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集《神的孩子全跳舞》以日本"阪神大地震"为背景,展现了日本普通民众在地震之后心灵所受到的震动。这部小说集第一次全面采用第三人称的讲述方式,在村上春树的创作生涯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与村上其他两部纪实文学作品《地下》、《在约定的场所:地下2》一起被认为是村上春树创作的转折点,即从"超然"到"介入"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海外文坛     
正村上春树自传《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出版《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是村上春树花费6年时间创作的自传,村上春树在书中敞开心扉,畅谈35年创作人生中最重要的故事。这本自传延续了村上一贯轻松、幽默的风格,村上为此书还特地创造出一种"亲密的谈话感"的文体,阅读本书的读者会发现一个真正的村上春树,像一个老朋友般的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一书里,村上春树结合《挪威的森林》、  相似文献   

3.
论教育中的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生活世界,就是人的交往领域,也就是人的教育领域。将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引进教育学之中,在分析教育中的日常交往和非日常交往涵义基础上,提出教育从日常交往到非日常交往的演变过程的阶段,指出教育中的日常交往和非日常交往上的断裂,呼唤着二者的整合,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4.
方氏创作寓言凡400余篇,其中入选《当代中国寓言大系》11篇,译成《英语阅读指津》60篇,收有他160篇作品的《方崇智现代寓言》已在台湾面世,《中国文学》用英文和法文向全世界推荐他的寓言,美国的《世界日报》从我国众多的寓言作品中选登9篇,他一人独占6篇,他的作品被选入高规格的《世界寓言精品500篇》中。谁能相信,这些业绩都是由松江二中的一个普通教师创造的。  相似文献   

5.
村上春树是日本文坛为数不多的百万畅销书作家之一。由于不愿与创作纯日本文学作品的日本文坛接近,其小说结构、写作手法以及文体、语言风格明显带有西方文学以及美国当代文学的色彩,经常受到日本主流评论界的抨击,被认为是"非日本"。通过对村上春树的《奇鸟形状录》、《地下》、《约定的场所》、《海边的卡夫卡》及《天黑以后》等作品的梳理,证明村上作为日本的一分子,即使身在异国、师从欧美文学,仍然心系国家与民族,他有他的日本关心。  相似文献   

6.
桑瑀晗 《小读者》2010,(4):26-27
寓言和童话是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会遇到的两种写作体裁。因为这两种体裁需要写作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也受到了不少同学的喜爱。本期特选登一部分小作家创作的寓言和童话作品。虽然他们的作品还显得十分稚嫩。但他们大胆的想象以及有趣的故事还是让我们欣喜不已。  相似文献   

7.
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广为人知,但其《斯普特尼克的恋人》,则关注得人较少,大多人都认为这只是村上春树文体风格转型的实验品,甚至不能算是精彩的突围。本文将从这篇小说的叙事结构、文本内容的矛盾性和小说的主题三个方面来解读,从而发现作品被人忽视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8.
基于《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审视村上文学的转变,既有助于从多个维度对两部作品的创作内容进行对比,又能够从宏观视角把握作家村上春树的创作历程。文章以人称的变化为中心,分析人称的灵活切换对村上春树文学创作的影响,并围绕村上文学青春叙事转变、自我救赎转变、世界观转变三方面展开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9.
老舍先生的《猫城记》创作于1932年,1933年完稿,是老舍先生现存文稿中最奇特的一部,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褒贬不一,引起了很大争议,也是历来老舍先生的研究者在研究时有意避开的一部小说。但是这部小说所表达的主题的现实意义和思想内容之深刻又使这部小说的价值不容忽视。文章试图从《猫城记》这部作品的寓言性文体分析这部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并解析这部作品所表现出的伟大的现实预言性。  相似文献   

10.
《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第二篇,文体为寓言。细心研究一下,该文折射出的一些现实意义远比其寓意更为广博。  相似文献   

11.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前期小说创作的名篇之一。在这里,他以“物哀”之笔,饱蘸伊豆风情写下了一个凄婉含蓄而又朦朦脆脆的青春爱情故事,其间不渗透着日本古典的审美意蕴。作者于温柔的伤感、波波的哀愁中不懈地寻找其精神家园。浓郁的审美意识流淌于作品的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2.
有关威廉.布莱克诗歌《黑人小男孩》的研究在国内很少,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笔者尝试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此诗作一个全新的解读。剖析诗歌中所蕴藏的生态思想,看布莱克如何看待天地间人与自然的关系,为读者了解或重新认识该诗歌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村上春树紧紧抱住的是古老寓言形式和永恒的文学主题,创造的是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爱情寓言艺术。他的文学创作汲取了现代、后现代许多艺术方法,但是却仍然给人们制造追求纯真爱情的现代神话,让人们感受到现代社会环境中个人生存遇到的难以逾越和无法解决的爱情难题。这些现代难题之所以激动人心,就是因为它既是古老的,也是根本的;既是现代的,也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14.
卡尔维诺是极富特色的一位当代作家,其每一部作品都呈现不同面貌,尤其是他的幻想小说和寓言故事叙事风格独特,以轻逸的语言体现思维的深度。其短篇小说《呼喊特丽莎的人》叙事风格极富张力,通过意义漂浮的语言符号呈现出一种荒诞的世象,展现了卡尔维诺对人类意识领域的无限开拓。  相似文献   

15.
作为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川端康成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创作了大量的女性文学,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柔弱而又坚强、美丽而又悲哀的女性形象。文章以《雪国》、《古都》、《伊豆的舞女》等作品中的经典女性形象为代表,结合日本文学的美学传统,从自然美、女性美和死亡美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川端女性作品中的唯美意识,并阐释了川端作品的叙事风格和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6.
史铁生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别具一格,他始终在超越自我,可以说,他是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一座高峰。20世纪80年代以后,他的小说建构不断呈现出新的突破,在由传统的“故事体”向“寓言体”转变的过程中,呈现出深刻的“哲思性”特色。从“自传性”、“寓言性”、“哲思性”三个维度来探讨其小说的建构走向,或许更能窥见其小说创作之轨迹。  相似文献   

17.
“冰”与“火”这两个意象指代的是毕飞宇创作的两面性形式的技术化和灵动性、主题的寓言性和多元化、创作立场的残忍和温情。由此揭示出正是这种冷静与激情的二元创作模式的对立与互补构成了毕飞宇既不断自我重复又生机勃勃的艺术世界,也展现了作家对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相似文献   

18.
《列子》中有大量寓言互见于《庄子》《韩非》《吕氏春秋》《韩诗外传》《淮南》《说苑》《新序》等。对比发现,同一寓言,在不同的子书中,或者表达相近的寓意,或者寓意有较大延伸,或者独辟蹊径,从中生发出截然相反的旨意来。究其原委,各家学说不同的思想倾向最终决定了寓言的剪裁,旨意的表达。从这些不同解读中我们可以窥见藏于其后的更本质的东西,这也成了理解先秦两汉诸子思想的便捷法门。  相似文献   

19.
日本近代著名文学家夏目漱石的后期代表作之一《行人》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作者集中塑造了找不到精神家园的学者一郎的矛盾形象,着重剖析了日本明治时代知识分子可怜、可悲、可叹、孤独痛苦的内心世界和空虚无奈的生存状态。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创作背景、写作特色等方面来看,一郎这一形象均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寓言"理论及文体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使用源于《庄子》的"寄寓于言"手法创作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包含有"寄寓之言"的寓言故事,也包括中国古代特有的"寓言诗",以及一些有寄寓之义的散文和比喻。由此可见,源于《庄子》的中国古代的"寓言"文学,应是一种广义色彩的"泛寓言"体式。还原《庄子》的"泛寓言"理论,探讨其深远影响,对于全面了解中国古代的"寓言"观念及其影响下的"寓言"创作,比较中西及古今寓言的异同,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