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在四川方言本字研究中,有些方言本字考证得比较清楚,有些方言本字还尚未有定论。先简单列举了个别已经考证清楚的方言本字,再重点谈论对尚未考证清楚的方言用字"欠"与"忺""蹅"与""的考证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2.
方言本字考证是方言学研究的一个方面。本文根据方言本字考的三条常见标准,对苏州方言中的11个本字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记录方言的原则和确定方言本字的条件,对《黔阳县志·方言卷》所录湘西方言词语(hāi)的本字提出异议。作者通过字形、字义和古音演变几方面的分析,确定这一方言词语的本字应为“娭”。  相似文献   

4.
《南京方言词典》已考释出南京方言的许多本字,但由于本字考释着实不易,而该书重点亦不在此,所以书中仍存在一些待考之字。本文在《南京方言词典》的基础上,又考释出15个南京方言本字,以期对其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北魏农书<齐民要术>提取书证,考证福州方言的14个本字,并讨论方言词汇与汉字系统的关系以及方言考本字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仙方言为闽方言的一支,考证莆仙方言本字对研究其它闽方言本字具有参考价值。目前通行的一些闽方言“本字”,以莆仙方言检验,显得不合理,它们也有重新论证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歙县北乡话方言本字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歙北方言隶属于徽语区,对其本字考证对于徽语其它方言点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为了解决方言调查中,特别是整理方言同音字表时出现的有音无字的这一问题,通过参考有关工具书,主要是《广韵》、《集韵》以及其它方言的本字考证释例,并对已经考证的本字进行分析,可以找到古今语音的对应变化规律。还可以佐证文字发展的总体趋势——简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小序一、固原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地区之首县,其方言为中原官话秦陇片下之一支。本文所释均为固原方言中的常用词语。二、既曰“考释”就应该作一些审音辨义的探求和说明,而并非仅将摘录于古字书中之某字比附于后所能奏功。依愚所见,本字与方言词语之关系约有以下数种:1.本字之义与方言词语之义全合;本字之音(取中古音),其声韵调与方言词语之今声韵调对应全合。2.本字之义与方言词语之义虽不全合,却有孳生引伸之联系;本字之音与方言词语之今音虽不全合,却有演变转化之线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求方言本字,根据的是古今语音对应规律、词义的相关性与古文献资料印证三条标准,并据此考证了永州方言本字中的18个形容词。  相似文献   

10.
方言本字考,就是从音韵史和词汇史的角度在古代献中寻找与现代汉语方言词语相对应的词语,从而追溯古今词语的渊源关系。本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简述前人关于汉语方言本字的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二是近代漳州三种十五音方言本字考源举例。  相似文献   

11.
根据古今语音对应规律 ,用文献资料参证 ,考证了建始 (官店 )方言本字 2 0多个。  相似文献   

12.
明代《菽园杂记》、《戒庵老人漫笔》等史料笔记文献具有极高的语言学价值,今选取23条词语,试作溯源,以补《汉语大词典》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和心理的角度,按照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接近联想对同源词孳乳的不同作用,描述同源词孳乳的动态过程,从中观察词源意义的运动,总结出同源词孳乳过程中三种词源意义的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14.
动词性并列式复合词的历时发展特点与词化程度的等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的复合词最初是由短语演变而来的 ,其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词化的过程 ,正因如此 ,汉语中短语和词的划界才困难重重。共时状态下存在的复合词有着词化程度的差别 ,而历时地考察复合词的形成发展中表现出的特点 ,则有助于确定共时状态下复合词的词化等级。可以汉语中最具特色的并列式复合词为考察对象 (以动词性并列式复合词为例 ) ,根据其历时演变中表现出的特性 ,对其共时状态下的词化程度做大致的划分。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追溯了中西方词(字)源文化研究史上比较方法的引入及其发展成为一种普遍和有效的研究方法的过程,同时在评介伍铁平的比较词源学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比较词源学和比较文化词源学的学科定位及其研究进展和重要意义,讨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对比较文化词源学的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词源意义与词汇意义论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汉语词源学的"意义"与词汇学的"意义"二者实质不同,属于完全不同的范畴;但长期以来不少同源词研究经常不能严格区别二者,导致确定同源词"义同"、"义通,,标准的混乱.在辨析词源意义与词汇意义之别的基础上,对词源意义的实质和内涵进行探讨,进而讨论词源意义的表述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菊 《海外英语》2014,(19):232-233
Language and culture have influenced each other. They cannot be separated as isolated one. Culture finds a better representation through language use. Language is an indispensible carrier of culture. Many words have their origins in religion, mythology stories and literary works. Looking at English vocabulary from an etymological perspective is a good way to go in teaching college English vocabulary.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vocabulary and some advantages of teaching vocabulary from an etymological perspective, also, suggestions in using etymological perspective to teach college English vocabulary.  相似文献   

18.
语源研究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历代训诂学家都十分重视对语源问题的探讨。颜师古在其《汉书注》《急就篇注》及《匡谬正俗》中对语源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有对事物得名原则的分析,对合成词造词理据的揭示,对俚俗语源的分析,对俗语词的探源分析,对一物多名现象的分析等。这对于我们研究汉语语源学、汉语词汇史及语言学史都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现有的78个市县名在淮北、江淮之间和江南三个地区具有不同的语源类型特征.淮北地区,社会历史因素是地名命名的主导因素,历史地名是当地市县名的主要语源类型.江南地区,自然环境因素是地名命名的主导因素,自然要素是当地市县名主要语源类型.二者之间过渡性明显的江淮地区,市县名的语源类型也具有过渡特征.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情感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位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对体育情感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