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鉴于菌根技术作为一种生物新技术对于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中的作用正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综述了菌根及其在植物生态系统中作用、矿区土地复垦技术体系及菌根生物技术在生态修复中应用现状,提出了菌根在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中的研究动态和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对山西省汾阳市龙峰煤矿的土地复垦方向与面积进行适宜性评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参考当地公众意愿,根据矿区破坏类型和程度、土地利用现状、复垦的主导限制因素等划定评价单元,采取简易评价法分析得出本矿的复垦方向和面积,旨在为该矿的土地复垦方向和范围确定提供参考意见,同时为同类矿区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提供经验借鉴,并深化煤矿采区土地复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内涵出发,就两者的关系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土地复垦不仅是土地问题.也是环境问题;土地复垦的实质是既要恢复土地资源,又要重建生态平衡,生态重建是土地复垦的核心和目标.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是土地和环境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恢复生态学是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理论基础;地貌重塑和土壤重构是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是的基础工程,而植被重建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制定土地复垦方案的前提和基础;以淮南潘北煤矿为例,结合矿区地形实际情况并参考评价单元的划分依据,将该矿区的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单元划分为塌陷水域、中度破坏耕地、轻度破坏耕地、中度破坏林地、轻度破坏林地、搬迁旧村址6个评价单元,筛选出了该矿待复垦土地评价因子并确定出该矿区待复垦土地的复垦方向,为土地科学利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淮南矿区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并预测了采煤塌陷地现状与趋势,讨论了塌陷区环境综合整治与土地复垦的原则,提出了不同类型矿区采煤塌陷地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对策,以及采煤塌陷地复垦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淮北矿区土地复垦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淮北矿区闸河煤田采矿塌陷土地现状的调查统计,对多种土地复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析,对类似地层条件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具有普遍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矿山资源的开采活动破坏了大量的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矿山土地问题,而土地复垦成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因此,研究矿山土地复垦制度对于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重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矿山土地复垦制度的不足提出了予以完善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淮北矿业的发展造成大面积的土地塌陷,生态恶化。对此,淮北矿区的各级党政部门高度重视塌陷区的综合治理工作,摸索出具有淮北特色的复垦模式,取得了显著效益。但治理工作中也存在塌陷土地稳沉资料不详,土地利用规划滞后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煤矿塌陷区的综合治理工作,当前,必须查清塌陷区的具体情况,科学制订土地复垦规划,完善土地复垦政策,尤其是要加强对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9.
从贵阳市废弃地的基础调查入手 ,分析了贵阳市各类废弃地土地现状 ,当前废弃地复垦的紧迫性及存在问题。介绍了在复垦开发中成功的经验并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角度 ,提出贵阳市废弃地复垦开发的政策、技术、经济原则、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土地复垦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特色课程,也是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然而,该课程当前教学多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普遍比较薄弱。本文对"土地复垦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通过拓展性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自主调研等多方面措施,力争促进该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全面提升,推动土地复垦学科的发展,培养更多有用的土地复垦方面人才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为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耕地保护与土地整治、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本文利用单因素评价方法开展新增耕地潜力预测分析,对各类型预测潜力进行分级,其中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的潜力为1075.70公顷,潜力区主要分布在五申镇、古城镇、伍什家镇,农村建设用地补充耕地的潜力为38.47公顷,潜力区主要分布在新营子镇,土地复垦补充耕地的潜力为169.32公顷,主要分布在伍十家镇和古城镇;宜耕后备土地开发的潜力为186.36公顷,主要分布在新营子镇。  相似文献   

12.
Tidal flats are soil resources of great significance. Nitrification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the nitrogen cycle and is often a critical first step in nitrogen removal from estuarine and coastal environments. We determined the abundance as well as composition of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OB) and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OA) in different soils during land reclamation process. The abundance of AO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OB in farm land and wild land while AOA was not detected in tidal flats using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he different abundances of AOB and AOA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alinity. The diversities of AOB and AOA were also investigated using clone libraries by amplification of amoA gene. Among AOB, nearly all sequences belonged to the Nitrosomonas lineage in the initial land reclamation process, i.e., tidal flats, while both Nitrosomonas and Nitrosospira lineages were detected in later and transition phases of land reclamation process, farm land and wild land. The ratio of the numbers of sequences of Nitrosomonas and Nitrosospira lineage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alinity and the net nitrification rate. As for AOA, there was no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AOB may be more import than AOA with respect to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 land reclamation process stages.  相似文献   

13.
在清代以前,内蒙古后套地区并不具备全范围开垦耕种的自然地理条件。大约在清代乾、嘉时期,由于流经该地黄河的南、北两派发生了支经倒置的实质性变化,该地区才具备了全面开垦耕种的客观条件。因此.后套地区绝不是古代历朝河套开垦的中心地区,不能简单地根据清代以来后套地区逐渐形成的适宜农耕的自然条件,就认为后套地区是历代河套开垦的中心地区。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的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都继承了清末的土地开垦政策。与此同时,一些社会名流也主张土地开垦。促使这些政策和主张出台的社会因素主要有:战争、灾荒以及人口增长。在这种政策和主张的推动下,我国边疆地区的土地被大量开垦,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入研究民国时期土地开垦政策出台的过程,对于今天开发和建设边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安顺市近8年统计年鉴中有关数据资料及其计算指标,选取5种影响耕地生产效益因素指标进行分析研究。运用SPSS统计软件,将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耕地生产率为因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据回归模型,安顺市耕地生产率与农机总动力、地膜使用面积及有效灌溉面积比率呈正相关,而与化肥使用量及农药使用量呈负相关关系。通过分析,根据安顺市耕地利用特点,提出提高耕地生产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过度农垦是乌兰察布荒漠化的直接原因之一,但不是深层原因。荒漠化的深层原因是影响和制约人们活动的政策。考察乌兰察布50余年的历史,在不同时期执行了不同的开荒、禁荒政策,呈现出阶段性变化。只有弄清历史上乌兰察布关于垦殖的政策及其成因,才能从深层次上认识荒漠化的不断扩展,才能制定出对症下药的、科学合理的治沙方案,才能更好地保护祖国北疆的生态安全。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对现阶段实施的“退耕还林(草)、退耕还牧”政策认识的深化和巩固,避免政策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17.
清末放垦后,大量外盟旗蒙古农民和汉人涌入科尔沁右翼后旗,迫使该旗从事牧业的人口大量减少。更多的原住旗民招外来蒙、汉农民垦种,不仅改变了该旗蒙古人户数及民族结构。而且加快了该旗由牧转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江南商品性农业发展迅速,农业产出较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中,集约化经营和种植面积的扩大导致了对肥料的需求逐渐增加。在本地肥源短缺与经济需求的推动下,江南地区出现了农家肥的买卖活动,其中饼肥和粪肥是最为重要的商品肥料。随着外地输入江南饼肥数量的增加与本地粪肥买卖活动日益频繁,江南农业缺肥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江南的农作物产量有了较大的提升。尽管受制于自然经济和农民有限的购买力,江南农家肥的商品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有限的,但其仍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