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给出了新序意义下预不变凸模糊数值函数次微分的定义,并利用次微分映射的最大循环单调性刻划了预不变凸模糊数值函数的次微分。  相似文献   

2.
利用具有权重意义的模糊数距离,讨论了预不变凸模糊数值函数的Lagrangian对偶问题.  相似文献   

3.
E-预不变拟凸函数是一类十分重要的广义凸性函数,是对预不变拟凸函数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推广形式。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借助于諲-E-不变凸集和函数的上图得到了E-预不变拟凸函数的几个新的性质;其次,利用E-预不变拟凸函数和拟凸函数的定义给出了E-预不变拟凸函数的一个充要条件,从而完善了对此类广义凸函数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章讨论了一类新的广义凸函数:半严格α-预不变凸函数,并得到了它的一些性质。这些性质包括在一定条件下判别半严格α-预不变凸函数的两个必要条件以及复合函数的半严格α-预不变凸性,最后还讨论了半严格-预不变凸函数在数学规划中的两个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Ben-Tal广义代数运算,进一步推广了凸性,定义了(h,φ)-η半连通集,(h,φ)-η半预不变凸函数、(h,φ)-η半预不变拟线性函数,得到了关于(h,φ)-η/半预不变凸函数、(h,φ)-η/半预不变拟线性函数的两个不等式,给出了关于(h,φ)-η半预不变凸函数、(h,φ)-η/半预不变拟线性函数半无限广义分式规划的两个对偶,得到了弱和强对偶性的结果以及相应的鞍点型最优性准则.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局部半严格ɑ-预拟不变凸性建立了ɑ-预不变凸性的一个新刻画,分析了局部ɑ-预拟不变凸性与ɑ-预拟不变凸性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局部ɑ-预拟不变凸性建立了ɑ-预不变凸性的另一个新刻画来研究了ɑ-预不变凸性的新刻画.  相似文献   

7.
由Buckley—Feuring定义的模糊可微性的概念,利用模糊映射的左右手函数讨论在可微条件下,伪凸模糊映射、严格拟凸模糊映射、强拟凸模糊映射和严格伪凸模糊映射的特点,深入讨论了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四种映射互相转化的条件及如何削减某些凸性规划条件和简化模糊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8.
给出E-凸集上函数的半连续性与E-拟凸性之间的关系:M是R^n中的非空E-凸集,E(M)是凸集,f是M上的上半连续(或下半连续)实值函数,那么f是M上的E-拟凸函数当且仅当存在a∈(0,1),使得f(aE(x)+(1-a)E(y))≤max{f(E(x)),f(E(y))},∨x,y∈M.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集值映射的严格不变拟单调性与Clarke次微分意义下不可微函数的严格预拟不变凸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扩展原理引入了模糊数值正切函数与余切函数,并研究了这两种模糊函数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的思想价值主要在其寓意,而其艺术价值之一则体现在与古人赋物传神之诗艺传统相关的以“神”致“幻”的审美特色上。从意象层来看,《聊斋志异》工于赋物,而其胜处不在“形奇”而在“神幻”;从意境层来看,《聊斋志异》工于造境,其胜处不在“事奇”而在“境幻”。《聊斋志异》正是以其颇富诗意的意象之神、意境之幻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2.
所谓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积极主动、相对独立地对问题探个究竟的过程。探究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三要义,即自得、自省和自化。自得是指主体不依外力、自然而得的过程,其实现依赖于深入思考。自省则是追问之后的省察和反思,通过内视自己而明理。白化是通过感和悟的心理过程,将外在的知识内化成为主体的思想和精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图案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夕佳山民居图案同样遵循这一原则,本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对民居图案的精神内涵、图案的产生、发展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网络高等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网络高等教育;网络高等教育的平台既有传统高校校园网络教育平台和网络远程教育平台,也有企业或社区等创办的网络大学平台;网络高等教育的基础是计算机互联网络,关键是网络课程、教育软件等资源建设,采用的学习方式是在线学习——E-learning。从互联网的发展、从教育信息化和产业化的要求、从人们对教育的需求等各方面都可以看到网络高等教育的巨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知识论课程现把课程等同于知识,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主体性缺失;“经验”论课程观又把课程理解为学生的个体经验,并表现为纯粹的学生主体的课程,从而造成教师主体与文本主体的缺失。主体间性课程就是基于知识论课程现和“经验”论课程现的困惑而提出的。主体问性课程是主体同性交往的经验。交往是主体间性课程的核心,理解是主体间性课程的基础,对话是主体间性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培养完整、自由的人是主体间性课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匡维 《煤炭高等教育》2007,25(4):101-103
不同的"位"决定了高校在高等教育结构中不同的功能.真正的定位发生在多重博弈之后.安于其位,就是各个高校要根据市场需要、国家要求以及自身的条件做到安于职守、各司其职.安于其位的前提是正确理解"位"的差异性问题,防止高校盲目追求"上位";安于其位的核心是组织认同;安于其位的保障是制度.  相似文献   

17.
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辨析持续不断,但大都未能从根本上澄清问题。写作学研究结果的差异,是引起分歧和争辩的直接原因;逻辑学研究的理论缺环现象,是造成写作学观点各异和辨析时各持己见的根本原因。辨析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根本原则是,必须依据公认的概念界定和阐释;有效方法是,站在作者对论据的选取和运用的角度来思考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电视领域是我国最后一块没有从根本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行业,这里依然保留传统国有企业的显著特点,传统企业和市场机制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的区别,传统企业制度是为“人”而定,市场机制制度是因事物发展而定;市场企业“制度”是关键,传统企业“人”则是关键,本文结合我国的电视国情,重点分析了人在电视艺术发展中的作用,对电视艺术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卢梭的著作为基础来考察卢梭的道德观可知:首先,卢梭区分了人的两种道德,一种是出自天然怜悯心的自然状态下的自然道德,一种是社会状态下的社会道德,并认为后者低于前者;其次,卢梭也触及了社会状态下出现的群体、群体的两种道德、群体之间的规则和群体道德问题。自然状态下的群体规则是自然法,社会状态下则依靠基于理性的法律和制度,即人为法。在各自的两种状态下,群体道德均低于个体道德,但群体社会道德高于群体自然道德。文章还尝试对作为群体的国家之间的规则,以及国家内一个个群体所处的状态和规则进行考察与反思,同时对卢梭提出一点批评.并对群体道德低下的原因作了一点思者.  相似文献   

20.
利用高阶模糊推理系统进行曲线拟合.首先构建高阶模糊推理系统模型,然后基于梯度下降的学习算法对高阶模糊推理系统模型的权值进行改进,最后进行曲线拟合,并与基于最小二乘的曲线拟合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阶模糊推理系统比基于最小二乘的曲线拟合具有更强的非线性处理能力,更适用于曲线拟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