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新闻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报纸的副刊最有可能成为报纸的特色版面,它能使报纸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提高报纸的独家性、耐读性。"很多报纸的新闻都是一样的,能让人停留下来的就是专版副刊。"用副刊"留客",也是纸质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资源。正因为如此,很多报纸正经历"从放弃到拾起"的过程,原本压缩的专版副刊  相似文献   

2.
解放日报《朝花》副刊是1956年9月20日创刊的.刊头"朝花"两个字采用了鲁迅的墨宝.报纸副刊,是中国报人的一个独特创造.在中国报业史上,副刊是一份有影响的报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著名的报纸一定会办出著名的副刊,著名的副刊也一定能提升报纸的品位.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报纸副刊迎来了空前繁荣和创新的局面.一些办得好的报纸,都在副刊上用力多多,一些办得好的品牌副刊,甚至成为读者订阅报纸的理由.办好副刊,已成为新闻界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赞歌 《军事记者》2009,(8):27-27
报纸副刊是一家报纸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报纸是新闻纸,作为报纸的副刊,必须具有一定的新闻性。而有些报纸的副刊,一味刊登风花雪月的东西,远离主体新闻,进而失去了读者。任何一种副刊,都必须反映现实生活,关注国内外、军内外的重大事件,关注部队的重大行动、重大典型,让具有新闻特点的人和事在副刊版面上加以反映,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的媒体形式和传播形态层出不穷,不断刷新,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及生存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作为传统媒体——报纸的传统品牌的副刊,其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西安晚报》是一家拥有辉煌历史及全国性影响力的报纸,晚报副刊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传统.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报纸副刊当融合新媒体传播的优长,强化“留客”功能,突出重围,使其成为传播平台上一道独特而不可替代的风景.晚报副刊从提升新闻性与趣味性、创文化品牌、办征文及读书活动等方面探索与实践,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晁卫华 《青年记者》2016,(18):46-47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纸质媒体尤其报纸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副刊所面临的生存状况更是令人堪忧.不少报纸的副刊被迫缩版甚至停办,成为媒体变革大潮中的牺牲品.副刊,这方报纸昔日茂盛的“后花园”,如何突破新媒体时代的尴尬生存困境,已经成为必须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网络、短信等新媒体不断涌现,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方面,新闻信息的共享成为一种常态;另一方面,新闻采集手段和内容也日益趋同,这导致报纸新闻的“同质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中国近代报纸从诞生起,就由作为新闻的“正刊”和文学性浓厚的“副刊”组成,伴随着报纸“正刊”的同质化,副刊越来越凸显出其“异质”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办报者希望通过副刊办出报纸的特色,获得和留住更多的读者.本文通过各地报纸名副刊的“差异化”做法,来探讨新闻同质化时代副刊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杨令青 《新闻知识》2006,(10):82-83
在影视媒体、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报纸副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这种冲击,行业报副刊如何适应形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彰显品质?这里,结合我们陕西工人报近年来的实践,就此作一探讨。一、适时调整,丰富内容报纸副刊是相对于报纸的新闻主体而言的。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副刊,主要是刊载文学作品和学术文章。在人们越来越追求文化多元理念的今天,显然这种传统的副刊定位已经不适应了,文学和学术不再是报纸副刊的唯一支撑,凡新闻体裁以外各种知识性、服务性、娱乐性、趣味性、休闲性的文字作品都可以成为报纸副刊的内容。本报以前的副刊…  相似文献   

8.
阿睿 《新闻采编》2009,(2):29-29
我在一家地方报纸副刊做编辑整整二十三载,二十多年的副刊编辑生涯,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做副刊编辑不容易,尤其想做好,做得完美,既要让管你的认可,又要让你面对的作者和读者都满意,确  相似文献   

9.
报纸副刊从诞生之初便与文学、文艺结下了不解之缘,以文艺性的文字补新闻的不足,同时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也让副刊有着更广泛的阅读市场。但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文艺副刊日渐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改版潮中,文艺副刊总是成为被砍伐的对象,地盘越来越小,刊期越来越长。报纸副刊不得不探索新的出路,而增强副刊的新闻性越来越成为业界人士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特别是"五四"时期,副刊曾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先锋,"四大副刊"的鼎盛一时定格了当时副刊的繁荣历史。然而,当代报业的急速扩张使得新闻纸一纸风行的同时副刊的地位却每况愈下。时下各种新兴媒体的千帆相竞让报纸不得不屈从市场导向,改版势必"危及"副刊也已成"经验之举";浮躁的社会之风外加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读者渐渐疏远了副刊赖以成名的文学、文化味道;报纸越来越强调新闻的快餐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使得原本以文学为基本依托的传统副刊遭遇空前落寞……  相似文献   

11.
一、报纸副刊不应成为小众文化 在大众传播媒体日益强调新闻性、信息性、休闲性的今天,曾经占有报纸一定版面的副刊正逐渐丧失文学品性。报纸副刊分为文学副刊、亚文学副刊和非文学副刊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报刊界有这样一句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重视报纸副刊,历来是中国报纸的优良传统.然而,随着现代传媒业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日益丰富,副刊在纸质媒体中的地位和功能日渐萎缩.面对这种困境,如何办好报纸副刊成为传媒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特质性"的副刊可以探索出许多新路子,摆脱报纸的同质化.所以,副刊并非人们茶余饭后的点缀,它亦有其文化自觉与价值.日前,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会长丁振海就"报纸副刊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3.
联系专业作者是报纸办好副刊、专刊的必备条件,是一项基础工作。以报纸副刊而言,报业发展史上没有哪一家报纸的副刊依靠自由来稿而办得有声有色。中国报业史上副刊的辉煌期恰恰是副刊编辑与专业作者联系极为紧密的时期,如五四运动之后的四大副刊、20世纪30年代申报的副刊《自由谈》等。在当今网络资讯发达、媒体写作系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各大媒体激烈的竞争中,报纸作为最古老的传播媒体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为了和电视、网络、手机媒体等传播媒体争夺受众,报纸应该充分重视副刊的作用,让报纸副刊和报纸新闻一起,成为应对竞争的主力。报纸副刊是报纸所独有的传播形式,就新闻质的规定性而言,它是报纸新闻的有力补充,在引导社会舆论、影响群众生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吸引受众,进而吸引广告商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5.
卜宇 《新闻通讯》2008,(12):46-48
在媒体间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不论都市报还是党报,都高度重视副刊的创新,把办好副刊作为提升报纸质量,提高传播有效性,培养读者忠诚度的重要手段。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副刊才能称得上好副刊?我们认为,对现代都市党报来说,副刊办得好不好,关键看是否突出了引导性,增强了可读性。突出引导性是由党报特性决定的,同时也体现了党报作为负责任媒体的基本要求。增强可读性意味着要让我们的读者愿意去读,报纸只有让人愿意读,才能增强传播的有效性,真正体现引领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少雄 《新闻战线》2015,(5):107-109
在互联网时代,纸质媒体受到冲击,地方报纸副刊如何稳住阵脚并保持长盛不衰的魅力?闽西日报副刊把"挖掘本地文化,彰显闽西特色"作为办好副刊的重要抓手,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老树发出新枝、开出新花,使报纸副刊保持长久不衰的魅力。在互联网时代,新兴媒体快速崛起,纸质媒体受到强烈冲击,不少地方报纸的副刊纷纷改弦易辙,抛弃本土文化,以片面追逐"时尚""流行"来取悦读者,其结果就像今天的房地产热,表面上红  相似文献   

17.
报纸文学副刊整体式微 报纸副刊的历史已有100多年,"五四"时期、上世纪30年代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前20年,报纸副刊发展得如火如荼,成为各家报纸不可或缺的版面,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新文学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那时的副刊,基本上都是文学副刊,其品位成为报纸品位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刘兰明 《今传媒》2012,(11):104-105
伴随着微博的兴盛,信息的传播方式、文字的表达方式以及文学的生态环境,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对此,作为承载社会责任,传播思想文化的报纸副刊,该如何作为?在传统的报刊副刊中引入微博似乎已不再是疑问,而如何借鉴微博的形式,更好地改造副刊,正成为当下越来越多副刊编辑考虑的问题。本文结合一些媒体的实践和个人的设想,提出了在微博时代对报纸副刊转型路径的几种探索。  相似文献   

19.
关于报纸副刊新闻性和文学性的关系,一直是业内热议的话题。笔者以为,报纸副刊从最初随报附送,到成为报纸新闻、副刊、广告三驾马车之一,副刊一直担当着拯救大众媒体文化品位的重任。其实,强  相似文献   

20.
刘兰明 《报刊之友》2012,(11):104-105
伴随着微博的兴盛,信息的传播方式、文字的表达方式以及文学的生态环境,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对此,作为承载社会责任,传播思想文化的报纸副刊,该如何作为?在传统的报刊副刊中引入微博似乎已不再是疑问,而如何借鉴微博的形式,更好地改造副刊,正成为当下越来越多副刊编辑考虑的问题。本文结合一些媒体的实践和个人的设想,提出了在微博时代对报纸副刊转型路径的几种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