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文雅诗 《新闻知识》2023,(10):80-87+96
马歇尔·麦克卢汉和保罗·莱文森是北美媒介环境学派的中坚代表,均为媒介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麦克卢汉从媒介技术本体的角度出发,将媒介的发展进化浓缩为四条定律,分别是提升、过时、再现、逆转。莱文森则从媒介技术与现实关系的角度出发,将媒介的进化分为三个阶段:玩具、镜子和艺术,认为媒介的进化主要依赖于人的需求,因此媒介的发展呈人性化趋势。虽然莱文森自认为麦克卢汉的传人,但是在媒介发展论上,两人的观点像是从不同方向爬同一座山,在诸多方面都产生了不同。这些不同主要体现在媒介发展的轨迹、媒介发展的运转法则、媒介发展的控制力量以及两人在议题所表现出的思维倾向上,这些差异生成的富有鲜明个性的结论亦为当代媒介研究留下了丰富的理论硕果。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9,(2):4-9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对美国媒介哲学家、传播学学者保罗·莱文森的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和评析。研究发现,莱文森从媒介进化的角度理解文明的变迁,并关注特定社会语境下媒介与具体文化形态相结合的方式,进而提出了一种带有技术乐观主义色彩的媒介(史)观。他认为,媒介的进化会催生文化的去中心化和知识生产的民主化。此外,本文也对莱文森关于媒介理论书写的想象力与表达力的观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进化认识论对保罗·莱文森媒介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罗·莱文森在波普等人的进化认识论基础之上,形成了技术进化认识论的思想,认为技术在客观知识与认识能力的进化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强调技术作用的进化论思想,贯穿于莱文森整个媒介理论,形成了其非媒介决定论与技术乐观主义的倾向,认为媒介的发展有着补偿原有媒介缺陷与人性化的趋势,并进一步指出,技术(媒介)在知识与世界的关系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是目前传播界被冠以头衔最多的学者之一.作为一位媒介技术论者,莱文森被誉为"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他是北美媒介生态学派第三代旗手,也是纽约学派的领军人,他以"媒介进化论"为核心的媒介理论奠定了他在环境学派中的地位.莱文森的媒介思想受到进化论、哲学进化知识论、媒介环境学的三重滋养,以此形成其独特的媒介进化论.  相似文献   

5.
吴德胜  戴佳昕 《今传媒》2023,(5):137-139
本文借用媒介生态学者保罗·莱文森对媒介技术“玩具—镜子—艺术”的三段式发展和媒介的“人性化发展趋势”理论,分析了小天才电话手表的发展演化路径,并在此基础上,从人际传播的回归、群体孤独等方面探讨了新型“人媒关系”的当代价值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陈功 《当代传播》2013,(2):24-26,29
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理论,在坚持媒介环境学"人文—技术"研究视角下的同时实现了三大超越。这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的拓展:其一,强化动态的媒介整体观;其二,构建人性化的媒介进化观;第三,提出软媒介决定论。  相似文献   

7.
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是美国著名的媒介理论家,被誉为“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后麦克卢汉第一人”。保罗·莱文森以“媒介进化论”为核心的媒介理论而成为北美第三代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成为当代纽约学派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8.
莱文森继承了媒介环境学的传统,但流于肤浅。他认为技术悲观论者们只注意技术的弊端,而没有从演化的视角评估技术。莱文森认为技术在初生阶段所带有的弊端将在演化的过程中被淘汰或补救。但莱文森的进化论面临三个问题:谁在进行选择?何以选择?选择的结果如何评估?对这三个问题,莱文森的答案都是"自然——人性",并给出了一幅黑格尔式的理论图景。但他错误地设定了某种前技术的"自然状态"的人性,未能贯彻媒介环境学从生态整体考察媒介的基本立场,没有意识到价值标准也存在范式革命。  相似文献   

9.
保罗·莱文森是北美媒介生态学研究的第三代代表人物,他的"补偿性媒介"理论广为人知。本文具体介绍了莱文森关于媒介进化研究的著名"三理论",并从技术和社会文化两个维度概述了现阶段媒介进化的相关研究,试图阐述数字时代媒介进化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根据媒介进化的阶段性特征,传播学学者分别提出了“拟态环境”理论、“人体延伸论”和“媒介补救”理论,从非言语传播视角分析这些理论发现如此重要的非言语传播却在媒介进化过程中屡遭遮蔽,而且经常被传播学研究所忽视.传播的深层欺骗性在于其借助非言语传播构建肖似的“拟态环境”,隐蔽地影响受众对事物本质的认知;新兴媒介延伸了人体言语传播功能,却导致非言语传播功能丧失;虽然各种新媒介结合自身特征,采取多种补救手段,但是对非言语传播的补救仍显乏力.媒介进化趋势仍将进一步创新非言语传播符号,回归并超越人际面对面传播中的非言语传播,并实现言语传播与非言语传播的平衡和协调.  相似文献   

11.
徐靖德 《青年记者》2017,(11):10-11
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媒介进化论”,他将技术媒介的演化分为“玩具-镜子-艺术”三个阶段.他认为,这三个阶段并不是媒介技术演进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有些技术的演进仅停留在玩具阶段,有些技术发展到镜子阶段就停滞不前,只有少数技术能实现艺术阶段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与媒介技术飞速发展相伴的是人类对媒介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除麦克卢汉持有著名的“媒介是人的延伸”论断外,媒介环境学家苏珊·朗格、刘易斯·芒福德、保罗·莱文森、德里克·德克霍夫等均有媒介延伸思想.他(她)们的思想中包含有“媒介是生命的延伸”、“媒介是媒介的延伸”、“媒介是世界的延伸”三个论断,这三个论断指出了未来媒介对人类三个方面的延伸趋势.未来大数据的意义在于分析、转化数据为这三个方面的延伸服务.媒介技术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了媒介延伸理论所具有的指引未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未来媒介特征的思考与媒介技术的持续发展共生,探讨媒介环境学者的相关理论对拓宽国内传播学研究视野适宜且有必要。媒介环境学派领军人物保罗.莱文森、马歇尔.麦克卢汉和刘易斯.芒福德均有关于未来媒介独特新颖的观点。莱文森主张媒介进化人性论和"新新媒介论",展望了新新媒介之后未来媒介的特征及外观;麦克卢汉预言未来于"喻言",持有"地球村"、"通感"、"四元律"和"冷热媒介"论;芒福德持"技术有机论",认为技术是生命的延伸、文化编码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的媒介技术在遵循生命伦理中和谐、平衡发展。探析三位著名学者的观点,分析了媒介未来形态的五种特征。  相似文献   

14.
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1947—)是美国著名的媒介理论家,被誉为"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后麦克卢汉第一人"。保罗·莱文森以"媒介进化论"为核心的媒介理论而成为北美第三代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成为当代纽约学派的领军人物。在美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媒介融合的研究思路延伸至有关人的领域,认为媒介融合是对人的多媒体特性的一种积极响应。对该命题的论证与阐释主要依据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观点和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理论,同时以媒介融合过程中的特定现象为现实例证,以求理论和现实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16.
作为传播学第三大学派的北美媒介环境学派崛起发展至今已逾四十年.本文将从人文主义的视野出发,以技术和媒介为维度,通过梳理北美媒介环境学派先驱及三代代表人物——刘易斯·芒福德、雅克·艾吕尔、哈罗德·伊尼斯、马歇尔·麦克卢汉、尼尔·波斯曼、沃尔特·翁、保罗·莱文森、约书亚·梅罗维茨八位媒介环境学者的思想来管窥媒介环境学派的核心理论,描绘学派内部的代际传承关系.同时,本文还将对其理论范式进行反思,探究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梁辰曦 《新闻世界》2013,(3):160-161
本文探索了媒介由于其模仿对象的不一致,因而在功能和效果上具有一定的偏向性。根据莱文森的观点,媒介模仿的对象是人类各种感觉器官,其演变的轨迹具有“人性化趋势”,即越来越趋向于人类器官的自然体验。因此,“偏向性”及“人性化趋势”既是两个对立又互补的特征,同时也是塑造媒介形态以及影响媒介演化进程的两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哈罗德·英尼斯的“媒介偏向论”和保罗·利文森的“技术补救理论”为传播媒介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技术思维模式,解读了媒介形态的演化机制.媒介形态演化遵循空间性能突破,导致媒介时空失衡、时间性能补救失衡的发展路径.以此理论为基础,媒介可按照不同时代的传播时空性能进行划分,当下的各种新媒体可看做拥有类似时空性能的一个媒介群体,新媒介群实现了对传统电子媒介空间偏向性能的时间平衡补救,从技术上为人类传播系统的时间空间性能平衡提供了可能性.同时,文章提出按照英尼斯和利文森的理论,在狭义相对论的视野下,未来传播媒介难以形成对空间性能的再次突破,这也就意味着当前的媒介系统的技术时空平衡是带有终结性的,这种时间和空间性能的平衡状态将是未来传播媒介的演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梁颐 《新闻世界》2013,(7):330-332
【摘要】新媒体与赋权联系的研究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流行之后开始,但研究者们面对同样的问题得出的却是不同的结论。一种结论对互联网提高民众权力的能力给予肯定,进而是对更大程度的民主进步寄予了厚望。另一观点则对互联网提高民众权力的能力提出质疑。结合美国著名媒介环境学者保罗·莱文森提出的媒介进化小生境理论,本文认为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不是“软”或“硬”单极中的任何一极,技术是生态的,生态技术决定论是互联网赋权研究的视域。  相似文献   

20.
麦克卢汉继承并发扬了伊尼斯的媒介决定论,是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中蕴含着对现代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深刻理解. 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简要梳理 “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核心内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走向成熟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他的三部代表作中,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初步提出阶段.《机器新娘》是麦克卢汉对当时社会流传的广告进行批判性分析的著作,流露出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理论的早期观点.他从印刷媒介出发,解读了近60种广告图片,抨击了新技术对社会大众的裹挟和规训,批判广告中泛滥成灾的性与暴力暗示,强调社会大众需要对新技术、广告持有批判性接受的态度.①他认为专业化与工业人携手步入了机器建构的虚幻世界.新技术将人们从体力劳动的束缚中转移到技术控制生活的牢笼中,人创造机器却被牵制在机器周围.每一种社会形象背后都是一种技术力量,新技术凭借强大的工业力量撕裂了正常的生活,建构了新的生活空间、个体角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