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今全球化的语境在造成全球文化日益一体化的同时,也给各民族文化带来了民族身份认同的焦虑.文化本土化的诉求正是民族身份认同的焦虑在文化领域的反映.以“失语症”和“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等为例,分析文化本土化诉求的悖论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对此悖论的解决方案.解决矛盾的关键在于破除全球化和本土化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破除对纯洁的民族身份的偏执,而着眼于其发展和建构,在书写“现在”中展现生命价值和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初台湾面临着全球化和本土化问题的双重夹击,因此龙应台在《中国时报》发表一系列文章,内容关涉国际化VS本土化、中国文化VS台湾文化等问题,触及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紧张、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的竞合,以及价值失落与人心迷惘等台湾知识阶层与广大民众在思想认同上存在的文化迷思。因其击中台湾文化结构性问题的湖心,从而引发了台湾公共领域的一场文化大论争,被称之为“野火再燃”。这一文化现象反映了台湾社会发展的一个侧面,呈现了台湾知识分子的公共关怀及其在社会发展变革中的努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世纪初以来《联合早报》大量文章凸现对华语“失语”的文化焦虑,通过对这些焦虑的报刊文本进行细 读,来探寻和思考在全球化的现代性进程中,海外华文传媒在传承中华文化过程中对华人华侨族群的深层文化身 份定位及相关文化人类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化身份与保护文化多样性 --从怒江开发的讨论说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文化身份的认同在全球化时代显然已成为非常尖锐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人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兼顾,而且也必须做到人口、资源、环境各方面的兼顾。即不能不顾环境进行掠夺性的发展,也不能以环境问题为借口,无视人口发展的正当要求。当我们完美的环保主义进化到要把人类文明的范围,扩大到全部生物物种和整个世界的时候,我们至少应该保留对我们同类中的弱势群体的同情心,特别是对现有贫困地区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决不能视而不见。文化身份不仅仅是一个认同的问题,它也包含着重新建构的问题,即如何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5.
全球地方化是指全球化与地方化的融合。刘重德作为全球地方化理念的成功实践者,以其人生经历诠释了全球化和地方化在中国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领域不再分离的观点。从全球地方化视角探究不同文化的互相渗透,将帮助我们进一步认清刘重德的生平业绩、道德品质、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他的成就可以概述为:(1)重英译汉,亦重汉译英;(2)兼收并蓄,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3)建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为跨文化研究提供载体;(4)重视全球地方化语境下的翻译人才尤其是中译外翻译人才的培养——所有这一切均将有助于中国文化在全球地方化时代永远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6.
身份问题和认同问题对于文化研究来说至关重要。21世纪初的台湾受到了全球化和本土化问题的双重夹击,因此造成了广大民众在思想认同上普遍存在的文化迷思。面对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的双重焦虑,台湾公共知识分子纷纷撰文,在公共领域展开了一场文化大论辩,呈现了台湾公共知识分子对于国族身份认同与试图重建文化主体性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通读卫慧的小说,其中所展现出的认同政治无疑耐人寻味:它到底是一种游移的身份更新(乃至脱胎换骨),还是新瓶装旧酒?是国际化语境中游刃有余的本土展现、对抗,还是一种精明的利用?如果将卫慧置于全球化与跨国主义的语境中,考察其认同的变迁,我们不难发现她自我凝视的执著。不管是成名作《上海宝贝》,还是后起的《我的禅》都不能免俗。问题的更深一层在于,她在这种自我凝视中反映出认同的权力关系,或者认同媚俗。不管是价值取向,还是物质成本考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提速 ,各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解构和重塑着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这为各民族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平台。与此同时 ,全球化又无情地侵占和挤压着民族国家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侵占和挤压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 ,从而使各民族国家又面临着认同危机。各民族国家既要持守本民族的优良传统 ,又要面向全球化 ;既要认同传统社会 ,又要不断重建新的认同。本刊特约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几位教师撰写了一组文章 ,他们分别从认同危机的涵义、人学视野中的共识及认同、文化认同的根源以及认同的未来重建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现发表出来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文化认同及其根源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提速 ,各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解构和重塑着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这为各民族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平台。与此同时 ,全球化又无情地侵占和挤压着民族国家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侵占和挤压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 ,从而使各民族国家又面临着认同危机。各民族国家既要持守本民族的优良传统 ,又要面向全球化 ;既要认同传统社会 ,又要不断重建新的认同。本刊特约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几位教师撰写了一组文章 ,他们分别从认同危机的涵义、人学视野中的共识及认同、文化认同的根源以及认同的未来重建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现发表出来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提速 ,各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解构和重塑着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这为各民族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平台。与此同时 ,全球化又无情地侵占和挤压着民族国家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侵占和挤压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 ,从而使各民族国家又面临着认同危机。各民族国家既要持守本民族的优良传统 ,又要面向全球化 ;既要认同传统社会 ,又要不断重建新的认同。本刊特约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几位教师撰写了一组文章 ,他们分别从认同危机的涵义、人学视野中的共识及认同、文化认同的根源以及认同的未来重建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现发表出来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对当代认同危机问题的几点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提速 ,各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解构和重塑着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这为各民族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平台。与此同时 ,全球化又无情地侵占和挤压着民族国家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侵占和挤压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 ,从而使各民族国家又面临着认同危机。各民族国家既要持守本民族的优良传统 ,又要面向全球化 ;既要认同传统社会 ,又要不断重建新的认同。本刊特约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几位教师撰写了一组文章 ,他们分别从认同危机的涵义、人学视野中的共识及认同、文化认同的根源以及认同的未来重建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现发表出来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乡土文化及其传播对保持民族及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具有决定意义,它对我国提升国家“软实力”、捍卫“文化安全”、强化民族身份认同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中国乡村的“类城市化”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具有了一定的“工具理性”色彩,而要对抗“工具理性”的不良影响,乡土文化也不可或缺;现代媒介技术笼罩着乡土文化的审美空间,营造出乡土文化传播的“媒介景观”。要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有效地保护乡土文化,传播这一维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英语教学在我国经济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扮演中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国高校英语教学逐步呈现出多元化、本土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英语教学本土化的过程中,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是一个在英语教学领域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而在英语教学本土化与全球化相互交织的作用下,对于英语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本土化发展呼声越来越高。近几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本土话发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在文化学习中,中国本土化内容严重缺失,导致学生不能用英语熟练表达本土文化内容。文章主要对大学英语教学本土化与全球适应性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体育全球化并没有形成单一体育文化认同。虽然乒乓球运动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但不同文化主体在吸收文化普遍性的基础上,在不断地重构这种文化,并赋予了不同先前文化特殊文化价值与意义。事实表明,不同文化的人们不仅具有自身文化认同的意识,而且认同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他们总是在不断地与其他文化比较,不断学习、借鉴、吸收“他者”文化,从而不断塑造自身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从分析“文化决定论”切入,强调在汉语诗歌活动中,遵循人文逻辑对“汉语文化共享体”的认同,不同于依循泛政治化逻辑对“想象的政治共同体”的认同,而汉语诗歌一个世纪的现代化进程,所缺失的正是对“汉语文化共享体”的自觉认同,及与之相应的对“与汉语形式不可剥离的精神”的真切体认,这双重缺失,与把汉语诗歌语言同质化为西方语言、工具语言互为因果。在全球化的境遇中,超越“文化决定论”,在诗歌活动中重建“汉语文化共享体”的立足点,是文化多样性及与之相应的人类精神的无限丰富性。  相似文献   

16.
立足“全球化”的理论立场考察1990年代以来的历史小说创作,不难发现:历史小说在民族身份认同、传统文学精神传承等体现本土化特色方面成就卓然,但在应对如何适应全球化趋势、如何与世界文学对话等问题时却力不从心,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文学思想和审美的现代性认识存在不足。如何准确把握全球化、本土化和文学现代性之间的平衡点,将是新世纪历史小说建构经典时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已成为目前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身份认同问题则一直是困扰新加坡人们的敏感话题。《玛门公司》主人公甘家灯正面临着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身份认同的困惑,此时这种身份认同困惑已演变成一种身份认同危机,面对此种困惑和危机,她踏上了身份认同的寻求之旅。强化个体的身份认同是形成民族文化和民族凝聚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The nature of cultural trade is the acknowledgement and acceptance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or countries. Cultural trade have its root in the contention for the resources of cultural identity. As a matter of fact, globalization is not simply homogenization; however, it enhances the diversity of cultural identity.Based on the economic principle,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s of globalization on culture, and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al identity caused during this process. Furthermo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cultural identity, some feasible solutions to enhance the Chinese competitiveness of cultural trade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正在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也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认同焦虑以及大众对于现代化的强烈梦幻,导致了全球化叙事话语在当前文学发展中的泛滥,并且逐渐形成一种话语霸权,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文学的审美品质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不仅无助于当下中国真实生活的反映,也使自我主体和民族认同的建立变得艰难无比.我们应该坚持本土化的书写策略,努力完成本土文化独特个性的当下建构,创造出包含当代体验的新价值,用文学的方式真实地反映中国人民的真实生活和内心处境.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后果之一是化全球化。在这样的语境下,民族化的确受到强烈的冲击,面临严峻的挑战,与我国少数民族化在相对强大的汉民族化面前的境遇有相似之处.同时,民族化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他”参照下,可以从否定和建构两个角度进行化认同。其出路在于警惕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倾向;告别全球化与本土化、世界性与民族性的二元对立模式;高扬民族主体意识,以主动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