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真正哲学的方式从事哲学教育和教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哲学的教育和教学改革问题 ,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 ,其中最为重要和基本的 ,还是哲学的本性及其对于哲学教育和教学的要求。哲学教改的根本目标就是以真正哲学的方式来理解哲学和从事哲学教育和教学。哲学的本性是什么 ,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看法。在我们看来 ,最为根本的还是哲学作为人类文明中的“头等智慧”的地位和作用。哲学就是“爱智慧” ,而且爱的是人类的“大智大慧”。相应地 ,哲学教育应当切实恢复和强化哲学的“爱智”本性 ,激发同学的“爱智”热情 ,引导他们的求智方向 ,使哲学的教育和教学真正成为传承和提升哲学…  相似文献   

2.
儿童哲学教育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断定儿童哲学教育之可能性的判据起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而儿童具有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爱智慧”的天性;其二,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发生之后,就已经开始了无休止的哲学探索;其三,如果说“儿童可以学哲学”是一个假设,那么它就是一个越来越被证实而非证伪的假设.  相似文献   

3.
哲学教育“无用论”和“取消论”源于对工具主义和效率主义逻辑的崇拜,是对哲学及哲学教育的“本性”的误解.哲学的本性是“爱智慧”和“爱自由”,哲学教育也因此具有它的“哲学性”.哲学教育必定是自由的、开放的和创造的,任何好的课堂哲学教学都必须将哲学教育的哲学性贯彻始终.  相似文献   

4.
“哲学”一词的词源为希腊文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汉语“哲学”同样也有爱智慧的意思。中西方古典哲学的精髓都是理性主义,从中西方古代哲人对女性的态度就可看出“爱智慧”的哲学有点远离生活。其实,“爱”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活动,从英文Philosophy的词义就能发现哲学与生活有颇为密切的关系。所以,哲学应该要回归生活世界,哲学与生活世界相关联应该成为当代哲学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爱智慧”不等于“智慧”和“有智慧”,也不等于“有知识”。然而由于智慧自身自我否定的特性使得哲学在后来的发展中由“爱智慧”滑落为“追求知识”。哲学的这种滑落既有其理论上的逻辑必然.又有其现实原因。欲拯救哲学于“追求知识”的危地,恢复其“爱智”本意,必须转变当下哲学视角,把其从日常性的具体问题和专门性领域的科学问题中“凸现”出来,重点审视事关人生和存在的总体性、根本性的问题,同时要“永葆惊异感”和“善于反思”。  相似文献   

6.
人们通常把哲学视为“智慧之学”,即把“哲学”当作智慧的总汇。可人所创造的艺术、伦理、科学不也是智慧的体现吗?实质上,哲学的本质是一种“爱智之忱”,是对待人生与智慧的态度,即对人生与智慧的真挚、强烈、忘我之爱。从这个角度切入,中学哲学教育的关键点不仅把哲学当作知识传授,而且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与思维方式,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哲学对于当代青年成长的价值当代青年生活在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是世界并不太平,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7.
哲学随想     
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爱智慧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爱智慧 ,是古希腊先贤的说法 ,一直沿用至今。我们为什么把“Philosophy”译成哲学 ?原来 ,Philosophy是由古希腊文Philein(爱 )和Sophia(智慧 )两词衍化而来 ,意即“爱智慧” ,一直到现在 ,在西方国家的语言中 (英语、法语、德语等 )也都沿用了这个词。那么 ,什么又是智慧呢 ?赫拉克利特说 :“智慧在于说出真理 ,并且按照自然行事 ,听自然的话。”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什么是世界观 ?人类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对具体事物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并且联贯起…  相似文献   

8.
如何爱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爱智慧就是对智慧的追求和规定,这种规定是用理性的、逻辑的形式进行的.爱智慧也是爱的智慧.这智慧没有离开爱.但当我们去聆听哲学时,听到的总是一些陈词滥调或不知所云而毫无智慧的感觉.哲学的智慧哪去了?问题在于我们的"哲学"和哲学教育有许多是非哲学的,没有智慧可言的.问题在于我们没有系统学习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的智慧,没有倾听真理的声音,没有在道中沉默.  相似文献   

9.
在苏格拉底那里,哲学教育的中心问题乃是人的自我认识问题,也即一个人究竟应该如何达成德性与幸福的问题。“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认识自己无知”,由此保持自我不断地求知智慧,也即“爱智慧”,乃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反诘式对话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个体成长乃是从天性舒展出发,逐步过渡到理性的生成。苏格拉底哲学教育主要面对成年人而非儿童展开。儿童教育乃是从儿童身体自然出发,激活天赋本能与生命活力,走向积极而非节制的儿童生活。伴随个体成长,个体开始以反思走向个体精神自觉,教育也从诗性教育转向哲学教育,由此而显明个体成长的内在秩序与哲学教育的审慎。  相似文献   

10.
教育哲学是实践哲学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借鉴释义学实践哲学关于“实践”及“实践智慧”的思想,阐述了教育哲学的知识地位与知识地形式,提出教育哲学是以“生活世界”为其可靠的合法的基础,是以“教育智慧”为有效的独特的“知识理想”。教育哲学作为对人类教育生活的价值性阐释,以哲学的方式对教育实践的目标,原则以及行动进行洞察,形成“教育智慧”,并以此参与到教育实践中去,建构独特的智慧与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方娜 《现代教育》2012,(1):81-82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引领学生用哲学的思维认识世界,探讨人生,学生非常期待。但哲学的原理却深奥难懂,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好“生活”与“哲学”的关系,使学生领悟哲学是爱智慧之学,哲学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用哲学开启心灵之门,打开智慧之窗。  相似文献   

12.
一、以人为本是哲学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哲学是什么?古往今来众说纷纭,诸如,哲学是“爱智慧”,哲学是本体论,哲学是世界观,哲学是认识论,哲学是反思,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哲学是人学,等等。中西方哲学也各有异趣,中国哲学偏重道德伦理,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哲学?     
哲学一词最初出自希腊文,原意是“爱智慧”。在汉语中,哲字也有“聪明”、“智慧”等意思。这就说明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但是这里所说的聪明智慧,不是指玩小聪明,耍小手腕,搞小动作那一套东西,而是指通晓世界的大道理。哲学一词的词源,  相似文献   

14.
从“爱智慧”理解教育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教育哲学是热爱教育智慧之学教育哲学作为应用哲学或实践哲学,具有追随哲学、继承并弘扬哲学本身的责任和义务。此为教育哲学之根本,亦是教育哲学演绎之根本前提。故曰,教育哲学是热爱智慧之学。何为教育智慧?难以用知性定义确切表达,因“智慧其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广阔的胸怀、渊博的知识、精神的头脑、机智的反应、敏锐的行动、幽默的语言……”而哲学智慧非一般智慧,非“龙鳞凤尾”的组合物,而是把人生作为宇宙运动的一个质点的某种赋形思维,而是在如此无垠而又辉煌的大背景下寻觅自身理想的运动轨迹的总体坐…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学》2014,(7):133-133
“儿童哲学”课程是一门运用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启发儿童思考,启迪儿童智慧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富于哲理的故事,运用对话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思考,诱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他们在集体探究和讨论中找到答案。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小就受到哲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使他们学会像哲学家那样思考,从通常的思维方式转向反思性思维方式,从不假思索转向深思熟虑,从日常的思维转向批判性思维。我校以“儿童哲学”研究和实践为突破口,以构建“儿童哲学”课程体系为发展支点,以“爱思想、爱创造、爱智慧”为培养目标,在“聪明学习、学习聪明”的办学理念引领下,致力于打造一所培育学生智慧的模范学校。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的语境中,智慧有不同的解读。在哲学语境中,哲学首先是作为一种智慧而出现的,哲学就是"爱智慧",转识成智使智慧成为可能。在教育学语境中,教育需要智慧的滋养,教育对智慧品质的追求,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教育之根本使命的要求,是教育之为教育的要求;智慧也需要教育的开发与挖掘,智慧的生成和发展依靠教育,智慧本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教育智慧具有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人们通常把哲学视为"智慧之学",即把"哲学"当作智慧的总汇.可人所创造的艺术、伦理、科学不也是智慧的体现吗?实质上,哲学的本质是一种"爱智之忱",是对待人生与智慧的态度,即对人生与智慧的真挚、强烈、忘我之爱.从这个角度切入,中学哲学教育的关键点不仅把哲学当作知识传授,而且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与思维方式,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起点是构建高等教育哲学的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政治论”、“人本论”高等教育哲学观都是哲学智慧的体现。但从哲学与教育的原始意义上考察,从高等教育的普适价值着眼,高等教育应以开发人的智慧、教人追求“大智慧”为最高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9.
关于大学生哲学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作为“爱智慧”的学问,是我们获得智慧的重要渠道,是对人进行塑造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哲学素质的教育在我们的高校教学中并没z有得到应有的、事实上的重视;对于哲学素质教育的研究也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为此,笔者从一个教育工作者对这种现状的担忧出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就哲学素质教育谈一些想法。一、哲学素质与哲学素质教育1.哲学素质的基本特征所谓哲学素质,就是在学习哲学理论、自觉反思、实践探索等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内化在思想和行为中的具有普遍的基础地位和指引价值的生活理想和认知方法。哲学素质区别于哲学知识。学习…  相似文献   

20.
一、“爱智”的哲学本性和新的教育理念透视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 哲学作为一种学问,它是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人类面对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世界,用思维的逻辑来展现自然、历史、人生、意识的丰富内涵、本质与规律,从而提供并决定人们的世界图景、生存根据、思维方式、活动尺度、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古希腊哲学家称哲学为“最高智慧”,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