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亨利小说人性世界面面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亨利是美国二十世纪初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幽默生动,布局精巧,富于嘲讽和浓郁的人情味。符合人性与违反人性是欧·亨利所关注并给以歌颂和抨击的主题的两个方面,本文围绕这一主题对欧·亨利小说进行了赏析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美国 2 0世纪著名小说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小说《大人物盖茨比》中运用多种色彩意象 ,对于人物刻画 ,情节发展以及最终揭示美国梦破灭这一深刻主题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暴露小说起于1845年,乔治·利帕德(George·Lippard)是暴露小说之父。暴露小说是美国通俗小说中的一个较大的流派,是小说体裁的一种。以美国暴露小说之父——乔治·利帕德(George·Lippard)及当代著名的小说家——西德尼·谢尔顿(Sidney·Sheldon)等笔下的小说为例,解读当代美国通俗小说之暴露。  相似文献   

4.
评论家沃尔纳·贝尔索夫在他的著作《现实主义文学的兴盛》中,把美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归入“假现实主义作家”之列。他认为,欧·亨利小说出入意料的结尾,使小说场景戏剧化,从而冲淡了它的现实主义意义。然而,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尾,并不能掩盖欧·亨利的现实主义倾向。从选材度来看,歇·亨利小说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5.
英国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西方文学现代派的奠基人之一.她在短篇小说创作中,积极大胆地进行探索,大量地运用了现代主义技巧,形成了她独特的艺术风格.她在小说中成功地运用对话描写中的合作原则、视角转换、多种引语形式等技巧,使她笔下的人物富有戏剧张力和个性化,生动地再现了小说人物的冲突、性格特点、思想感情,对营造气氛、突出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夏洛蒂·勃朗特采用了哥特传统,把现实内容与超现实的想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个父权制社会里为自立和平等而抗争的新女性简·爱.这部小说如此成功,更在于它超越了早期哥特传统,尤其是运用哥特手法描写心理活动.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讨论<简·爱>的"哥特式"特征,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作品即主题和情节,恶棍英雄,意象.  相似文献   

7.
学习目标: 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主线及次线的安排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 2.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3.感悟小说的内涵——弘扬人性美,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师生对话;媒体呈现(音乐、幻灯片、语言材料);反复朗读;充分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8.
故事·情节·片断·拟故事──论西方小说形式的嬗变昂智慧回顾西方小说形式的发展,自狄德罗、福楼拜以来,小说对传统的背离和反叛愈演愈烈,甚至于“对叙述技巧和程序的试验”①已成为当代小说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小说的结构形式经历了故事、情节、片断和拟故事的衍变...  相似文献   

9.
马克·吐温在其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开创了美国小说口语化的先河.通过分析马克·吐温在小说中对黑人英语和儿童英语的运用,揭示了不规范英语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个性人物和深化作品主题的重要的文学作用.  相似文献   

10.
莫林·黛丽(Maureen Daly)于1942年发表了《第十七个夏季》(The Seventeenth Summer),小说一经发表就备受关注,遂而成为美国少年浪漫爱情小说的鼻祖,小说在背景、主题、情节和象征技巧上具有鲜明特点。作者将小说背景置于二战后期,以此考察战后美国家庭女性特殊的生存状态。主题上,黛丽试探性触碰了敏感话题,如青少年亲吻,饮酒或吸烟,由此反映出少年浪漫爱情小说主题的丰富性与尖锐性。小说在情节上凸显出作者对主次情节匠心独运处理。在写作技巧上,作者运用了象征手法来表现主题、刻画人物。以上特点不仅使作者与作品的"鼻祖"美誉实至名归,而且为少年浪漫爱情小说的后继强劲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莫林·黛丽(Maureen Daly)于1942年发表了《第十七个夏季》(The Seventeenth Summer),小说一经发表就备受关注,遂而成为美国少年浪漫爱情小说的鼻祖,小说在背景、主题、情节和象征技巧上具有鲜明特点。作者将小说背景置于二战后期,以此考察战后美国家庭女性特殊的生存状态。主题上,黛丽试探性触碰了敏感话题,如青少年亲吻,饮酒或吸烟,由此反映出少年浪漫爱情小说主题的丰富性与尖锐性。小说在情节上凸显出作者对主次情节匠心独运处理。在写作技巧上,作者运用了象征手法来表现主题、刻画人物。以上特点不仅使作者与作品的"鼻祖"美誉实至名归,而且为少年浪漫爱情小说的后继强劲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百科文摘3则     
奇特的旅馆小说旅馆:在美国俄勒冈波特海滨,有一家名叫西尔维亚·贝奇的小说旅馆,这家旅馆每个房间的设置都以一位世界著名作家为主题,旅馆可以从各间客房的摆设联想到不同作家著名作品的警句和情节,从而引起住客美丽的遐思。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名著小说《基督山伯爵》于最近由凯文·雷诺兹导演、詹姆斯·卡维泽主演拍成好莱坞动作片《新基督山伯爵》上演。电影在主题思想上,秉承了小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主题,在创作风格上沿袭了原著的浪漫主义风格。不过在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上电影和原著有了很大的差别。文章就从这两个方面对原著和电影做一对比。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以幽默讽刺表现对社会的批判,有严肃而深刻的思想内核。马克·吐温小说独特的幽默风格体现在人物刻划、情节结构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正在弱化的美国精神──阿瑟·黑利眼中的美国社会吴波强调“事实和知识”①的加拿大作家阿瑟·黑利,因追求作品曲折生动的戏剧效果,建立在电影化情节中展现当代社会问题的巧妙结构,被肤浅地冠以通俗作家之名,倍受评论的冷落,而出版热情带来的反差,更强化了作家这一...  相似文献   

16.
美国当代著名后现代主义作家约瑟夫·海勒的小说暴露了美国统治集团的荒谬与腐败、美国社会的混乱与疯狂。小说中黑色幽默、语言游戏 (包括语词歧义、悖论式的矛盾、非连续性 )和通俗化倾向等后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对深化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列夫·尼古拉也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和《复活》。《复活》写成于19世纪末年。小说取材于检察官柯尼为托尔斯泰提供的一件真人真事:一个贵族青年引诱了他姑母家的婢女,婢女怀孕后被赶出家门,后来作了妓女,因被控偷钱而受审判。这个贵族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席法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过的女人,深受良心的谴责。他向法官申请准许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托尔斯泰没有把这个故事写成以忏悔为主题的简单的道德教诲小说,而是使这一真实故事的情节和当时俄国突出的社会问题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8.
《第二十二条军规》虽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小说,它是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的缩影。约瑟夫·海勒在小说中成功地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使作品主题得到了深化。小说从“第二十二条军规”本身到人物、小说的整体结构,无不蕴涵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午会以后》是列夫·托尔斯太七十五岁高龄时写的一个短篇小说。人物心理描绘,情节提练,主题开掘,匠心独运,创作力不减盛壮之年,是一篇富有艺术魅力的作品。1 一个“偶然事件”使伊凡·瓦西里耶维奇恋爱的热情冷却,整个生活在一个早上就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个事件是什么?何以具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小说一开头提出的悬念,强烈地拨动着读者急于求知的心弦。托尔斯太以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回  相似文献   

20.
欧·亨利的小说往往通过轻松幽默的笔调、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构思来描写小人物的悲欢。 具有悲剧性和喜剧性相结合的形式。在小说《供应家具的房间》里,欧·亨利艺术地把 握了现实的悲剧性,使之具有了深刻的悲剧意义。这既体现了他基本的创作风格,同时 又较以往的作品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