用制度。信息网络传播权制度不应偏离自己的立法目标。2005年国家公布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规范了数字环境下的合理使用制度,《条例》关于合理使用规定的方向是正确的,对协调网络传播与公共利益的平衡,促进社会信息资源的广泛交流与社会文化产业的整体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