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里写道:"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相似文献   

2.
李林容 《青年记者》2012,(19):40-41
尼尔·波兹曼把电视时代称为“娱乐至死”的时代.电视文化导引着整个社会朝着娱乐化方向前进,甚至使教育也娱乐化了.电视娱乐文化以强大的力量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电子文化、娱乐文化和流行文化构成了儿童的童年叙事,今天的儿童从一开始走上成长之路,就自然生成了对娱乐文化的接受和认同,形成了一个特别的电视娱乐文化现象,其产生的不良症候如下: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娱乐化的界定目前,关于"娱乐化"的研究文章多使用"娱乐化"集合概念,缺乏对效果的分析以及话语系统分析,模糊了本体论、过程论的区分。(一)娱乐与娱乐化1.娱乐的起源及娱乐细分的四种体验西方学者席勒主张"能量盈余说",认为动物如果暂时摆脱物质上的匮乏,而获得精力上的盈余,就有可能进入游戏娱乐状态。而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娱乐起源于劳动。①文化研究学者理查·戴尔曾指出:对娱乐的两种想当然的描述乃是逃避和满足,它们指向了娱乐的核心要旨,即乌托邦主义。  相似文献   

4.
从世界电视的发展历史来看,电视发轫之初,无不以娱乐节目为本.我国以往的电视教化色彩过浓,久而久之,大众逐渐产生厌烦情绪.当前电视节目又掀起娱乐狂欢浪潮,在某种程度上责任丧失,显得庸俗、低劣而暴力.在社会文化的转型期,传媒作为文化的生产者与传播者,应该承担起一定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电视娱乐节目如果一味强调"教化"职责,有失偏颇;但如果为娱乐而娱乐,一味迎合当下人们的狂欢精神,也不可取.  相似文献   

5.
王亚军 《青年记者》2016,(26):69-70
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似乎走进“娱乐至上”的怪圈,无法自拔,就如巴赫金所说的“狂欢文化”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当下的电视荧屏上演绎为一种电视娱乐文化.“在这些具有大众文化倾向的电视文本中,艺术不再承担启蒙的重负,而总是被娱乐所替代.”①大众眼中的“娱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愚乐”的意味.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的传媒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有两种方式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一个人也好,一个国家也罢,消遣只能是偶尔,如果把娱乐变为常态,那么尼尔·波兹曼的"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的可怕预言或许将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7.
鲍佳宏  李志好 《传媒》2007,(11):93-93
新闻娱乐化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为了迎合社会受众对于娱乐的普遍追求而将娱乐化技术操作运用到新闻报道的各个领域.娱乐本无罪.但如果失去了应有的目的而迷失在娱乐之中,就大有问题了."全民娱乐","娱乐无极限",最终的结果只能有一个:"娱乐至死".  相似文献   

8.
波兹曼对于资本主义的文化曾忧心绝望之至:“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之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这话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警世之用。  相似文献   

9.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娱乐盛行的时代,娱乐化已蔓延到各个领域,大家都在和娱乐握手言欢.有专家认为,当前文艺的广泛娱乐化不足为怪,娱乐是文艺走向市场的制胜法宝.大众文化的兴起和文艺娱乐功能的彰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产物,市场需求是最终裁判和风向标,广大民众对文化最初级的、最普遍的需求就是娱乐.娱乐化无疑为文化的传播开启了新的通道.  相似文献   

10.
李儒俊  陈凌 《当代传播》2011,(2):92-94,97
广告娱乐化是近年来在整个社会文化转向大众化、娱乐化过程中兴起的一种传播文化现象.它是在整合娱乐要素的基础上,以娱乐受众、说服消费为主要目的广告传播文化行为.广告娱乐化通常以虚拟情境,建构社会符号、议程设置等传播方式,更隐蔽、更形象、更贴近地对广泛的个体进行反复刺激,以实现集体无意识的情感认同、强化原型和外倾型性格,达到...  相似文献   

11.
电视娱乐是一种大众文化的回归,它能够塑造一个人人可以参与、乐于参与的文化广场,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娱乐空间,使人们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实现身体的解压、精神的放松。但在我国这样一个融合了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文化的发展中国家,以享乐主义、消费至上为表征的娱乐化、过度娱乐化,恰恰就在消解中华民族所固有的优秀文化,使我们的文化成为一种庸俗的、功利的文化,实际上已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建构和传承构成了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2.
电视娱乐与互联网的结合从"+互联网"到如今的"互联网+",是技术路径的延展到互联网思维嵌入媒体生产的新理念转变.在这一背景下,电视娱乐文化传播亟需转变生产观念,与时俱进地在电视娱乐文化传播品牌的树立、建设及影响力方面进行重新定位,再通过话语渗透以及审美价值的提升,承担起对内对外的文化输出,把品牌做到极致,全面提升电视娱乐文化品格建构.  相似文献   

13.
彭岚 《新闻前哨》2014,(6):36-39
娱乐文化产品涵盖多种内容,其产生和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有着紧密的关系,在信息时代,娱乐新闻、娱乐综艺节目等因其故事性、情节性以及蕴含人情味等特点成为娱乐文化产品中的主力军,它们有着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等共同特点.因地域和受众面的差异,在不同的土壤往往会出现思想底蕴、文化品位、新闻导向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在追求娱乐文化产品读点卖点的同时,如何依照新闻规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杜绝娱乐新闻及娱乐综艺节目的低俗化和庸俗化,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大众消费时代,明星台前幕后的花边轶事成为青年人娱乐生活的一部分.在各种媒体上,总会出现一些热门娱乐话题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了解娱乐文化媒体热炒的娱乐新闻,被人们当作一种流行的、时尚的文化趣味.不仅如此,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新媒体的兴起,娱乐新闻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一些顺应时代的改变.本篇论文试从新闻叙事学及新闻文本学的角度入手,以"倪震偷欢"系列报道这一典型新闻事件为例,归纳当前娱乐新闻媒体在叙事策略上的一些转变及新特征,借此了解新闻媒体在新娱乐时代的全新叙事姿态.  相似文献   

15.
如今的期刊市场可谓是空前繁荣.科技文化、娱乐体育、大众小众,门类无所不包,应有尽有.但如果检索一下期刊的总目录,或者浏览一书报刊亭的现刊,你会发现相同质感的杂志越来越多,这个现象近来非常突出.跟风、取巧、傍刊名、已经成为某些办刊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每天的"娱乐新闻"很碎很杂,影响力可能只有一天,而如果把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放大、深挖,一个个有启发性而非八卦性的娱乐主题就可以由此产生.八年来,<厦门晚报>的"文娱周刊"从三个版到四个版再到六个版、八个版,一直努力承担着愉悦心灵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社会的媒介文化深深地打上了"消费文化"的烙印.这种文化所满足的需要是一个特定的对象,即一种在市场经济、技术文明、全球化时代被催生出来的娱乐消遣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它是被构成、被制造、被开发出来的,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虚幻的需要,简而言之,是一种美梦成真或者噩梦也不妨成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薛洁 《青年记者》2016,(6):30-31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我国电视媒体日益市场化、商业化,“娱乐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伴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电视娱乐文化中由“娱乐”“消费”等关键词构成的当代电视文化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文化品位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消费文化语境里的电视娱乐风潮 大众文化伴随消费主义的浪潮迅速在全球蔓延开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电视娱乐的风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近年来,电视真人秀节目数量井喷,玩游戏、做任务、谈恋爱、宿军营……  相似文献   

19.
媒介文化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娱乐作为媒介的一种功能,出乎意料地急剧膨胀。作为一种媒介景观,“粉丝”群体在不断壮大。而“职业粉丝”的出现更是这个“娱乐至死”时代的突出表现。本文就“粉丝”的自我性、群体性和商业化,以及“粉丝”文化的过度娱乐化等几个方面做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文化是依据文化的传播媒介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它是通过电视这一传播媒介进行传播的文化,或者说由电视传播的符号内容,都可以统称为电视文化。随着电视市场化的转型,中国的电视文化由宣教文化逐渐向娱乐文化转变。一时间,电视的娱乐倾向越来越严重。哪家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做得好,哪家电视台的收视率就高。娱乐没毛病,但是娱乐有高雅和低俗之分,然而现在有些电视台的电视娱乐节目却是越来越低俗了,为了迎合、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