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用WHO推荐的BMI标准和日本体脂百分比标准,对5 020名18~22岁成年学生的肥胖度进行交互判别的结果显示,对体脂正常者与体重偏轻者的判别结果一致性程度较高,其差异不超过10%,但被F%标准判别为轻、中、重度肥胖者的比例大于用BMI标准判别为超重和肥胖者的比例.如按F%标准衡量,在男女BMI正常者中约10%~20%的人属于超重或肥胖者.BMI的第95%位数相当于BMI超重标准,F%的第85%位数相当于F%的男子轻度肥胖与女子中度肥胖标准.  相似文献   

2.
超重与肥胖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对肥胖评价的方法繁多,为探究哪种方法能更好地反映体重的真实情况,更好地指导学生对自身体重的认识,随机抽取152名女大学生,分别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身体质量指数法、多频率生物电阻抗法、WHR(腰臀比)法来判断研究对象的胖瘦特征。结果发现:身高标准体重法对低体重的判别标准过宽,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并且标准过于繁杂;BMI法能反映外观肥胖度,但不能反映体脂含量;WHR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脂肪分布情况与外观肥胖度,又测量方法简便,易于学生自己操作;生物电阻抗—体脂百分比法能很好地反映身体的脂肪堆积情况,但由于仪器昂贵不能普及,建议用作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石家庄市成年人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分析其体重指数与体脂百分比的关系及对两种方法判定肥胖的比较。方法:测试95例成年人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并用皮褶厚度法计算其体脂百分比。结果:以BMI为标准判定,女性肥胖的检出率为13.3%,男性肥胖的检出率为54.3%;以体脂百分比为标准判定,女性肥胖的检出率为40.1%,男性肥胖的检出率为65.7%。结论:用体重指数和体脂百分比作为不同的诊断方法,肥胖检出率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在判定超重与肥胖应将两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量节食减肥大学生体成分的状况,探讨节食减肥的效果。方法:采用日本产DF83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河北3所高校只通过节食来减肥的18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只通过节食来减肥的男、女大学生平均体重均在标准范围内,但身体脂肪率较高(男生平均:20.22%,女生平均:30.04%),属肥胖范围,存在较严重的"隐性肥胖";男生内脏脂肪指数平均为19.28,偏高;女生脂肪率30.04%,大于肌肉率28.51%;男女生各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只通过节食来减肥会导致身体成分不合理,增加患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运动与身体     
第七章运动和体重一、体重和体质体重的意义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常用身体构成这个概念。例如,肌肉是体重的百分之几,脂肪是百分之几等等。身体构成因性别、年龄而不同;并且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同是成年男子,而有的人脂肪只占体重的百分之七,有的人竟达百分之三十五;虽然相差七倍,但也不算什么罕见。儿童也是胖的和瘦的在  相似文献   

6.
一、肥胖症的概念及肥胖症的危害性肥胖症是指由于体脂过多而引起的体重过重。一般认为,男子体重超过理想体重20%—25%,女子超过30%,便认为是肥胖症。但由于水潴留、大型肿瘤及肌肉的发展等其它因素所引起的体重过重,则不属肥胖症之列。  相似文献   

7.
儿童少年单纯性肥胖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少年单纯性肥胖的综合治疗THERAPYONSIMPLEOBESITYINJUVENILES王佩云WangPeiyun单纯性肥胖是指进食热量多于人体消耗量而以脂肪形式贮存体内、超过标准体重20%、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者。我们于1991~1993...  相似文献   

8.
肥胖与长寿     
不少人,特别是女同志过了40岁以后就开始发胖。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时,医学上就称为肥胖。人的标准体重可用下列公式估算,即: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数)-100 肥胖的原因,大部分是因进食过多(尤以甜食或肥腻食物)而运动又太少引起的。当进食的热量超过消耗量时,多余的物质主要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从而导致肥胖。这种肥胖又称单纯性肥胖。肥胖如不控制,发展下去,不但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可以缩短寿命。因为肥胖易导致高血压、脑血管  相似文献   

9.
近几十年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儿童中的肥胖症患病率逐年明显地上升.据统计,美国的儿童中有30%体重超过标准的20~30%;法国占20%;一些东欧国家儿童肥胖症患者在中学生中占15~20%,据丁宗一等人对中国八个主要城市0~18岁  相似文献   

10.
一般说来,节食可以在一两个月内有明显效果,因此被认为是速成减肥法.但不到一年,所减去的体重又会全部恢复,而且显得比原来更胖.美国有人对此进行了十年的观察,最近得出的结论说不从事运动的单纯节食,从长远看来只会增加体重和体内脂肪的比重,降低新陈代谢能力和体能. 由于节食人摄入的热量少了,体内便燃烧脂肪和肌肉,减掉的体重中脂肪和肌肉组织约各占一半.不活动的人所减去的肌肉是不会再生长的,但肌肉组织的代谢能力比脂肪组织强得多,即使在休息状  相似文献   

11.
研究出生体重对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影响,随机抽取山东省17地市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分析,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得儿童的出生体重、胎龄、喂养情况等内容.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率逐渐提高,低出生体重组肥胖儿的发生率为7.62%,正常体重组为6.83%,而高出生体重组则高达11.65%.早产低体重组儿童的肥胖发生率为9.80%,明显高于足月儿童5.56%.高出生体重是幼儿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预防肥胖应从胎儿时期抓起.  相似文献   

12.
将40名老年女性随机分成太极组和快走组,分别进行16周,5次/周,1小时/次的太极拳和快走锻炼,使用韩国Inbody-3.0身体成分分析仪在锻炼前、后进行测试,选取体重、WHR(腰臀比)、BMI(身体质量指数)、脂肪质量、体脂百分比、肌肉重量、瘦体重7个指标进行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太极拳组在体重、BMI、脂肪质量、体脂百分比、肌肉重量和瘦体重指标中锻炼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WHR指标锻炼前后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快走组在体重、BMI、WHR和脂肪质量指标锻炼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体脂百分比、肌肉重量和瘦体重指标锻炼前后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16周的太极拳和快走锻炼均可以有效的减少体脂,降低体重;但太极拳锻炼可以更有效的增加肌肉重量和瘦体重质量.  相似文献   

13.
儿童肥胖的原因、危害及减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1990年小学生有22%是“肥胖者”,美国有10~25%的儿童少年体重超过正常标准。我国肥胖儿童也已占儿童总数的10%,并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儿童肥胖的危害据国外研究,10~13岁肥胖者到30岁时,女性中的88%和男性中的86%依然保持肥胖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塑形健身跑运动对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影响,为塑形健身跑运动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中北大学68名塑形健身跑选修课的学生为实验对象。经过为期8周的塑形健身跑选修课后,对其实验前、后身体成分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8周的健身跑后,男生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水平、内脏脂肪面积与实验前相比下降明显(P<0.05)。女生仅在无机盐占体重百分比指标上比实验前下降(P<0.05)。结论塑形健身跑对男生脂肪的影响比女生明显,且塑形健身跑可以有效改善男生内脏脂肪水平和内脏脂肪面积,提高身体机能水平,预防肥胖引发的相关疾病;塑形健身跑可以优化腰臀比,改善身体形态,但对无机盐、蛋白质、身体水分等指标影响效果甚微;健身跑和抗阻练习的组合可以有效降低体脂含量,但对增加肌肉围度还有待考量。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肥胖中学生心肺机能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肥胖对中学生心肺机能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分析了湖南省20所城乡中学15 600名学生的体质测试及体检结果,并将1 263名肥胖中学生的心肺机能的相关指标与正常体重中学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肥胖中学生的基础心率、安静时心率、血压均高于体重正常的中学生,并与其体脂百分比呈正相关,肺活量虽略大于体重正常的中学生,但肺活量指数却小于体重正常的中学生并与其体脂百分比呈负相关.研究表明:肥胖中学生心肺机能低于正常体重中学生,并与其体脂百分比有相关性.建议社会重视中学生肥胖问题,及时采取积极的措施纠正肥胖并预防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人体是由脂肪和非脂肪两种成分构成.脂肪是反映身体营养状况的指标,一般以测量皮下脂肪厚度进行定量.非脂肪成分主要是骨骼、肌肉,它的重量等于体重减去脂肪量,称为去脂体重.去脂体重更能真实地反映运动器官的发育状况,对评价身体健康和运动机能水平具有较大的意义.国外对一般人和优秀运动员皮下脂肪厚度的测量及身体脂肪百分比有过报导,如美国、日本等.在我国对局部地区儿童少年皮下脂肪厚度有过调查,对游泳、足球运动员皮下脂肪厚度有过测量,但对速滑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的研究、未见有资料发表.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参加"2009年上海巅峰暑期减肥运动营"23名重度肥胖女性儿童青少年运动减肥前后身体形态指标,经过4周运动减肥后,体脂百分比、体重指数(BMI)、脂肪体重、腰围、臀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体脂百分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BMI,腰围/身高比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臀围/身高比。与BMI比较,体脂百分比是评价肥胖程度和运动减肥效果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8.
适宜的体重是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体重作为评定身体发育、健康情况,胖瘦标准、营养好坏等的一项重要指标,早已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脂肪占体重百分比的多少来判断一个人的胖瘦、过重或不足,已被很多专家认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标准,并已在临床医学、卫生保健以及选拔运动员、潜水员、飞行员等方面受到重视和应用。测量人体脂肪百分比的方法虽有多种,但多半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技术,一般不易进行。但用测量皮下脂肪厚度(即皮摺厚度)对照体表面积来核算体脂含量的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认识BMI在判定肥胖时的误差。方法:采用体成分测试仪对石家庄学院在校的1270名大学生(男生488名,女生782名)进行了测试,体成分测试仪输出指标主要包括:体重、体脂肪量、肌肉量、BMI、体脂肪率、肌肉率、骨量、水分量、BMI判定结果、体脂肪率判定结果等。结果:BMI判定男大学生的肥胖率为9.84%(48人),体脂%判定男大学生的肥胖率为6.35%(31人);BMI判定女大学生的肥胖率为2.69%(21人),体脂%判定女大学生的肥胖率为21.61%(169人)。结论:BMI判断肥胖,只考虑到身高因素影响体重,并不能客观地反映体脂含量,在判定肥胖时有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20.
许浩 《体育科学》2007,27(12):77-80
利用江苏省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采集到的20~59岁成年人形态指标数据,分别用身高标准体重法、BMI法和体脂百分率法来判断研究对象的胖瘦特征,对3种评价方法各自的特征和优缺点进行初步的探讨分析。分类比较方法:1)分别依据3种评价方法对对象的胖瘦程度进行分类,比较各种类别人群占人数的百分比;2)以一种方法的分类结果为基础,观察同类人群在另一种评价方法之下的分类结果及其占同类人群总数的百分比。结果显示,标体法的分类正常比率最高,对超重的判定尺度较宽。BMI法中较瘦的标准相对较松,而超重的标准相对较严,超重人群的比率最高,且超重率男、女之间的差异较大。体脂法较胖和肥胖比率与BMI法大致接近,但女性的较胖和肥胖比率相对较高。不同评价方法所造成的评价结果男、女差异较大。3种评价方法侧重点不同,且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