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冬生  冯淑贤 《海外英语》2013,(23):308-310
人们在翻译实践中时不时地要使用增词法。增词法的实质可以这样表述:将原文中用词语直接表达出来了的意思按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译出后,如果译文的某一部分可能还是难以被译文读者理解,我们就在译文中增加一些能帮助读者理解该部分的词语。这也可以视为增词法的定义。在有些情形之下,实际上没有使用增词法,而人们可能会误以为使用了增词法。这是人们对增词法实质的模糊认识导致的。一个甄别是否使用了增词法的有效方法,是看译文中各信息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信息点;如果译文中有某个信息点在原文中找不到对应信息点,则可认为表达这一信息点的词语为增添之词,该翻译也就使用了增词法;如果译文中的各信息点都能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信息点,则该翻译没有使用增词法。  相似文献   

2.
英语和汉语一样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通过阅读大量的化学方面外文资料,归纳了And的8种特殊译法和Alternatively、Arailability、Species三个词在特定语境下的确切词义,这对准确翻译化学方面的外文资料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多义词教学无疑是每个教师都十分头疼的事情。因为汉字数量众多,且很多时候同一个字用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导致的意思也会大不相同,从而导致学生根本无法正确的使用这些一词多义的词语。因此学习时,教师不仅要教导学生如何去根据语境进行使用不一样的词语,还要教导学生如何去识别这个一词多义的词语到底在句子中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因此导致大多教师在教导多义词时的教育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会对学习感到枯燥,甚至还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本文以多义词的基本内容和现有的多义词教学方法为理论支撑,总结出几种适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多义词教学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是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中有很多词语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致使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难度较大。现将部分常用多义词的意义作如下辨析,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一、词汇理解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在翻译过程中,首先接触的便是词。要正确理解一个词,一个词组,必须根据上下文,确定各个词的词义,切忌孤立地对待语言现象。否则,总是不可避免地歪曲原文的意思。词汇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义词的理解 原文有些词本身是多义的。翻译时要瞻前顾后,从上下文中判断该词的具体含义。译者必须具备这种结合上下文辨别多义词词义的能力。下面举一些译例,借以说明词汇理解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 翻译一篇文章,需要正确理解原文的意义,研究它的语言环境,包括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文章体裁、修辞色彩等方面的内容。 现就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一词多义现象、如何选择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达手法等谈谈自己见解。 一词多义译法 我们在翻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多义词所带来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对作者所选用的特定语言环境进行深入地分析,认真研究该词在具体文章、具体段落里所表达的真正意义,是不难找出准确译法的。如列宁的《俄国的重选和工人阶级的任务》一文,谈到第二城市选民团时,指出工人或近似工人的选民亲自参加的重选的主要场所是:  相似文献   

7.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的主要支付方式之一,正确理解与翻译信用证关乎贸易双方的利益。在信用证翻译中,一词多义现象需要仔细研究。信用证中一词多义现象中尤以动词、名词、介词比较突出,经过广泛阅读与查询,本文列举出了高频一词多义词,并探讨了这些词的翻译技巧,以期为信用证学习与翻译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词多义”现象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虽然情况比较复杂,但只要根据“字形”(象形文字)稍作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规律,理顺并掌握词义的来龙去脉,最后根据具体的“语境”确定多义词在语句中的含义.这样就能有效提高文言实词词义解题的准确率、文言翻译的得分率,提升文言文阅读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词多义现象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语言经济性和灵活性的一种体现。法律语言作为语言的一个分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多义词,其形成过程即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语言本身的原因,法律词语多义现象的产生有其必然性。法律词语的这种多义现象容易引起歧义,造成法律语言的不准确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借助法律语境、搭配习惯等因素来确定词义,从而达到正确理解和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对考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翻译以直译为主,既要字斟句酌,做到原文字字有着落,译文字字有根据;又要顾及全篇,体会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只有在难以直译时,才能酌情采用意译的方法。解题时,要认真阅读所给的文字材料,在精读原文的基础上,借助相应的翻译技巧,准确把握句子的关键词语及形式特点,运用流畅的语言把文意准确地表达出来,译完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那么,翻译文言文要掌握哪些技巧呢?一、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词语的意义。文言文…  相似文献   

11.
袁捷 《海外英语》2012,(11):162+171
商务英语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翻译过程,涵盖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译文必须能够充分展示出原文所涵盖的意思,并将原文的真正意义表达出来。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文化顺应理论的含义,然后,详细阐述了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顺应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一、身临其境,触景生情英语中有许多一词多义的词汇,多义词的具体意义只能靠语境才能确定。一词多义(Polysemy)是指英语语言中,一个词或者短语根据不同的语境可以译成两种以上的含义。在阅读理解题型中常有词义猜测题,这种题型是从文章中选取一个词(有可能是生词,也有可能学过),让学生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相似文献   

13.
所谓的英语词汇歧义,从广义分析,凡属一词多义均应视为歧义词。但依据一词多义词在语句中的作用结果来分析,并非所有的一词多义词都是英语歧义词,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一词多义词受语内条件。如构词、词语搭配、语法等方面的制约和语外条件。还有一些词受语境、语用、语域、语音的影响,在词性、上下文选择词义等翻译方法的帮助下,很少发生词汇歧义现象。 通过对一词多义词在没有语内和语外条件制约情况下的分析,产生词汇歧义的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英语中,一词多类,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普遍,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同一个词类中,往往具有几种不同的意义.因此,词义选择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翻译工作离不开理解与表达,理解是先决条件,表达建基于理解之上.有人会说:“词义有何难,查查词典不就行了吗?”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在翻译中,我们要善于在许多不同的词义中选出最确切的词义,这是正确理解原文,确切忠实地用译文加以表达的一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15.
田秋香 《成才之路》2022,(4):122-124
"一词多义"是语言学习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多意聚合的情景,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的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英语词汇的一大特征,在英语中纯粹的单义词很少,绝大多数词汇都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含义.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中的多义词对学生学好英语大有裨益,教师应重视"一词多义"的教学.文章从英语词汇的"一词多义"现象入手,对英语...  相似文献   

16.
李增林 《高中生》2008,(6):36-36
陷阱一利用多义词设置陷阱。英语中有许多词汇具有多义现象,考生要正确理解所给时间状语在特定语境中的词语意义。如:  相似文献   

17.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是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相互联络的意义。据词源学的研究,一个词在其最开始出现的时候,经常都是用来指称某一特定事物、现象、语言也逐渐获得新的意义,而具体的意义则开始渐渐衍生出深层次的抽象义、引申义和转义,这样就形成了一词多义。虽然一个词会有多种相互联系的意义,但是这个词如果在习语、谚语之类的固定短语中,其意义也是固定不变的,这就是一词多义中的固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谈英汉翻译中的“一词多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一帆 《考试周刊》2010,(38):75-77
英语语言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便是一词多义,在众多意义中选择既忠实原文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译词,做到"一词多译",则显得尤为困难。词义选择恰当,译文才能忠实地表达原文意思,否则译文将晦涩难懂。本文引用一些英译汉时的例子,从词语搭配、上下文、引申义、词汇褒贬及民族文化等几方面探讨了选择和确定词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严格地说,高考很少考查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读音,而是主要考查根据语境辨析词语中多义语素的读音,亦即多音词,而字音依据字义来决定。因此,要从语境义入手辨析读音正误,正确理解词义是前提。词语的意义会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多义词的语境义判定,就是要我们根据语境判定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要注意词语在特定交际环境中所产生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比如如果一对恋人用亲昵的语气说出“你真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作者认为译美是其中的难点之一,也是翻译的重点之一。要实现译美这个目标,我们就应用美学的眼光审视翻译,这就要求我们把翻译美学所研究的对象——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等有机结合。同时,提高译者的文化修养、文学修养、语言修养和审美修养,发挥译者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灵感思维。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原文的美。其次,要在译文中体现原文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