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山西作为“文革”的重灾区,经济建设在这10年中曾遭受了最为严重的损失。今天,我们回顾和分析“文革”时期山西经济建设复杂的历史,总结教训,对于防止这种灾难的重演,推进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是十分有益的。  “文革”时期山西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与特点“文革”10年山西国民经济的发展很不正常,时起时落,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66年5月至1969年12月),国民经济发展呈良好的势头,因受到社会动乱的破坏而急剧恶化。1966年上半年,山西经济建…  相似文献   

2.
进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幼儿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国家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农村幼儿教育机构曾一度出现发展失控现象。1961年,党中央提出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逐步恢复正常。一、幼教机构稳步发展,幼教质量不断提高教育部门主办的幼儿园,1953年为3900所,1957年增加到4400所;工矿、企业、机关等部门主办的幼儿园,1953年为500所,1957年增加到3400所;民办幼儿园,1953年为1100所,1957年增加到8600所。在多种  相似文献   

3.
从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批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1月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这四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期间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其目的主要是调整,但也包含着对体制的某些改革。试办托拉斯,就是这一时期我党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1956年9月到1966年5月 ,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既不同于前七年党的指导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也不同于后十年是全局性的“左”倾严重错误。这十年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指导有过严重失误 ,但有错有纠 ,时错时纠 ,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十年 ,在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没有得到清理和纠正 ,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左”倾错误还有发展 ,但是这些错误还没有发展到支配全局的程度。这十年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56  相似文献   

5.
由于“大跃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及人民生活的严重困难,从1961年起,中央便开始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整。经过五年调整,虽然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左”的指导思想,但也取得了较大成绩。调整可以说是从1960年七八月间中央的北戴河会议开始的。会上李富春首先提出要按“调整、巩固、提高”的精神来安排1961年经济计划的建议。之后,周恩来又在“调整、巩固”之后加了“充实”二字。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了从1961年起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决议,并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全会公报说:“全国必须集中力量加强农业  相似文献   

6.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在叙述1957~1966年十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和1966~1976年十年“文革”时期主要建设成就时,各引用了一幅示意图,即《1957~1966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和《1966~1976年主要建设成就示意图》,图示中都标有“成昆铁路”,而教材对两幅示意图中的成昆铁路都没有明确的文字说明。因此,许多学生常有疑问:成  相似文献   

7.
【单元导读】1956年至今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初期阶段的历史,基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时间上看分成三个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时期(1956~1966)、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至今)。1.民主法制的曲折发展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1957年的整风运动;反右斗争的扩大化和1959年的反右倾斗争,使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的不良倾向在社会上进一步发展;文化  相似文献   

8.
1960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批发国家计委党组《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提出要“把农业放在首位,使各项生产、建设事业在发展中得到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这是第一次提出八字方针。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重点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其中首先需要调整的是农业,这是为何呢?首先,1959—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使我国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粮食产生危机,人民生活处于困苦之中。据统计,1959年的灾害种类繁多、交替出现,且集中在主要产粮区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占全国…  相似文献   

9.
1956-1966年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这十年,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也有许多值得我们铭记的教训.通过对“十年探索”实践的总结,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对公元1966-1976年十年历史作“十年动乱”的“冠名”太过笼统。“十年动乱”可指“文化大革命”运动而不可指这十年的历史岁月,毕竟中国的方方面面在这十年间仍在曲折发展。用“社会主义探索遭受挫折的十年”作1966--1976年十年历史的称谓更符合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1.
1956-1966年问的中国财政金融政策演变,大体上以1961年1月执行国民经济"八字方针"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之前,主要是以下放财权为中心的财政改革、开展金融体制改革的尝试,但由于"大跃进"的推进而终以挫折而告终;之后,主要是围绕贯彻"八字方针"而进行的财政金融的全面调整,在上收财权、调整中央财权、整顿税收管理、加强银行工作的集中和统一等方面取得重大的进展,为国民经济的调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研究1956-1966年间的中国财政金融政策演变,对于研究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演变,对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苑集粹     
《科学课》1997,(5)
1957年10月4日,原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1年4月12日,原苏联著名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飞出地球的人。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 1971年4月,原苏联第一个“礼炮”号空间站发射上  相似文献   

13.
第三节我国外语教学遭受灾难性破坏的十年(1966年至1976年) 关键词(一) 十年动乱中的我国外语教学 1966年开始的延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首先是从文教战线开始的。教育战线成了“重灾区“,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破坏了党对教育的领导,使我国的教育工作陷于一片混乱。在外语教育界,林彪、”四人帮”造成的破坏同样是灾难性的,罪行也是多方面的。他们篡改党的教育方针,竭力把外语教育纳入他们篡党夺权的轨道。他们散布“不学ABC,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多年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探索的道路上也遇到了严重的挫折,经济发展上几次大起大落,由于屡屡发生经济过热,而不得不多次对国民经济进行大规模调整。第一次是六十年代初对“大跃进”的调整;第二次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对“洋跃进”的调整;第三次是目前尚在进行的对。经济发展过热、经济秩序混乱”进行的治理整顿。本文拟将这三次大规模的经济调整作一异同比较,并试从中总结其基本经验教训。一总的来讲,这三次经济调整都是由经济发展过热引起的。由于经济过热产生了一系列的  相似文献   

15.
1958年到1961年,我国教育战线出现了一场历时三年之久的教育大革命。正确认识评价这一段教育历史,不仅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建国后十七年的教育,而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战线拨乱反正、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理解。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订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高潮,教育战线也随之开始了“教育大革命”。  相似文献   

16.
195 5年至 1966年 ,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在这期间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变化尤引人注目。它经历了正确、失误 ,调整、再失误这样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判断的严重失误 ,是促使其政策多次反复的主要原因 ;同时又与中国政治的某种变化息息相关 ,研究这段历史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根据这一《建议》精神,国务院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2001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1.这次《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制定的过程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特色的?2.试分析《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要把调整产业结构与调整……地区结构、城乡结构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方便叙述,我们把建国以来我国外语教育发展过程大体上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一、1949年至1956年;二、1957年至1966年;三、1966年至1978年;四、1978年至2000年;五、2000年至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探讨1966年至1976年这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德育的实践及其演化过程。审视这一特殊时期的学校德育,总结其中的错误教训,为今日学校德育改革提供鉴戒,避免重蹈覆辙,是有必要的。 一、“文革”中教育革命对德育实践的影响 既然被认定是“文化大革命”即“大革”文化的“命”,教育战线既然被认定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长期统治的地方,自然就成了“文革”的突破口,1966年8月7日至12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六章“1957~1966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及第七章“1966~1976年主要建设成就示意图”都标有成昆铁路,一个成就标在两处,是不是教材错了呢? 成昆铁路自成都南站至昆明,1958年开始测量、设计,1964年进行大规模建设,1966年主体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