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想、反思西方工业文明经验以及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合理配置资源基础上走出的创新之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以生命共同体为理念指引、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导向、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战略擘画、以持续推进绿色发展为基本路径,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提升了中国共产党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的能力、创造了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贡献了推动全球生态现代化进程的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2.
“双碳”目标的提出,拓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增强了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意义。民族高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有其独特且重要的意义。“双碳”目标下民族高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关系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面向“双碳”目标,民族高校需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体系化和系统性建设,注重提质增效,体现价值观塑造的特色,并突出决策和执行能力的培养。以生态价值观教育、生态发展观教育、生态法治观教育、生态文化观教育、生态安全观教育、生态全球观教育等为主要内容,从教育供给、教育产出、教育保障和教育研究四条路径寻求改革和创新,打造民族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和优势,服务国家“双碳”战略。  相似文献   

3.
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践行“双碳理念”是每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高中生物学是渗透“双碳理念”的优势学科。文章首先对“双碳理念”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可通过契合教材知识点、利用生物学实验、加强碳中和习题训练以及开展实践活动等途径进行“双碳理念”的渗透,最后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加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着力推进系统性环境管理教学改革,探索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高等教育的有机融合,对建设“双碳”人才培养体系至关重要。构建以生态文明为纲领、以系统思维为“眼睛”、以“双碳”目标为“向导”的环境管理系统教学模式,形成“三位一体”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使之更契合当下城市及区域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并就激发学生在环境管理学科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具体做法及所取得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形态发展的一个阶段,我国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自然而然地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在生态文明时代下,培养具有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高校目前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此种情况之下,将生态教育纳入高校德育体系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开展绿色校园建设创新,是高校实现国家双碳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确认,国家、政府及社会各领域需要以“双碳”为目标进行绿色低碳转型。企业与消费者作为国家经济结构的重要构成,其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所趋,是生态文明建设、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针对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可从战略、技术、经济与政策层面落实激励措施,促使其转变行为,更好地落实“双碳”目标。针对消费者行为转变,可从体系、社会、教育、行为层面开展消费风尚培育、生态意识教育等措施,激励与引导低碳消费。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蕴含着对人才生态道德知行规范的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观、生态价值主体的生态责任意识、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规范等是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的生态认知、丰富大学生的生态情感、增强大学生的生态行为意志等是契合生态文明建设诉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9.
深层生态文明教育是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教育范式。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选择。但当前我国生态文明教育是浅层化的,本质上是一种浅层生态学指引下以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的浅层生态文明教育。在深度反思浅层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上,再以深层生态学为思想基础,以实现人和社会的生态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生态公民为目标进行深层生态文明教育,同时立足“自然—人类—社会”系统,倡导践行人与人多元共存的命运共同体理念、人与自然融合共生的生命共同体理念以及人与社会绿色共享的发展共同体理念引领深层生态实践,实现全机构推进、全领域拓展、全过程贯通的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10.
鉴于全球生态问题源起的世界性、影响的外溢性以及应对的联动性,加上当前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前途命运的紧密相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必须放到一个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宏大视野下予以谋划和推进。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加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面临着诸多的内外风险和挑战,与全球气候治理形成了紧密的逻辑关联。全球气候变化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最大的外部约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需要全球层面上气候治理的协同推进,落实“双碳”目标成为协同两者的关键行动。基于此,中国需要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在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1.
论生态文明与生态道德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独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旨在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 然的和谐发展,它可以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必不可少的生态基础,并与之共同构建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四大奋斗目标和文明体系。生态道德既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生态文明的依托和精神动力来源。因 此学校教育必须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以带动和加快全体公民思想观念的生态化转化,促进生态文明道德的培育和形 成,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实施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现现代化伟大目标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其根本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文学教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生态文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找出生态文学的典型作品,挖掘出蕴藏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分层次地逐步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然、社会、人文相结合、相协调的生态价值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13.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的重要背景和网络时代知识学习的巨大挑战,阐述了“双碳”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融合的必要性。依据新建构主义理论,构建了高中地理“双碳”教育框架,通过分享、协作、探究、零存整取等教学环节,搭建了课内系统化知识与课外碎片化知识的互联桥梁,最终实现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双碳”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观念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国家“双碳”战略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通识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大概念理念下,以问题整合地理学科相关内容的教学方式,借助“双碳”大概念的构建和迁移,可共同实现“双碳”教育目标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载体,探索了高中地理“双碳”教育的大概念整体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依据国内局势与国际局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还是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一种重要路径、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展现了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大国担当。“双碳”的四对关系有其深厚的哲学基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联系观、系统观、矛盾观,对这四对关系的哲学基础进行探析将有利于人们深入到哲学层面来理解和把握“双碳”对我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迈上了新的台阶,必须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既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又要脚踏实地扎实推进,辩证地把握好“双碳”目标中的四对关系,确保如期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关于森林和草原对推动生态文明作用重要性的学术研究多为定性论述,而基于科学数据和生态学原理的学理性研究鲜有涉及。森林和草原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保持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安全的基础,是绿色循环经济体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天然课堂。“林草兴”对提升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天蓝、地绿、水清等良好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培养公众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新时代“林草兴”推动“生态兴”,需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建立生态价值转化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大力提升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共同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17.
如何理解生态文明与德育的关系,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路径,本文阐发生态文明的理论渊源及对德育的重要意义,提出实现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需要生态文明教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生态文明教育;实现科学的发展需要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代需要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应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文章通过挖掘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蕴含的“双碳”目标相关教育内容,基于实现“双碳”目标的“三路综合、四举并进”模式,探索了渗透“双碳”目标融入中学地理教学的路径,并采用该路径以资源枯竭型城市乌海的转型发展为例进行了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的浅层化和主体单一化等问题,从坚持深层生态文明教育、深化大学生生态文明实践能力教育以及构建“四位一体”协同创新教育合力等三方面来积极探索新时代“双碳”背景下大学生生态文明的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对当代世界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深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关注的基本内容。如何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根据时代的变化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价值观,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本文在分析生态文明内涵的基础上,初步描绘出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和最终发展的道路与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