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工作者的永恒课题。近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在以挑战杯为龙头的系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培养了一批创新型中医药人才。通过现状研究发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全体师生的共识,中医药高校通过营造浓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课程教育体系、夯实校院两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全面推进各层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等工作,开创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同时应立足中医院校特色,发挥中医药学科优势,依托学科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开展协同创新,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大力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课外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现状,并从营造氛围、向课内延伸、完善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健康良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开展育人工作的重要方法。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意义以及构建全员参与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4.
作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纳入诸多高校日常工作,并初见成效。但总体来看,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运作模式都缺乏规范性。基于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实证研究,提出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平台,构建互动共赢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四结合”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按照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文章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在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在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及创新实践活动等方面的举措。采用“四步一体”的培养模式,构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经过探索与实践,此模式在学科竞赛、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成效显著,为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建设创新型社会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其中科技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为本学科培养科研接班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陈述了高校科研平台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中的优势、成效以及高校科技平台的自身管理,表明了高校科研平台在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中的重要性,以期为营造高校大学生从事科技活动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大学生创新生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等学校的办学实践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居于突出的地位.高校需要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致力于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大学生创新生态体系大体上包括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平台、创新文化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的摇篮,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手段,本文从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目前所存在问题的深人研究,提出了对如何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促进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为了培养出能够适应21世纪全球化竞争的创新型人才,各大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为我国未来创新型人才培育、储备和输出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国内高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体制、培养模式、成果转化和保障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困难。因此冷静反思当前的主要问题,从体制设计、主体优化及成果保障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长效促进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还是培养具有创新观念和能力的高级人才的基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手段.本文从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含义、指导思想及定位入手。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刻意义做了阐述,对如何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176-179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从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现状入手,并对其实施要素进行了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元"定位法,分别从意识培育、思维激发、能力提升、成果转化等4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实施策略,并对"四元"定位法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体系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创新型社会的主人,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其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科技创新在国际科技创新中的竞争力。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深层次原因是在于科技创新理念的缺乏和创新教育体制的不完善。本文从学生创新理念、教育模式、学生培养、教师队伍等方面着手,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制度保障,有利于增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大学生科研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途径,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华中师范大学以大学生科研为主线,努力创新本科人才培养体  相似文献   

14.
作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纳入诸多高校日常工作,并初见成效。但总体来看,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运作模式都缺乏规范性。基于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实证研究,提出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平台,构建互动共赢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四结合"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科技创新与科研能力对国家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开展科研宣传活动、成立科技创新基地、施行导师培养制度、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等措施,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同时培养科研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体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专创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价值导向在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破题解困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应用型本科高校“专创融合”的阻滞因素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教育观念、教师知识能力结构、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综合政策支持体系等。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职责使命、“专创融合”的现实发展和国家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政策要求,提出重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提升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注重专业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以及构建内外结合的政策支持体系等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加强药学类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是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振兴我国的医药事业水平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我院药学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本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开展药学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对策,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机制,以利于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挖掘科技创新活动的育人功能,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造就高素质创新型药学人才.  相似文献   

18.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一直是大学生发展和培养的重要课题。通过多样化的课外科技引领活动,促进一二课堂融合,能够有效推动创新型大学生的培养工作。文章以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三维建模大赛为例,积极探索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发展,为高校课外科技引领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高校中也日益受到重视。以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为例,详细分析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本科教学现状给出以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20.
根据"培养可靠、顶用、创新人才,走内涵式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利用高校科技创新软硬件环境氛围的影响作用,通过加强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吸引广大学生加入科技社团,按照目标要求,坚持"一个原则",适应"两个转变",注重"三个结合",推进"四项改革"建设思路,明确目标细化操作,建立独具特色的"四段一线"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学生关注高端、参与高端、引领高端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打造"工程大学"人才品牌,探析科技社团活动在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完善优秀学生科技社团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指导队伍,进行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