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杜威,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是一位具有世界性声誉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20世纪以来的美国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逐渐波及到了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然而其最大影响在中国。本文通过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旨内容的再认识,结合历史发展的脉络,以史为基础,以论为关键,重点阐述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的背景及原因,深入探讨了其主要代表人物对其思想传承和创造的动态过程,并在比较与分析的基础上,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教育影响进行了浅要的探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2.
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并非自“五四”开始,也非杜威来华和杜门弟子的鼓吹发其端。比较说来,中国知识界教育界中较早接受和宣传杜威教育思想的当数蔡元培。1912年,蔡元培出任民国教育总长。他在制定民元学制时感到,当时中国社会的最大问题便是“人民失业至多而国甚贫”,因此他把“实利主义”教育列为教育宗旨之一,认为这种创于“美洲德费伊(杜威)派学说”的教育,“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实为中国“当务为急者”~①。此后的几年中,蔡元培一再通过文章和演说向国内教育界介绍杜威,说他创造的实用主义“力言学…  相似文献   

3.
作为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和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家,杜威对世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尤以教育影响为最,杜威的访华为其实用主义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提供了历史机遇。在胡适等人的努力下,实用主义思想在中国最终形成了一股对中国教育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影响的教育思潮。通过对实用主义在中国传播早期历史的考察,总结出其经验教训,可以为当今我们学习国外教育的先进经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论杜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是中国介绍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先驱,对杜威来华讲学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在积极介绍、宣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同时,提出应该通过试验以补正"极端之实利主义"的弊病,验证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否适合中国教育实际,并主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应该与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教育传统相融合,创立一种适合中国实际的新理论.蔡元培的这些思想,代表了上个世纪20年代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发展的正确方向,引领了当时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探索和创造,推进了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20世纪20、30年代中苏两国的教育影响是中苏两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不容忽略的。由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所具备的反传统的特性及代表教育新时代的理论素养,国情不一的中苏两国教育在破旧立新,融身世界洪流中,都不约而同的以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作为开路先导,从而使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苏两国曾产生盛极一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不仅是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是其整个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理论上的体现者和操作上的“实验室”。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对现代职业教育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是中国介绍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先驱,对杜威来华讲学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在积极介绍、宣传杜成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同时,提出应该通过试验以补正“极端之实利主义”的弊病,验证杜成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否适合中国教育实际,并主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应该与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教育传统相融合,创立一种适合中国实际的新理论。蔡元培的这些思想,代表了上个世纪20年代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发展的正确方向,引领了当时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探索和创造,推进了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杜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立足于社会大背景中审视科学教育与人教育的矛盾冲突,并将这一由社会发展带来的矛盾冲突回归到对人的关怀之中,强调各门学科的教学与学生个人体验相结合;以此为前提,杜威特别强调了教育要植根于生活与科学实践,以生活化的科学实践为中心,使科学与人产生了自然的、广泛的、富有生机和想象的联系;杜威不仅仅关注了科学教育与人教育融合的外在形式,更为重要的是他深入到了个体内在的精神层面,强调了“态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杜威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影响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已有许多研究,但其对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影响的研究还不够。其实,从近代中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思想、管理、教学制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其管理者等方面考察分析发现,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很显著的。全面认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对把握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转型及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想,其代表人物杜威所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观点曾在世界范围得到普遍认同,对中国的教育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为基点,透析杜威教育思想的真正内涵,揭示其对中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贯串了20世纪50年代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过程。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是20世纪30、40年代非常有影响的儿童教育理论,被作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之一受到批判。面对不断的反复批判,陈鹤琴不得不清理、反思、检讨自己的“活教育”理论。“活教育”理论虽存在理论上的因袭杜威主义的局限和实践上的形式主义缺点,但是,它提出的人的现代化命题、尊重儿童主体性、培育儿童个性等主张,仍然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reviews John Dewey and Our Educational Prospect, A Critical Engagement with Dewey's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edited and spearheaded by David T. Hansen, with contributions by Gert Biesta, Reba N. Page, Larry A. Hickman, Naoko Saito, Gary D. Fenstermacher, Herbert M. Kliebard, Sharon Fieman-Nemser and Elizabeth Minnich. This review will not only praise and evaluate the merits of this book, but will also attempt to frame this new study of Dewey within the challenges that continue to engage education in the realms of democracy, as the latter continues to strive for its own survival. While highlighting salient aspects of Hansen et al.'s rereading of Dewey's great work, this review seeks to frame both Dewey's text and this Deweyan study within the breadth of those other challenges by which education—and in tur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has come to take on issues such as: the nexus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prevalent domination of the social scientific paradigm in education and the continuous threat of the standardisation and institutionalisation of human learning. It will be argued that, to meet this challeng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must sustain a continuous engagement with Dewey's work. A rereading of Dewey also involves a revaluation of his pragmatic theory of education and its lineage, moving from Emerson's metaphilosophy to Cavell's ethics. As Hansen et al. invariably engage with the latter, this review will question, through Adorno and Horkheimer's critique of pragmatisation, whether Deweyan pragmatism can still challenge the current state of affairs by which education is not only systematised away from learning, but also subsumed into a more institutionalised state—a condition that immediately jars with Dewey's own philosophical instincts and pedagogical labours.  相似文献   

13.
杜威的思想对中国的教育改革仍然发挥着持续深刻的影响,但是既有的诠释框架却存在着保守性与片面性,并导致对杜威思想的种种误解与误读。只有在“大历史”的视域中,杜威思想的时代意义才能向我们敞亮。具体来说,杜威的思想适应了现代社会从静态转向动态、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深刻变革,其民主主义的教育立场和生成取向的思维方式仍是今后中国教育改革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4.
历经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杜威教育理论中的重要观点与经典理念一直备受关注。杜威的教育思想亦在诸多交织如云的现代西方教育思潮中一枝独秀。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至今席卷全球的终身教育思潮,就蕴涵在20世纪初杜威阐释的教育理念。本文通过对杜威实用主义统整哲学和生长理念的再释,解读杜威终身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5.
Bill Lawson and Donald Koch's book Pragmatism and the Problem of Race offers a range of essays that explore the relation of pragmatic philosophy to race and racial injustice. The authors hope to understand and correct for the systematic ignorance regarding race that characterised the social philosophy of John Dewey. Some of the authors document Dewey's distance from racial matters, while other authors defend particular aspects of Dewey's pragmatic method; and some authors develop reconstructions of Dewey's position to enable it to be sensitive to racial matters and racial inequalities.  相似文献   

16.
杜威的儿童观有许多科学独到之处,它立足于儿童的实际和个性特点,强调通过统一完整的教育,充分挖掘儿童的潜力和兴趣,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杜威的这一理论结合其心理学知识和学校实践经验,较前人更为积极、全面,直至今天对于我国的教育实践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杜成的教育理论产生于美国,是立足于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础之上的教育理论,充满着浓厚的现代气息,其价值是超越国界的.在杜威看来,教育首先是"延续社会生命的工具",在促进积极民主、构建社群和形成公民参与理念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教育之于人类社会的责任.再读杜威著作,对反思我们今天教育存在的问题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杜威的道德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德育目的论、源于生活的德育内容观、知行统一的德育方法论启示当前的中学德育课堂要融入学生经验与社会生活,重视学科德育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中的作用,改进德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同时我们对杜威观点的片面之处也要客观地分析,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