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孩子和家庭教育是人类社会永久的话题,也是家长所关心的话题,更是我们老师所关心的话题。然而我们在如何爱孩子这个问题上总存在一些差异和一些无可奈何。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茁壮的成长,我希望家长们能用高级的爱来搞好家庭教育,因为高级的爱才是家庭教育的灵魂。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家庭教育中关于如何爱孩子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肖妹 《家教世界》2013,(8):32-33
3-6岁的儿童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他们可塑性强,爱模仿,爱探索。这个时期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作为家长更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3.
这期“家教话题”,我请来了我们刊物的老朋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屠再华先生。在这金秋十月,我们来谈谈关于爱国主义教育这个话题是有深刻意义的。在屠先生的文章里爱国主义气息充溢字里行间。家长朋友们,你们是否也常常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应该让孩子从小具有一颗爱心,爱家长、爱社会、爱祖国。欢迎你们来信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最近,有一项调查对父母与孩子的“互爱”认同度做出了这样的“结果”:80%以上的家长认为自己很爱孩子,但只有30%的孩子予以“认同”,大多数孩子对家长的爱,不仅不觉得是爱,相反觉得“讨厌”。这个调查结果是否符合实际,笔者一时还无法判断,但引起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孩子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到底应该是如何“模样”呢?有人说,你的档案在别人的心里,同样,父母的形象在于女的心里。当“我期望中的爸爸妈妈”这一既严肃又有趣的话题出现在一群中学生面前时,你想象他们俨然成为“考官”,对自己的父母“评头论足”时,会是一副什…  相似文献   

5.
打,还是不打     
打,还是不打!作为一个问题,必须作出毫不含糊的回答。我认为不能打,打孩子简直该剥夺他做家长的权利。天下父母几乎没有不爱孩子的,那些打骂孩子的家长同样也很爱孩子,他们之所以对孩子施暴,并不是为了个人的满足(虐待狂除外),也不是为了确立自己对孩子的无限权力,而是为了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或出于恨铁不成钢的意愿。经常打孩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学生都不太欢迎教师家访,尤其是我们农村中学的孩子。在他们心目中,家访已经成为"告状"的代名词。这个寒假去小潘同学家里家访的经历使我意识到,教师与家长之间需要沟通,面对望子成龙的家长,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多欣赏孩子的优点,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7.
忘不了一个普通的孩子带给我的自贵与震撼。从那以后,我学会了欣赏每一朵“花”,学会了欣赏学生的优点,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的缺点。工作中应该怎样去做,那是要用一种超越年龄,超越家庭的博大的爱去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8.
儿童文学作家余通化先生是我刊的老朋友,他也曾做过我们“家教话题”的嘉宾。这次,我特意请他来谈谈关于家长不要孩子的“陪写”者这个话题。目前,家庭中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陪写”的现象很普遍,所以,这个话题一定会引起许多家长的重视。书是孩子读的,竞争是孩子参与的,家长应该在培养孩子自学性、积极性上花功夫,而越俎代庖的“陪写”只能压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欢迎家长来信来稿,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让孩子学会欣赏和赞美别人,.是我刚接班不久进行的一个教育活动。开学的第一天,第一次见家长,他们就提出许多新的问题要求我这个新班主任解决:我的孩子视力不好要调到第三行坐,…习惯不好.我家的孩子不能和他坐一个桌,…爱欺负同学,最好让他离我家孩子远些……过了一些日子,我又发现孩子  相似文献   

10.
以前,学生的家长和老师都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教鞭下面出能人"。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家长和老师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家长和老师都知道打骂孩子是不科学的教育方法,但很少有人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代替打骂才是科学的。记得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结果……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的核心应该是真爱和唤醒……"作为教师,应该用积极的引导代替惩罚,用欣赏和鼓励去教育学生。这就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世界最著名的六大教育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充分肯定、不断强化,让学生  相似文献   

11.
在这期“家教话题”里,我请来了女作家方凌燕,她谈的这个话题,也是很有意思的。家长的自我检点,是沟通孩子心灵的桥梁。现代社会对家长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家长应该以一种平等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家长朋友们,你们是否有同感呢?  相似文献   

12.
有些独生子女家长寒心地问道:“我对孩子这么爱,孩子长大了却对我冷漠无情,这是为什么?!”这样的孩子多半是在众星捧月似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受到家人过分的宠爱。家长只是一个劲儿地爱,却没有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爱的种子。孩子虽然沉浸在爱河之中,但他们并不了解什么是爱,反而认为众人对他的爱是天经地义的,差一点儿也不行,更不懂也不会去爱别人。这是个值得引起当今家长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和幼儿家长们交谈时,他们曾这样告诉我,人的一生中最强烈、最凝重的一个愿望,就是让后代出类拔萃。我们要充分理解家长们的这种心愿,用我们的真心去爱每一个孩子,以使他们茁壮成长起来。老师爱孩子,在用心爱的同时,首先要表现在我们的脸上。蒙娜丽莎的画  相似文献   

14.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给孩子什么都照顾得好好的,为孩子创造了一切条件,可孩子却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长得体魄健壮、心智发达,他竟然常常感到不快乐,这是为什么?其实家长应该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一:不了解孩子,不懂得孩子的需要。我们所讲的家长不了解孩子,是指家长总是用自己的思想去揣度孩子的心理。他们很难客观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以孩子的心理思考这个世界。因此,尽管他们满足了孩子的种种物质要求,但那往往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所以仍不能使孩子快乐。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一是不良行为刚露头的时候。由于孩子幼稚,对自己的不良行为往往意识不到。我们认为,孩子第一次发生不良行为的时候,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时机。因为此时家长抓住不放,讲清道理,使孩子真正认识和接受,就能帮助孩子建立初步的是非观念,为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基础。有一天,我看到孩子在家点钱玩,共一元四角钱。开始我以为是自家的钱,后来我突然感到孩子手里不应该有钱,就问他钱是哪  相似文献   

16.
答:曾有—位家长告诉我,她的孩子画什么都不像;还有一位家长对我说,她的孩子拿着她的口红在墙上画了许多看不懂的画,问我可否学画。对待提出这些问题的家长,我想用一个故事来回答:毕加索有一次在看过儿童画展后说:“我在他们这个年纪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但我用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画得像这些孩子一样。”我们并不一定要像歌唱家那样唱歌,但我们自己心里应该有歌;我们不一定要像画家那样画出传世之作,但我们心里一定有许多美好的图画。有时候我们也要对家长说:给孩子一方天,让他们去自由表现吧。  相似文献   

17.
一个家长在电话中谈到:我的孩子10岁了,上小学四年级,是个男孩子。有一天,孩子从学校回来说:他不小心碰了同学一下,那个同学就用砖头砸他。平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亲自去找那个孩子,与那个孩子谈谈,大多数情况下是起作用的。但有时对方的家长知道了也会找我抗议,认为孩子有问题应该去找家长,不应该训斥孩子。有时我也试着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孩子说“他再打我,我就打他!”实际上,孩子很多时候对问题听之任之,不会解决问题,而是逃避问题。我应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呢?这个家长提的问题很普遍。从孩子走出家庭,走进群体…  相似文献   

18.
"爱是教育的总根",用爱去温暖孩子,用情去打动孩子,我们的教育才能直达孩子的心田,引导他们快乐成长.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明白了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9.
家有犟牛仔     
幼儿大多具有反叛性,而许多时候,当他们做出一些令家长感到困窘或烦恼的事情,家长都会懊恼地想“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这样顽皮?为什么他完全不像我?”有这些想法的家长实在不少,但若经常这样地想,可能会破坏亲子关系。以下是一些家长在教养子女时,经常遇到的问题。 为何我的孩子总不像别人的孩子?. 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性。你应该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 为何他总在公众场所令我丢脸? 孩子在公众场所哭闹,令父母束手无策是常有的事,但不要因此而感到尴尬甚至懊恼…  相似文献   

20.
在面向高中生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我接触过很多非常关心孩子的家长。与孩子有关的一切,无论学习、穿着、交友、情绪,都聚集着他们爱的目光。然而,从他们的言行中,我还感受到关心的另一面:过度担忧。他们怕孩子做不好这个、处理不好那个,好像少了他们的指导和唠叨,孩子就不能健康成长。下面三个案例中的家长,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