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5):102-103
我们常说,击球时要注重身体重心的调节,要有重心交换,要依靠腰部的转动来发力.尤其是在正手进攻的过程中,要先将重心放在右腿上,击球时要转腰,将重心转移到左腿上,这是正手进攻的基本动作。然而在比赛中,来球的落点是随时变化的,击球者几乎都是在跑动中击球,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完成最“标准”的击球动作,此时就要靠运动员自身的调节,通过调整身体重心和击球动作,尽量合理地回球,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正手攻球是乒乓球各项技术中的核心。因此,在教学中应及时纠正正手攻球的错误,以利于学生尽快正确地掌握这一技术。一、建立正确的正手攻球技术动作概念教师讲解示范正手攻球技术动作,初步给学生建立一个直观良好的技术动作表象,对防止错误出现非常重要。以右手为例讲解示范正手攻球。应从击球动作基本环节:准备姿势——移动脚步——挥拍击球——迅速还原来讲解示范。准备姿势是近台站位,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两膝微屈,收腹,上体稍前倾。对方击球后,立即移动脚步到球从本台面弹起的合适位置上,向右转体引拍,重心落在右脚上。挥拍…  相似文献   

3.
乒乓球教学训练中的多球训练是培养学生进攻动力定型的一个好办法。首先,要求学生集体挥拍,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一脚,两腿比肩略宽,两膝微屈,身体前倾略向右转,腹部内收,手腕向后引拍,拍面前倾,低于来球。挥拍击球后继续内收小臂至头前才停止,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执拍手再向后引拍准备第二板。随后,教师在台子边上方放一筐乒乓球,不停地让学生做单球练习。先送直线让对手不停地正确进攻,形成动作定型后就可以全台喂球,让学生全台跑动正手进攻和侧身进攻。要求学生能攻斜线又能攻直线,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多球训练后,学生能…  相似文献   

4.
网球与物理     
任何运动都跟物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用物理常识来改善我们的网球技术。 1.降低重心。降低重心能自然提高我们所击出球的高度,过网更有保障。最惯常的降低重心的动作是屈膝,所以打网球的准备动作是膝关节微弯而非直立,这也使我们能更快速移动。 2.转移身体力量。将身体力量转移到网球上可大大加强击出的球的力度,击球时往前45°方向踏出一小步,正手击球迈左脚,反手迈右脚(右手握拍),这样随着重心的移  相似文献   

5.
发球的重心转动和还原 蔡伟发球时将重心从右脚转到左脚上(图2—3),随后以左脚为支撑腿,完成蹬转动作,在蹬转中左腿带动全身弹起后还原取位站好。在这个过程中,发球的重心转换帮助击球动作连贯完成,弹起的动作帮助下板球能够更好的起动,两个环节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四)后场接球步法:由场地中心位置的后场区域移动接球的步法称为后场后退步法。后场后退步法根据后场正手、反手和头顶击球姿式的不同分为后场正手后退、后场头顶后退和后场反手后退三种接球步法,在此只介绍前两种后退步法。后场正手后退步法:身体面对球往身体右后侧的后场区域移动接球的步法称为后场正手后退步法。起动后右脚向来球方向后退一小步。左脚紧接其后蹬地向右脚并一步,重心放在右脚上,呈后场高手击球的准备姿式,此时左脚后摆,右脚用力蹬地向前交叉起跳接球,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14,(9):96-97
陈先生也属于那种打球特别爱发力的球友,除非这板发力球能够完全置对方于死地,否则想从反手转到正手来实施衔接,几乎不太可能。正反手衔接进攻是一个组合套路的问题,它牵扯到前一板的节奏,质量,转换步法,重心交换等等,陈先生是左手持泊,他在正常击球时左脚太往外冒了,这样的站位打起反手来问题不太,但是换到正手时就很容易造成击球时间过晚。  相似文献   

8.
快速相持中的侧身正手攻 在快速的相持中,如果没有充裕的时间侧身,则需要把重心直接转移到左脚,上半身稍后仰、转腰、引拍,在击球时要保持好上半身的平衡,这样才可以合理地击球。  相似文献   

9.
东月 《乒乓世界》2000,(6):36-36
反手:站位贴近球台,因为对方拉过来的球虽然力量不大,但旋转很强。右脚在前,左脚在后,这样便于她将肩膀完全侧过来。作引拍动作时,拍头朝上,举到与头部一般高,肘关节弯曲,有利于向下发力。身体的重心交换虽然很重要,但是,这个球由于对方拉过来的球旋转很强,她的身体不能太靠后,同时要保持重心的平衡。所以,在完成削球动作后,她的身体几乎贴近球台,便于下一板的进攻。她充分运用手腕的力量加转,削球动作几乎在球台的下面,使对方看不清旋转,造成判断失误。 正手:何千红手使用正胶胶皮。削球前,身体的站位以及膝关节的弯…  相似文献   

10.
《网球》2013,(11):84-85
对于正手击球到位前的最后一步,可以是右脚着地,也可以是左脚着地。德约科维奇此次击球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准备,因此是在先用右脚站定之后,又用左脚将站姿调整至最舒适的击球位置。德约科维奇引拍过程中拍头高于头部。他的左手帮助右手将球拍推至身后,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侧身动作流畅充分。他的下巴能够碰到左肩就是做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11.
东月 《乒乓世界》2000,(3):27-27
发球的旋转与球拍接触球时的发力方向有必然的关系。一般来说动作向下发力,就是下旋,如果球拍触球的瞬间动作是往上钩,那就是侧上旋。无论是发侧上旋还是侧下旋,关键是要给人造成发上、下旋两种动作一致的错觉。因此,在发侧上旋时,触球时往上的发力是真的,而发完球后向下发力的动作是假象。这样会给人造成发下旋的错觉。 这一组图片是施拉格正手发侧上旋的动作解析。抛球前的基本姿势是站在侧身位,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图1~3)球抛起后,身体重心随之提高,开始引拍(图4~5)发球时,左脚抬起,身体重心放在右脚,执拍手的肘关…  相似文献   

12.
上期我们介绍了松下浩二正手削球的技术动作,现在再来看一下他的反手削球。反手削球的平衡中心与正手削球有所不同:正手削球的中心点在肩上,而反手削球的中心点在肘关节。 ①-②准备姿势 两脚的站位分得略比肩宽。左脚稍稍在前,右脚在后。膝关节必须放松,这样不仅便于起  相似文献   

13.
韦晴光 《乒乓世界》2006,(11):86-88
[在中路位置正手回球]在相持过程中,当来球到自己的中路时,如果过多地采用反手回球,则会降低回球的威胁,无法掌握主动权,因此在中路位置采用正手回球的方法是增加威胁的最佳方式。在中路用正手进攻时,很重要的一点是等来球近身之后再出手(图5)。击球时,可以一边将重心移到左脚,同时借助身体的转腰完  相似文献   

14.
正手挑打 台内挑打是一项重要的进攻技术,而且实战中要加上步法来完成。侧面图中,杨壹的左脚前插,持拍手同时适当前伸,她的上半身体位是逐渐前压的,充满了动感。左脚踩实后,她在手腕外展的同时做了一个击球前的小范围后引,这个细节使整个动作节奏鲜明,而且击球前的稳定支撑和发力蓄势全都有了。  相似文献   

15.
韦晴光 《乒乓世界》2008,(6):114-121
左脚用力蹬地,膝盖随腰部转动,右手开始向后引拍 正手拉球时,左脚的前脚掌一定要用力蹬地,使身体重心稳定:膝盖随着腰部向内转动的同时,右手开始向后引拍(图A1-A3)。这样在引拍的过程中可以使重心很自然地放到右腿上,为击球时的重心交换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很少有人能够比詹姆斯·布雷克的正手更加强劲,舒展的击球动作和完美的重心转移,让他可以从容来到网前。  相似文献   

17.
<正> 小学生学习移动步法,应注重在做好准备姿势的基础上,掌握几种常见实用的移动步法。因此,在整个移动步法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在移动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姿势,并把这两个动作密切结合起来进行练习。一、动作要领 1.滑步。以向右侧滑步为例:右脚先向右迈出一步,同时左脚主动蹬地迅速跟上,落在右脚的左面。向左滑步反之。 2.交叉步。上体稍向右转,左脚从右脚前面向右交叉迈出一步,然后右脚再向右跨步落在左脚的右边,同时身体转向来球方向,做好击球前的准备姿势(见图1)。 3.跨步。以向右跨步为例:左脚先蹬地,右脚向右侧前方跨出一大步,右腿膝部弯屈,上体前倾,身体重心迅速移至右腿上(见图2)。 4.跑步。跑步时,不要过早做击球的准备,以免影响跑速。在跑步中应根据来球的方向,边跑边注意看球。  相似文献   

18.
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术的难度很高,扭转战局。反拉对方弧圈球时,对自身的站位、击球点的要求非常高,同时我们还要准确判断出来球的旋转强度,用以调整反拉时摩擦的强度,从而控制好回球的弧线。由于对方进攻时的球速相对较快,而且具有一定的威胁,因此我们在反拉时应该稍稍后退,充分让出击球空间,以保证自身动作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陈洁 《乒乓世界》2003,(6):56-57
瓦尔德内尔接发球站在侧身位,身体重心前倾,随时准备全台抢拉(图1-2)。当判断出萨姆索诺夫发的是短球时,瓦尔德内尔马上放低重心,右脚跨上前一步,用反手晃搓到萨姆索诺夫的正手大角度(图3-6)。要点:瓦尔德内尔搓球时,两脚分得较开,身体重心放低,触球时重心几乎全部放在右脚,身体和肘关节贴近台面,击球瞬间身体稍稍向左侧,手腕发力将球送到对方的正手大角。 瓦尔德内尔和萨姆索诺夫都属于世界超一流的选手。尽管萨姆索诺夫的球发得很短,抑制了对方的接发球抢拉,迫使瓦尔德内尔只能用反  相似文献   

20.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3):110-113
上次我们简单介绍了正手攻球的技术动作和基本要领。初学者在学习正手攻球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掌握一项技术动作,更重要的是在练习正手攻球的过程中,体会击球点的概念,体会重心交换的感觉,要掌握转腰、收前臂,找到腰手合一的感觉。 在不同的击球点击球,其技术动作是不同的,比如在高点击球,发力方向更为向前;而在低点击球,发力方向要更为向上。此外,在正手攻球时,转腰和收缩前臂几乎是同步的动作,不要前后脱节,要在收缩前臂的过程中去击球,击球之后要迅速还原,养成连续击球的习惯。在训练方法上,多球训练可以更好地巩固技术动作,同时也可以通过多球来练习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