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目前湖北省小轮车运动员的现状及选材进行调查与分析,拟初步构建湖北省小轮车运动后备人才的选材体系,形成系统的小轮车运动的选材理论,为优化选材提供科学有效建议。采用访谈法、实地调查法、测试法,以湖北省小轮车运动员个案研究分析为基础,依据运动员训练的实践经验与运动成绩相结合,对运动员从哪选、如何选、怎样选的问题进行深入探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得出结论:1.湖北省小轮车运动员甄选模式有待改进;2.湖北省小轮车运动员的后备生源渠道狭窄;3.湖北省小轮车运动员的选材训练形式单一。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体育界专家将运动员的血型与运动项目结合起来研究,用于运动员的选材.特别是体能性的竞技项目,如摔跤、柔道等。在竞技运动中.这个先天素质能得到体现和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现代五项国际新规则下项目发展趋势对运动员竞技能力要求的关键要素,科学建立形态、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为一体的现代五项优秀选手综合性选材指标体系,通过分析2017-2019年国际比赛中世界优秀现代五项选手的竞技成绩结构,结合专家问卷调查和相关选材指标统计筛选,研究发现:现代五项选材需要选择体能性项目游泳及跑射专项素质都较好的运动员,并注重考虑击剑相关的专项素质能力在选材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比例。在分析和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生长发育、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专项能力、心理特征和教练员非量化评定等六大类现代五项综合性选材指标体系。结论:只有全面系统地分析国际现代五项优秀选手在新规则下的竞技成绩结构,掌握竞技能力构成要素,才能建立并不断完善现代五项优秀运动员的选材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体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影响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的专项能力的体能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了影响中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体能指标,包括身体形态指标、身体机能指标、运动素质指标.分析了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的体能特征,以期能为科学选材和对运动员体能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根据田径项目特点科学选材 1、速度力量性项目体能特点:田径项目包括短跑、跨栏、跳跃、投掷。这类项目在比赛中要求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大限度的体能潜力,在机能上要求运动员肌肉动员要快,其供能以无氧代谢为主,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速度要快。在素质上要求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水平要突出。对这类运动员的选材,  相似文献   

6.
何世杰  张倩  孙雷 《精武》2013,(23):6-7
根据现代北师运动集运动与表演相结合的特点及高、难、美的新时期发展方向,通过讨论分析北狮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影响体能结构特征的因素,探讨优秀北狮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特点,得出北狮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及本运动项目的训练要点。为北狮运动员科学选材和北狮运动的训练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影响竞技体育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本文试对影响最重要的训练学因素进行分析,探索出合理的方式,促进竞技体育成绩的提高。 1.合理选材 1.1 运动员的体能、技能和心理能力与运动选材的关系 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技能、体能和心理能力的重要性具有明显的差别,根据运动项目特点的不同,可以分成体能和技能类。体能项目如田径,还可分为速度力量性和耐力性项目。技能类可分为表现性和对抗性项目。表现性项目如体操、艺术体操、跳水等;  相似文献   

8.
以17名花样滑冰单人滑项目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用专家问卷法从45项初选体能结构指标中筛选出30项复选指标,并对17名运动员进行测试,其测试结果用 R 型聚类分析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确定能有效反映我国优秀花样滑冰单人滑项目男子运动员体能水平的10项指标及女子运动员体能水平的11项指标,并采用百分位法制定我国优秀花样滑冰单人滑项目男、女运动员体能各指标的单项评分标准,旨在为教练员科学规划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依据,并为花样滑冰单人滑项目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短道速滑运动员选材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健 《冰雪运动》2008,30(2):7-10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的方法,结合短道速滑项目实际情况,讨论短道速滑运动员选材的相关问题及意义,认为体能、心理、智力等因素是短道速滑运动员选材中的核心要素,把体能、心理、智力等指标因素与短道速滑运动相结合并加以分析,从实践的角度对其内容进行了筛选与界定,为教练员在进行短道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才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BMX小轮车竞速项目的比赛中,运动员在出发后所抢占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名次和成绩,而正确的运用起动技术又是运动员能否抢得较理想位置的前提。本文通过对自行车队BMX小轮车竞速项目的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的各种体会加以总结、分析,并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录制的现场录像回放进行分段演示与相互结合的方法,使运动员直观地了解在起动时运用技术中的不足,以及起动技术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在BMX小轮车竞速项目中正确的、合理的使用起动技术,从而提高运动员的出发水平。  相似文献   

11.
陈建敏  宋永旺 《体育科研》2018,(4):65-69,88
目的:研究和揭示小轮车泥地竞速比赛的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特征。方法:对3名广东省重点运动员在赛前模拟赛、全国冠军赛和锦标赛赛时进行全程心率和赛后血乳酸进行值测试和分析。结果:(1)在模拟赛、全国冠军赛和全国锦标赛赛时运动员每轮比赛的最高心率都达到个人峰值心率(HRpeak)的90%以上,平均心率达到88% HRpeak以上;(2)每轮比赛赛后间歇期平均心率处在67%~70%HRpeak的中等强度心率范围,且整体呈上升趋势;(3)全国正式比赛赛后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模拟赛,达到最高乳酸训练区(血乳酸值大于15 mmol/L)的强度。结论:小轮车泥地竞速项目不仅对运动员最大无氧代谢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同时要求运动员具备优秀的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2.
BMX运动,是自行车项目中的一类小项,因其富于挑战性、观赏性和技巧性等特点而风靡全球。由于BMX的专项特点,使得比赛中运动员对自身的要求非常全面。在比赛的整个过程中BMX运动员是在高速运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战术水平,以灵敏、流畅、完美、顺利的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并与对手进行激烈拼搏,最终获胜。为了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使其在比赛中正常发挥,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力量基础,对于BMX的运动员而言快速力量尤为重要,否则技术将得不到全面提高和发展,在比赛中,也无法以最快的速度战胜对手。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An Australian analysis of global sporting megatrends has noted the rise in prominence of action sports.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action sports have continued to evolve and fragment. Changes in the high-performance sector have been particularly evident through the highly visible inclusion of action sports such as BMX, snowboarding, surfing, skateboarding and sports climbing in the Olympic Games. However, while there has been a swift rise in the prominence and position of action sports globally, relative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mpact of the shifting form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hese sports and their participants. Focussing on the Australian context, this article seeks to capture and critiqu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aches and athletes, while drawing on examples from BMX, surfing and skateboarding. Further, implications of funding, research and new media technologies on the knowledge, expertise and credentials of elite action sports participants are discussed. Findings of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differing opportunities for professionalization of action sports both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with the subsequent recommendation being that sporting organizations join forces to support the advancement of athletes and coaches.  相似文献   

14.
优秀散打运动员上下肢有氧、无氧能力的特征及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优秀散打运动员上下肢有氧、无氧能力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秀散打运动员无氧和有氧代谢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提示构建优秀散打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量化的指标体系以及训练工作应注意相关指标的应用。通过对优秀散打运动员与其它运动项目运动员有氧、无氧代谢能力和PWC170值的比较分析,为散打运动员向相似的对抗类项目如跆拳道、拳击、柔道、摔跤转型以及科学选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16例专家访谈、40例开放式问卷调查和505例现役散打运动员调查,建立了武术散打运动员自我控制能力五因子模型,具体由自制力、坚韧性、自我延迟满足、运动独立性、采取适应比赛情境的控制调节方式构成。并据此编制武术散打运动员自我控制能力评价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初步整理出优秀和非优秀散打运动员自我控制能力常模,为准确地分析和评定运动员自我控制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体能在形意拳运动员练习和比赛中占有重要地位。体能是竞技能力的基础,一切运动训练都是建立在具备基本体能基础之上。当前许多高水平的训练,都把体能训练作为专项训练的基础,认为它是专项训练的基础和保证。科学的体能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有看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形意拳运动员的体能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提高运动员体能的建议,为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和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是选材和训练监控的重要依据。结合散打运动的特点,对我国32名武英级运动员和39名一级运动员进行了形态、机能、素质心理智力指标的测量。运用主因子分析法,将散打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中基础的、有鉴别性的指标,归纳为17个因子,并以此确定散打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探索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并以现役国家队运动员为参照值,建立我国散打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明确了散打优秀运动员选材(高级选材)的任务和阶段特征。  相似文献   

18.
对北京体育大学16名在校男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与代谢能力进行了生化评定。测试结果表明,这些正在进行大强度训练的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良好,无运动性贫血发生或其它对运动负荷不适应的现象。两组运动员即田径(短跑、跨栏、跳跃)与足球组的队员的代谢特点与其专项运动特点相适应。两组运动员在有氧代谢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无氧代谢能力及代谢特点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9.
竞技体育事业的腾飞需要全面发展的优秀运动员,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是培养全面发展优秀运动员的一个重要方面,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特殊性更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其学习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论述了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意义,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特殊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培养青少年运动员自学能力的方法及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运动员培养与保障方案,了解并评价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基本状况,进一步提高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质量。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法等构建基于职业转换视角下的退役运动员适应能力指标体系。结果显示,此指标体系包括了5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及其权重,5个一级指标及其权重依次为:职业关键能力(34.61%)、综合实践能力(28.11%)、沟通交往能力(14.25%)、自我管理能力(12.39%)、思想道德修养(10.64%)。此指标体系为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与判定提供了一个初步分析框架,建议在今后退役运动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方面可以向所占比重较大的能力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