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6 毫秒
1.
随着全新媒体技术发展应用不断成熟,自媒体、新媒体深受大众关注,直接改变了当前信息传播形态和媒体舆论格局。因此,优化信息内容,积极推进传统媒体转型升级,丰富传播形态,适应全新传播生态,构建"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全媒体平台,就发展成为当前传统媒体适应媒体融合环境的应对举措。研究以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点为基础,分析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新变化,结合融媒体时代传播规律,提出具体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技术赋能、资本扶持和市场催化等综合作用下,各种音频产品和平台唤醒了大众的耳朵,有声传播在场景时代重新焕发出强大活力,为党报在深融时期的转型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党报媒体有声传播的现状和转型困境,并针对性提出了有效对策,以期为当下及未来的党报探索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布局全媒体传播体系,加速自身深融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乔婕 《传媒》2021,(15):32-33
全媒体时代,县级融媒体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媒体融合转型战略推进中的关键点.为提高县级政府的治理能力,福建省尤溪县立足媒体发展的现状,整合尤溪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等一系列媒体资源,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新体系形态,注重新媒体传播矩阵的开发与建设,借助全媒体多渠道、多样化、多覆盖的优势,推进县级融媒改革升级,全面打造体现尤溪特色的县级融媒体中心.  相似文献   

4.
李晓 《传媒》2021,(19):26-28
在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双重推动下,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成为传媒行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为期刊类传统纸质媒体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读者》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对包括传播渠道、运营形态在内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结构性调整.通过构建刊网一体的全媒体矩阵、开发多样化衍生产品、采取"优质低价"的发展模式、实行企业化的运营机制等创新策略,顺利实现了自身的媒体融合转型.本文从《读者》杂志媒体融合转型的背景出发,探究其融媒体转型之道,以期为其他期刊杂志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峡融媒体中心以全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体系创新为突破口,整合全媒体传播资源,组建融媒体报道专班,探索全媒体报道形式;深入践行“四全”媒体理念,探索全平台互融的“全效融合”传播路径。在新春走基层专题报道中,直播“打头”,报纸“提气”,新媒体“升华”,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成果转化为全媒体内容生产的新活力。  相似文献   

6.
建立报业的全媒体系统,是启动和实践报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步骤,也是利用数字技术重塑报业的业务形态和行业边界的重要手段.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实施全媒体战略,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通过建立完善的多种媒体形态的组合,形成崭新的"全媒体框架",再造内容生产流程,按媒体内在传播规律制作和发布产品,以求实现从"营销报纸"到"营销内容"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陈新华 《新闻战线》2023,(14):12-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样’。”“要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以下简称为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部署,着眼打造文化和旅游业旗舰式融媒体,突出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8.
左宗伟 《传媒》2021,(17):26-28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个时代命题.担负着做大做强主流媒体使命的地市级党媒都在探索转型之路,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本文基于安徽省地市党媒的探索与实践,从"为何融""怎么融""融什么"的角度,探讨报台融合组建市级传媒中心的路径、重点事项和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把"中国报业"作为全媒体转型的研究对象,原因有三.一是国外的传媒集团大多数拥有跨媒体的产品形态,不存在研究"全媒体"的学术课题.二是中国在广电媒体和平面媒体之间由于政策限制存在不均衡的发展空间.例如广电媒体允许创办如广播电影电视周报之类的平面媒体,但平面媒体不允许创办广电媒体.广电媒体有研究"台网"融合发展模式的需要,但没有动力在战略上求"全",因此广电媒体不是全媒体的主要研究对象.三是在中国,全媒体的概念首先是由报业集团提出并付诸实施,中国报业从单一介质报道到多媒体报道,从单一媒体运作到全媒体运营做了多种模式的探索,迫切需要进行理论总结,以进一步推动其全媒体战略.  相似文献   

10.
这些问题,不是2015年才有,只是自己一直困惑,还得继续琢磨。
  1.全媒体、融媒体对每一家媒体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不是每一家媒体都要搞成全媒体、融媒体?全媒体、融媒体是一种媒体环境、媒体生态,还是所有媒体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目标?每一家媒体都以全媒体、融媒体为目标去建设、去发展,会不会搞成“多而全”?搞全媒体、融媒体成本几何?有多少媒体有足够的银子?即便花创投风投的钱,创投风投的钱撒得过来么?  相似文献   

11.
正传统报业转型势在必行,关键问题是转向何方以及如何转。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媒业的游戏规则和要素配置,原有的传播渠道、话语体系、商业模式正在被改变、被颠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必然推动全媒体时代的开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提出的转型总战略是"全媒体、全国化"。2012年底,浙报集团宣布2013年是其"全媒体元年"。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战略部署是"一体两翼",即以纸媒为核心,新媒体、融媒体、多媒体兼备的"1+3"现代传播体系,以及以媒体  相似文献   

12.
融媒时代,如何顺应发展媒体潮流,在深度融合中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实现理念更新、媒体转场、经营转型、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提高媒体生存和发展能力?这是欠发达地区媒体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结合广西来宾市融媒体中心近年来实践进行分析,并从中体会到:穷则思变是欠发达地区党媒的不二选择,转型探索需要久久为功,转型蝶变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战略为新华社转型导航首先,全媒体战略是依托新华社整体资源,而不适用于每个下属部门.新华社建设的国际一流的现代全媒体机构,是由信息传播符号形态、媒介形态和经营形态各异的各下属媒体和部门组合而成,并不意味着各下属媒体都要成为全媒体机构,各报刊和各部则选择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发展道路,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业务领域内做精做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一个“全媒体”的信息传播环境正在逐渐形成.所谓“全媒体”指的是“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①.“全媒体”的“全”不仅包括传播工具的多样化,可以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更重要的是,全媒体环境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提供最适合的媒体形式、管道和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滕锐  张平 《传媒》2021,(20):94-96
全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融合形态,彻底革新了新闻生产理念与舆论传播生态,构建出具有"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特征的"四全"新闻舆论传播体系."全程"媒体实现了新闻全程的媒介参与;"全息"媒体创新了新闻呈现的表现形式;"全员"媒体优化了新闻生产的资源联动;"全效"媒体提升了新闻传播的精准效能.体现出新闻舆论与媒介资源的互通互融,是实现新闻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可行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高明勇 《青年记者》2017,(24):19-20
近些年,从新媒体到全媒体,再到融媒体,媒介新概念不断进化,背后是面对现实舆论问题时,媒介生态自身发生着深度的变化,推动媒介理论的逐步升级,以及理论解释力的优化.这种变局,促使媒介场中的每一个机构和每一个个体,积极寻找更为适合的路径和方法,来顺应这种变化,较为显著的现象之一就是促生了内容创业、内容经济的热潮.笔者以为,所谓新媒体,“新”体现在新的媒体技术,新的传播理念,新的媒介形式;所谓全媒体,“全”体现在更为全面的输出路径,更为全面的产品体系,更为全面的媒体观念;所谓融媒体,“融”体现在资源利用的融通、内容生产的兼容、利益协调的共融.  相似文献   

17.
李鹏 《传媒》2019,(4):12-13
媒体融合发展在过去十年经历了三个段落,从全媒体到融媒体到智媒体。全媒体是刚刚开始媒体融合阶段时追求媒介形式的全,种类多,品种齐全,是物理的反应,相加;融媒体是我现在在推进的,这是一种化学反应,各种要素、各种资源的重新组合重新嫁接,努力形成合力。但从未来来看,应该是从基因进化角度推进融合,也就是智媒体,让信息传播跟人工智能相融合,最终实现传播的蝶变。  相似文献   

18.
卢剑锋 《传媒》2023,(20):24-26
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形成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已经建立起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组织架构和采编流程,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和传播链条。当前,媒体融合已经进入深度转型发展阶段,我国各级媒体持续推动深度融合,不断完善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市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四级融合发展布局,在融合发展中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张琨  宋晓楠 《今传媒》2023,(1):49-51
当下,媒体融合发展势不可当,这一发展态势不断推动着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县级融媒体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全媒体人才的缺失始终是制约县级融媒体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融媒体时代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专业全媒体人才,这对传统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文以江西省分宜县融媒体中心的融合转型为例,分析了国内县级融媒体的发展现状以及导致其人才缺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县级融媒体的全媒体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20.
张琳 《新闻前哨》2023,(13):43-45
4月16日,2023年武汉马拉松举办。长江日报采用全媒体思维,融媒体手段,精心策划,充分利用集团报纸、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络直播平台、社交媒体账号等资源,对赛事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收到了极好的传播效果,是一次传统媒体向融媒体转型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