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云  李锡元 《科研管理》2017,38(1):100-108
从宏观政策视角分析加快我国"职业经理人阶层"形成的研究已较多,但微观视角的分析也不容忽视。本研究以映像理论为基础,以企业中、基层经理为研究对象,将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劳动关系氛围、组织结构和职业成长整合在一个理论模型中,运用286组配套数据实证探究了四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对经理人职业成长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在和谐、积极的劳动关系氛围中,那些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效率更高的经理人能获得更快的职业成长;在有机组织结构中,那些更注重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经理人也能获得更快的职业成长。  相似文献   

2.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的学生应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为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在毕业后更快地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成长为训练有素的骨干人才,进而取得未来职业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理想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和发展目标做出的想象和设计.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对大学生正确处理择业问题和正确对待职业生涯,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和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职业成长、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集群内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清雄  席酉民 《预测》2013,32(1):23-30
本文实证分析比较产业集群内外企业员工职业成长、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揭示产业集群内外员工离职倾向产生机理的差异.在9个城市的集群与非集群发放了1200份问卷,实证研究发现:员工职业成长四个因子均对情感承诺具有正向影响;除职业能力发展外,职业成长其余三个因子均对持续承诺和规范承诺有正向影响;职业成长四个因子、组织承诺三个因子分别对离职倾向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职业成长、组织承诺对离职倾向的预测作用在产业集群内外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在产业集群中,企业员工可以在组织外部较容易地获得新的工作机会,并更加关注职业成长,因此,他们更可能在职业成长受限时产生离职倾向和行为.  相似文献   

5.
许翠梅 《科教文汇》2011,(34):193-194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首要工作是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而职业意识的确立则是这一过程的重要环节。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觉醒了吗?通过对大学生职业意识觉醒现状的分析,揭示影响大学生职业意识缺失的因素,并提出应对建议,以期将职业意识的培养与确立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使其职业意识尽早唤醒,并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职业生涯的责任已从组织向个人转化,职业生涯的自我管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提出知识型人才职业生涯自我管理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通过收集170份问卷,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工作伦理和成就需求影响了知识型人才的职业生涯自我管理,而职业生涯的自我管理可以预测职业承诺和职业满意.该研究证实了职业生涯自我管理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职业倾向的研发人员多职业通道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发人员的组织职业生涯日益受到关注.陈述了研发人员的职业现状,对研发人员职业倾向和职业通道进行了理论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发人员多职业通道设计的原则、框架和步骤.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要从职业生涯规划视角出发,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根据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及成长成才规律达到提升其职业素养的目标。目前,高校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为此,本文提出了高校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社会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校要转变观念,多管齐下,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大学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9.
景璐  杨陆欢 《科教文汇》2012,(33):200-201
培养职业素养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就业质量,本文从职业素养的含义、高职生就业质量分析及强化就业素养的途径三方面来阐述高职生职业素养的教育.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上进的人生观.人生观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认识和对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生观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责任,用积极上进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上进的原动力.其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和成才意识,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涯并落实在行动上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理性思考与选择.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琪 《科教文汇》2007,(3S):42-43
职业理想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和发展目标做出的想象和设计。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对大学生正确处理择业问题和正确对待职业生涯,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和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职业锚理论实际上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是个人的动机、需要、价值观、能力相互作用和逐步整合的结果。随着研究生自主择业的就业格局变化,而许多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存在诸多迷茫和困惑,不能适应时代的变迁。开展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引入职业锚理论,开展职业锚类型识别,使学生认识自我,充分了解市场,寻找出自己的职业锚,从而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本文分析了当前研究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职业锚理论对于研究生的职业规划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图书情报机构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设计与实施职业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旭艳 《现代情报》2005,25(10):91-93
文章论述了图书情报机构在员工中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和机构实施职业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引导员工设计恰当职业生涯和实施职业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郭莹  王潇伟 《科教文汇》2012,(5):193-193,206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显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压力,积极探索与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念与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实行就业导师制,形成“全员指导”促就业的良好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力求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成长和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铮 《科教文汇》2012,(2):36-37
全面、准确的探索、澄清个人兴趣、性格、价值观等基本特质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生涯幻游技术作为自我认知中的非正式评估工具,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合理地剖析自我,挖掘自身潜能,为未来职业生涯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根据以往学者对离职与职业成长问题的研究成果,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兰州、上海和深圳6家企业中300名至少有过一次离职经历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分析了员工离职密度变化与职业成长中四个维度:职位晋升、薪酬变化、职业进展、职业技能提高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职业成长会随着离职密度的上升得到提高,在0.221~0.320这个密度范围内达到最高点后开始呈下降趋势。换算为年的研究结论是:员工在一个岗位任职3.125~4.525年后跳槽,能够较好地促进职业成长。  相似文献   

16.
王刚 《科技与管理》2012,14(3):104-107,116
中国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对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更好地帮助在校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提高高等院校就业指导的效果,提出四阶段就业指导模式。在分析高等院校目前就业指导模式局限性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不同年级的学习特征,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构建以认识自己、职业探索、做出决策和付诸行动4个阶段为主导的就业指导模式。提出大学生就业指导是系统工程,应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实施全过程的指导和帮助,并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特征,开设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规划与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实现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7.
员工职业生涯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传统生涯发展路径的局限性,并针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变化,将推动职业生涯路径的发展,同时提出构建以职业锚为核心的职业生涯路径,并通过找寻和发现职业锚来为员工设置职业生涯通道,最终实现人-岗的匹配。  相似文献   

18.
翁清雄  杨惠  曹先霞 《科研管理》2017,38(6):144-151
摘要:随着科研人员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如何有效地发挥科研人员的作用成为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的305名科研人员样本,实证分析了工作投入在职业成长影响员工工作绩效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职业目标进展、职业能力发展和组织回报增长对工作投入均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且职业能力发展与组织回报增长交互作用于工作投入;(2)职业能力发展、组织回报增长分别对任务绩效、关系绩效有直接的正向影响;(3)工作投入对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职业成长和工作绩效的关系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4)年龄对职业目标进展与工作投入以及组织回报增长与关系绩效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试图探究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需求之间缺口及对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对中关村研发人员的买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各个不同职业时期的不同职业需求,尤其是深受职业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划之间缺口影响的人,其工作满意程度取决于职业阶段.因此,为了提高研发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应针对其职业需求提出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