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图书是最早的媒体图书是什么? 这个看来耳熟能详的问题,今天确有许多值得认真深究的地方。尤其在传媒业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和各媒体之间相互交融与转换的情况下更有值得深究的必要。今日之图书已完全不同于昨日之图书了。目前,对“图书”的定义有两个方向:中国人更多地从图书的内容来定义图书,而西方人更喜欢从形式上来定义图书。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解释是来自刘国钧先生的《中国书史简编》,刘先生是研究中国图书史方面的权威,他总结了一套中国图书史的发展体系。他认为,“图书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而用文字或图片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中国书史简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版,第2页)。他这是以图书的内容来定义  相似文献   

2.
“图书”一词起源较早,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目前可以确证的是它出现于西汉初期。“图书”由单音词“图”与“书”组成,“书”的本义指“书写记录之物”,“图”本义指“地图档案”,二者均有档案之义。本文对出现“图书”一词的早期文献及其版本进行考辩,并对其组成意义进行分析,认为“图书”一词的原始含义为“图籍档案”。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图书发行事业起源于古代正式书籍的流传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图书发行事业起源于何处?现有的出版史著作中认为,西汉末期古代书店的出现,是它的起源,图书发行史也以这里为起点。这样一来,西汉末年以前的朝代,就成为图书发行史的空白。我认为这个空白必须填补它。要追溯图书发行事业的起源,必须从我国古代最早的原始书籍来考察。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甲骨文、青铜器文、石刻文都属于记录档案性质,不以传播知识为目的,史称“原始的书”。在原始书籍之后,产生了我  相似文献   

4.
古代档案、图书辨析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什么是档案,什么是图书,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一望而知的;可是在古代,由于书写材料都是竹帛,文字都是一字一字抄写的,也就很难区分了。但是从实质上说,两者还是有所不同的,即档案是备以考查的文献,而图书是传播知识的文献。档案与图书都是由成文文字构成,而文字由奴隶主国家形成以后,也就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其他人是分享不到这一作为人类文明标志的伟大成果的。所以清代章学诚说:“古者,朝有典谟,官存法令,诗风采之闾里,敷奏登之庙堂,未有人自为书家存一说者也。”①意即夏商周时代,除了官府文书档案之外,根本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日益普及,给图书、档案、情报工作带来根本性的变革,为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彻底改变三者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和传统的工作方式,将使三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图书是指以文字、图画、公式、代码等手段将信息、知识记录或描述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图片和书刊,能起到存贮和传播信息、知识的作用。其中有些是将原始记录的档案经过整理、选择、编排而成的,以传播知  相似文献   

6.
<正> 一、抽象符号:文献产生的标志图书者,书籍与图画之总称谓也。我们今天所说的图书,除作为知识载体外,还有交流思想、供人阅读、传播久远的含义。但是在探讨图书起源的时候,却无法沿用这样的图书概念。在鸿蒙初开的远古年代里,在那些跨在文明门槛上的先民们的眼中,书籍、图画、档案、文书、信函、诏盟等,统统都是“书”,是一个无法区別的整体。有些概念的区分,如图书与档案,乃是文字记录产生以后很久的事情了。实际上,我们也无法将远古时代的图书与其它知识载体区分清楚。这里,我们只能借用一下“文献”的概念。文献者何?最具有权威性的定义有二家:“文  相似文献   

7.
正一、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发挥档案服务功能,是由档案的性质决定的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除具有这种原始记录性的本质属性外,也有着知识性、信息性等一般属性。档案具有贮存和传播知识的功能,它记录着社会的政治历史、经济科技、军事外交、文  相似文献   

8.
一、地质档案的文化价值地质档案是从事地质科技文化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以文字、图表、声像、标本、信息系统等不同形式存在的重要信息资源。地质档案作为一种专业档案,是长期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最原始、最可信赖的记录,对地质工作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外,地质档案还包括很多人文社会信息,对推动社会文化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兰台世界》2019,(Z2):94-95
<正>档案是历史的记录,文化的传承。档案起源于人类早期文明,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档案载体材料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化。一、甲骨、金石上古时代,我们祖先主要依靠结绳记事。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有了文字,特别是国家出现以后为了管理国家和交际的需要产生了文书。这些反映人类活动的文字记录就成为档案的来源。我国古代早期文字书写材料以甲骨为  相似文献   

10.
档案是人类历史的真实记录,也是人类文明的必然结果.其是一种以最直白、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对历史进行记述、记录,也就是说档案是直接形式的历史记录."直白",说明档案并不需要繁文缛节、妙笔生花,只要能够真实地、准确地反映出所记录的内容;"直接"则说明了档案继承了文件内容的原始性、真实性,是历史事件真实面貌的再现.其具有历史事件、文献的再现性,所以其具有凭证价值的重要属性,并以此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和文物.所以,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政治、军事、经济、科学、记述、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11.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的十分重要,人们每天都在和信息打交道,信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档案是信息资源的一个蘑=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具有历史性、凭据性、原始性、参考性、知识性等特征.档案是人类历史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存储和传播历史知识的载体,它来源广泛,各行各业都有其档案,因而它蕴藏着人类广博的知识.档案不但以文字记录的方式反映着从古至今人类参加的各种活动的情况发展变化的轨迹,而且记载着大量有知识价值的史实、数据、成败之鉴、科技成果和理论学说,这些都是重要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2.
同任 《编辑学报》2004,16(4):300-300
某篇文章给“图书”下的定义是 :图书是用文字、图片等来表达思想文化和知识内容的、可供携带的出版物。这一定义的主要毛病是 ,由于未给出“种差” ,所以它限定与说明的概念是含混不清的。即它与我们熟知的期刊没有区别开来 ,因为期刊也是一种“用文字、图片等来表达思想文化和知识内容的、可供携带的出版物”。按普通逻辑学的要求 ,给事物和现象下定义 ,其公式为概念 =种差 邻近的属 ,即此种事物或现象的概念应是它与其他种的差别加上它所邻近的属。例如 ,“图书是以纸质印刷品为载体、传播与储存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知识、不定期出版的出版…  相似文献   

13.
新闻是社会变动的记录和反映,新闻与语言有着不解之缘,不仅在以文字符号为主的印刷媒介上是如此,即使像广播,电视这样的电子传播媒介也离不开语言的运用。语言学的观点认为,语言是在不断变化的,因为随着社会变动,语言要不断的“用工作需要的新的词和新的话来充实它的词汇”,语言的变化实际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的变化。这个事实客观上给新闻工作者带来了一课题:怎样使新闻语言带有时代风格的特点? 也即如何更有时代感的传播新  相似文献   

14.
汪清 《湖北档案》2014,(8):13-15
正早在1988年吴宝康先生在《档案学概论》一书中明确指出:"档案是贮存和传播知识的一种形式。"这一定义规定了档案信息的传播性是它的本质属性和要求,为此,档案学界开始探讨档案信息能够被广泛传播的有效途径,而将传播学的原理和方法引入档案信息的传播领域,更能够为档案信息的传播提供理论基础。一、档案信息与档案信息传播(一)档案信息及其特征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  相似文献   

15.
徐雁 《图书馆杂志》2011,(3):105-109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教授刘国钧、郑如斯说:"书籍是人们自觉地为了传布知识的目的而以文字写在具有一定形式的材料上的著作物。书籍起源于记录和档案","到人们开始在实践中自觉地使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经验,阐述自己的思想,以便传布远方,流传后世,才有真正的著作物。这已是文字发生很久以后的事了。"[1]  相似文献   

16.
图书是社会的产物。图书反映着社会,同时又影响着社会。图书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出版,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著作制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活动。出版物凝结着人类的思想和智慧,集聚了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实践活动的经验与成果,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生活面貌和精神状态,在出版物上都有所记述。人们利用图书出版物,进行教育,传播信息,交流思想,了解历史和现状,学习知识,并欣赏艺术。因此,出版对于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图书的生命力在于质量图书是通过文字和图画来传播、积累人类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的。不论是什么社会形态,在传播和积累人类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的时候,又都是有选择的。即便在古代,不论官家或民间的刻书作坊,也都只是把经过挑选认为值得出版的著作加以刻印。所谓“藏之名山,传之万古”等说法,正反映了当时对图书质量的要求。到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各种各样的出版商应运而生。他们毫无例外地要不择手段地追逐利润,但为了生存竞争,也要求助于图书质量,作为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宣传渭南档案事业新发展,展现渭南档案部门新风貌,发挥档案工作在服务深化改革、依法治国方面的积极作用,渭南市档案局于2015年6月1日在全省率先开通微信(“渭南市档案局”)、微博(“渭水兰台”)公众平台,开启档案宣传新模式. 渭南市档案局微信、微博公众平台以“守史、资政、服务”为宗旨,设置“档案知识”“档案文化”“档案动态”等主题,通过文字、图片、声像等形式,进一步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传播档案业务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反映档案工作新思路、新举措、新成就,拓展档案社会服务功能,使档案工作更加贴近中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19.
<正>科技档案是直接记录和反映一个单位的科技生产活动,并且通过归档保存的科技材料。它不仅具有现实的依据作用,而且在日后的工作中起查考和原始凭证作用。它在科学研究中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是具有利用价值的新知识。首先,它们同是以继承和积累的形式载录下来的科技知识。其次,科技档案图书信息采用的是同一类型的载体,科技图书信息档案所以广为流传、得以传播无疑是借助于一定的载体。按载体的信息划分,不外乎分为文字记载和非文字记载两大类。从今后的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文化艺术的传承形式以文字记录和口述相传为主.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材料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个领域,音像档案以其直观、立体、形象的优势很快在传播文化艺术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