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高速公路路面下面层中的应用,通过对旧路面回收材料的性能评价和再生混合料矿料组成设计,研究再生混合料中用水量、乳化沥青含量和水泥掺量对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的混合料性能影响。结果表明,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中随着用水量的增加最大干密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乳化沥青含量的增加,乳化沥青再生混合料的干、湿劈裂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水泥掺量控制在1.5%时,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具有最佳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2.
乳化沥青是一种含有水的沥青粘结材料,具有不同于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成型机理,采用传统的标准马歇尔设计方法不能适应乳化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因此,在试验方法中要考虑乳化沥青的特性,采取相应的试验方法、成型和养生措施,尽可能模拟现场实际情况,使室内试验结果具有指导现场施工的意义。论文对乳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法中的试验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用初始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成型再修正马歇尔试验进行混合料设计,并提出混合料设计步骤。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在沥青厂拌热再生技术中的应用比例和再生沥青混合料耐久性,采用不同加热方式(电热鼓风加热、微波加热)和不同搅拌方式(振动搅拌、传统搅拌)制备再生沥青混合料,并与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通过浸水汉堡车辙试验、半圆弯曲(semi-circular bending,SCB)试验、overlay test (OT)试验、动态模量试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和CT扫描对RAP掺量为50%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宏微观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和振动搅拌能够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反射开裂和抗疲劳性能,但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和动态模量有所降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与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仍有一定的差距,通过改变加热方式和搅拌方式能够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搅拌方式相较于加热方式对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微波加热和振动搅拌均能改善再生沥青混合料内部孔隙分布状况,降低混合料内部的孔径;为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服役性能,可采用微波加热和振动搅拌生产再生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4.
浅谈乳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阳离子乳化沥青的特点及其拌制沥青混合料与热沥青拌制混合料的不同,阐述了修正的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的要点及乳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梁磊  李贤达  王威 《中国科技论文》2023,(12):1321-1325+1333
为改善冷再生沥青混合料(cold recycled asphalt mixture, CRAM)的耐久性能,提出将废机油改性乳化沥青应用于CRAM。在探究废机油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waste engine oil modified cold recycled emulsified asphalt mixture, WEO-CRAM)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基础上,采用间接拉伸疲劳试验研究了WEO-CRAM的疲劳寿命,并应用Weibull分布对疲劳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建立了疲劳方程。结果表明:CRAM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随废机油掺量的增加逐渐增加,不同再生沥青路面(recycled asphalt pavement, RAP)掺量的混合料均对应一个最佳废机油再生剂掺量。与普通CRAM相比,WEO-CRAM的抗裂性能至少提高了13%,且废机油对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影响不大。基于Weibull分布建立的疲劳方程可以有效地评估WEO-CRAM的疲劳寿命。在不同应力比下,WEO-CRAM具有良好的抗应力变化敏感性和抗疲劳破坏能力,在应力比为0.45时的疲劳寿命较CRAM提高了35%。  相似文献   

6.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辙是正交异性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主要病害之一 .采用汉堡轮辙试验机 ,提出了适宜于德国、考察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试验条件 ,测试和比较了不同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 .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抗车辙能力 .滞留时间和拌和频率对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国产岩沥青的路用价值展开研究,明确岩沥青应用方式、使用效果,以及岩沥青最佳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岩沥青两种应用方式效果相差不大;干法应用较为方便;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在路用性能方面相差不大,而且天然岩沥青使用方便,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其粗集料骨架及细观介质成分(FAM)等内部结构组成的差异又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纤维因其优异的物理力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提升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为了有效表征纤维沥青混合料的瞬时损伤演化并评估其断裂特性,开发了一种新型测试方法,通过原位动态拉伸(ISDT)试验对沥青混合料细观损伤断裂性能进行表征。为了研究纤维沥青混合料细观损伤与宏观断裂性能之间的关系,设计添加和不添加纤维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宏观半圆弯拉(SCB)及细观ISDT试验,定义荷载-位移曲线的特征参数表征其抗裂性能,并实时观测细观裂纹密度扩展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纤维用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和FAM的断裂能和断裂韧性有相当的增加趋势,且沥青混合料及FAM的裂纹萌生及扩展存在滞后效应。因此,ISDT试验是评价纤维沥青混合料细观损伤断裂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种类纤维(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和聚酯纤维)对环氧沥青混合料抗开裂和耐疲劳性能的提升效果,在混合料配比设计的基础上,采用车辙试验、低温小梁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以及冻融劈裂试验等对其进行路用性能测试。通过冲击试验,探究纤维对环氧沥青混合料的三种增韧效果:在环氧沥青混合料中添加纤维可以不同程度提高其路用性能;低温性能再加入纤维后,提升效果较为明显;添加玄武岩纤维路用性能优于玻璃纤维和聚酯纤维。  相似文献   

10.
钢铁生产过程中固体废弃物钢渣掺入沥青混合料中,本文通过分别对掺钢渣沥青混合料和掺碎石沥青混合料两种类型的路面材料进行一系列力学性能的比对试验,检验掺钢渣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高温状态下的稳定性、水稳定性和劈裂强度进行检验,根据试验分析结果,以评价掺钢渣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1.
对一种基质沥青和3种硅藻土沥青进行了差示热扫描分析,并结合相应的混合料约束试件的温度应力试验分析了硅藻土沥青的低温抗裂机理.结果表明:硅藻土沥青有优于基质沥青的低温性能;玻璃态转化温度可以较好地反映硅藻土沥青的低温性能;玻璃态转化温度与破断温度有较高的相关性.另外还进行了相应的4种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弯曲试验、低温压缩试验和收缩系数试验.结果表明:硅藻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优于基质沥青混合料;硅藻土沥青混合料临界弯曲应变能密度及压缩应变能密度均大于基质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加入硅藻土后收缩系数降低.在此基础上,从混合料收缩性能和破坏能量2个角度分析了硅藻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机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国产改性沥青与普通沥青性能的比较,提出沥青改性后可提高沥青路面耐久性,对国产沥青的推广使用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2种不同的方法加筋沥青罩面:①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短切玻璃纤维改善沥青混凝土的特性,②采用玻璃格珊加筋沥青混凝土.应用断裂力学方法分析沥青路面裂缝扩展机理.采用沥青混合料设计试验、三点弯曲试验和疲劳裂缝扩展试验,确定加筋沥青混凝土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KIC,测量每一种沥青罩面抗裂系统的裂缝扩展速率.本研究的主要特点是提出复合型抗裂罩面系统,分析了多层加筋沥青罩面裂缝扩展过程,推荐了若干沥青路面抗裂系统.结果证明,加筋材料可以提高沥青罩面的抗裂特性,复合型抗裂罩面系统能够有效地阻止反射裂缝的扩展.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路面和冰雪之间的黏结力,用有机硅憎水材料作为道路表面涂层.有机硅憎水涂层技术的除冰效果用接触角实验和剪切实验来表征,其耐久性用加速加载磨耗实验来评价,而其抗滑性能则用摆式摩擦法和铺砂法来评价.接触角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硅憎水涂层材料与水的接触角为100.2°,具有很好的憎水性能.其次,通过剪切实验可以得出:在涂有有机硅憎水材料的情况下,冰层与试件表面的最大剪切应力仅为0.06 MPa,低于没有进行表面涂层处理的最大剪切力3.5 MPa;剪切之后,冰层能够很完整地从试件表面脱落.加速加载磨耗实验表明,在经过一定时间的磨耗之后,残留在沥青路面构造深度里的有机硅涂层材料仍然具有除冰雪的效果.表面涂层后的道路表面的BPN值和构造深度值均有所降低,但是其仍然远远大于规范的要求,确保了安全性.研究表明,沥青道路表面涂层技术能有效地降低沥青路面与冰层的黏结,从而解决冬季道路结冰影响行车安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The elastic modulus of asphalt concrete (AC)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parameter for pavement design. The predi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elastic modulus, however, largely depends on laboratory tests which cannot reflect explicitly the influence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AC. To this end, a micromechanical model based on stepping scheme is adopted.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the influence of interracial debonding and interlocking effect between the aggregates and asphalt mastic using the concept of effective bonding. Tests on asphalt mixture with various microstructures are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proposed approach. It is shown that the prediction is generally in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elastic modulus of AC are also discussed in light of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16.
SBR改性乳化沥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采用SBR胶乳为改性剂、三种不同种类的乳化剂以及它们的复配乳化剂制备SBR改性乳化沥青,并测试了SBR改性乳化沥青的存储稳定性以及性能。得到了以下结论:液/非复合乳化剂(7∶3)制备SBR改性乳化沥青,乳液质量最好;各种不同的乳化剂和复合乳化剂以及存储的温度对SBR改性乳化沥青的存储稳定性有很大影响,液/非复合乳化剂(7∶3)所制备的SBR改性乳化沥青存储稳定性较好,并且常温25℃最为适合。  相似文献   

17.
Top-down crack in asphalt pavements has been reported as a widespread mode of failure.A solid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of crack growth is essential to predict pavement performance in the context of thickness design,as well as in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mixtures.Using the coupled element free Galerkin (EFG) and finite element (FE) method,top-down crack propagation in asphalt pavements is numerically simulated on the basis of fracture mechanics.A parametric study is conducted to isolate the effects of overlay thickness and stiffness,base thickness and stiffness on top-down crack propagation in asphalt pavements.The results show that longitudinal wheel loads are disadvantageous to top-down crack because it increases the compound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SIF) at the tip of top-down crack and shortens the crack path,and thus the fatigue life descends.The SIF experiences a process "sharply ascending—slowly descending—slowly ascending—sharply ascending again" with the crack propagating.The thicker the overlay or the base,the lower the SIF; the greater the overlay stiffness,the higher the SIF.The crack path is hardly affected by stiffness of the overlay and base.  相似文献   

18.
环氧树脂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我国自主研制的环氧树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采用马歇尔、劈裂、车辙、小梁弯曲和复合梁疲劳等试验,对其材料特性和路用性能进行了全面的试验研究,并与SMA10混合料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车辙和复合梁疲劳试验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及疲劳性能;与SMA10混合料相比,环氧树脂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水损害及低温抗开裂性能.研究表明,新型国产环氧树脂改性沥青混合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经济优势为我国大跨径钢桥桥面铺装提供了一种新的铺装材料.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推动大粒径沥青碎石柔性基层在路面结构中的应用,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对掺入橡胶粉和玻璃纤维的大粒径沥青碎石进行了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拉强度和回弹模量试验及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实验,探讨了外掺剂种类和含量对大粒径沥青碎石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外掺剂后大粒径沥青碎石ATB-30的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能完全满足规范要求,尤其是玻璃纤维对大粒径沥青碎石性能的改良效果会更加明显,在外掺剂橡胶粉和玻璃纤维的作用下,适当减少沥青用量,既能保持ATB-30力学特征和路用性能不会减弱,又降低了大粒径沥青碎石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引入应变硬化变量,对Burgers模型中串联粘壶进行了改进,并将改进模型看成是由Van Der Poel模型与改进粘壶串联组成.采用半正矢波间歇荷载模拟实际轮载作用,综合运用流变学和粘弹性力学理论推导了周期性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的力学模型.然后根据3种沥青混合料的室内重复荷载永久变形试验结果,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残余粘弹性应变占永久应变的比例先迅速衰减,而后逐渐趋向稳定,一般仅占2%~3%.荷载间歇时间越长,残余粘弹性应变越小.实际行车荷载的间歇时间足够长,因此残余粘弹性应变可以忽略,从而得到了简化模型.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重复荷载下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