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境界及其特点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境界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以生动的形象蕴涵或展示人的自由创造的本质力量,充分展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美的属性和价值,并借此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达到更高的水平和状态,以实现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人性的拓展。从以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境界的描述中,我们可归纳其所具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独立人格,实现其自由全面发展。文章首先阐述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本质,然后以此为视角,分析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处理的几个重要关系——自由与自律的关系、自由与法治的关系、自由与责任的关系,最后在多个层面给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理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和社会实践活动出发,指出人的类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需要是人的本质形成的基础性动因,从而实现了对人的本质全面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即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其有效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其真正地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在于其最终找回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与根本意义,更合理地实现了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在当代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有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本质,即由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即人的发展之间的内在特殊关系所决定的特殊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即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实现对其自身本质的占有和确认,以现实存在实现人的价值和意义。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席勒的美学思想的产生有其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在他的美学思想中,始终贯穿着将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审美与自由联系起来思考这一思想线索,这些思想在理论层面上是席勒审美教育思想的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7.
学者们从主体性的分析中判断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从而形成了"双主体说"、"主体际说"、"主体间性说",但这种认识路径难以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本质,而且理论上也存在诸多缺陷。笔者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进行辨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阶级意识形态灌输,这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只能是教育者。  相似文献   

8.
人性假设不仅以某种本体论为基础,而且预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建立在彻底的唯物主义本体论之上,不仅回答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问题,而且预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为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任务就是建构和谐人性,推动人从自由个体走向历史主体。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入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人文关怀的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的重要作用在于: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入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人们建构幸福生活、使人幸福的学问。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力求探寻人的本质、倡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且能够在人们追求个人和社会全面自由发展的过程中给人以指引。思想政治教育更能给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1.
“美学视界”中的数学教育从数学“真善美”相统一的视点出发,深刻剖析数学教育中的“美学空场”现象。数学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文本中的“美育基因”,寻绎数学符号的“美的历程”,构筑“审美·立关”的教育范式,经由师生“生命·实践”的美学活动,达成数学教育的美学建构。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该课程教学的研究和改革也从未间断过,可是教学效果一直都不大理想。探究该课程教学与美育的有效结合,促进其美育化发展,可以充分发挥美育的功能,让该课程教学更具趣味性和实效性,培养大学生认知美、判断美、构建美的能力,使其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白苍鹭》是美国乡土文学作家萨拉.奥恩.朱厄特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本文从其美学意境的角度出发,分析文中所展现的情感美与形象美,探讨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14.
从人脑结构、美学观点以及数学与绘画的相互影响与促进等几方面分析数学与绘画的联系和契合,从而揭示数学与艺术相通、相容以及共映生辉。并提出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师范生的艺术美和科学美的全面素质,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胡家祥先生认为美学风格应该有三种基本类型:壮美、优美和弱美。本文仅对"弱美"进行分析,从"弱美"的确立、"弱美"的依据、"弱美"的特点这三个方面展开,对这一审美形态进行基本阐述。提出并确立"弱美"范畴是合乎逻辑的,是完善审美形态学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6.
美育的本质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审美和创造能力密不可分。美育的功能应该从德育的遮蔽中凸显出来,把艺术和审美还原为生命力的充盈与创造,把陶冶情操还原为自由游戏与自由创造,把道德判断还原为美的鉴赏力。在美育实践中应注重游戏的审美教育功能,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古雅”说是王国维融合中西有关理论提炼的一个新的中国特色的美学范畴。王国维从审美形式上界定了古雅主要属于艺术形式美,而不存在于自然。古雅是结合中国传统文学的实际,创造出来的一种可学可教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美的共性。古雅,作为中国现代文论新话语,是对康德命题“审美判断”和“天才”说的一种修正。  相似文献   

18.
贺拉斯肯定了文艺既具有教育功能,又具有娱乐功能,并对二者采取了并重的态度。“教”,从广义的范围来说,应该包括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意识和个体意识的综合。诗,就是审美价值发生、展开与实现的中介,在诗人的思想与感情熔铸的“一度审美”的“教与乐”,此时,也在欣赏者的“二度审美”中重现为“教与乐”,在读者的头脑得到价值的传承.《诗艺》是理解罗马文学创作原则的主要来源,也是理解古希腊文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文人的审美角度对中国生活陶艺在当今文化多元的背景下所蕴含的文化特征进行反思,通过对传统陶艺造型“中和之美”所蕴藏着造物哲理进行浅析,并结合现代国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中国生活陶艺造型的发展趋势提出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审美是人的本质需要,从审美维度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式方法三个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审美缺失,产生了"美的空场"。规避"人的空场"、提升审美意识、将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合理运用科学方法和艺术手段等是解决当前审美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