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定向运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定向运动教学实验课的研究,探索定向运动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确立定向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揭示定向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开发与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黄冈师范学院不同定向地图的设计与制作效果进行分析。从定向运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及价值出发,分析国内外定向运动开展、地图设计与制作技术,研究定向运动地图制作的方法,并结合本校实际特点,设计并制作出黄冈师范学院定向运动地图,在实践应用中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剖析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结合定向运动的特点,分析定向运动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研究认为,定向运动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和道德教育等素质的提高有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背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了定向运动,同时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1)身体形态指标方面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没有差异;(2)身体机能指标方面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均存在着差异;(3)定向运动能够促进男生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的发展,能够促进女生的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灵敏性质;(4)定向运动对学生的体育行为的理解、对学习结果的认识以及对学习行为的情绪体验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定向运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文胜 《体育科研》2004,25(3):64-66
通过定向运动教学实验课,探索定向运动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结果显示:定向运动对增强学生身体机能,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普通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现状及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有关领导开始认识到定向运动对提高学生素质的独特作用。为使广大师生对定向运动有较全面的了解,促进高校定向运动的进一步开展,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当前我国高校定向运动开展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其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进一步在普通高校开展定向运动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徐望  张冰 《体育世界》2010,(2):47-48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及实验法,对高校体育特长生的定向运动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身体素质教学中,适当增加定向运动教学,对体育生运动训练的积极性、身体承受负荷的能力、运动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方志鹏 《精武》2013,(24):99-100
集智能与体能于一体的定向运动是一项新型运动项目,深受大学生喜爱。结合多年从事高校定向运动教学经验,以湖北省普通高校定向专选班学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春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分析定向运动对大学生生理.心理,环境适应、团队意识,竞争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影响,为定向运动在高校中的推广和鲁及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校定向运动体育课程的教学特点,教学环境,训练方法等进行分析,为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优化提供参考,探索定向运动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揭示定向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开发与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课程方案》的颁布为定向运动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将定向运动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拓展到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中,运用教学实验进行校本开发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以扬州大学公共体育课定向运动课程班级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分别从机能、素质和心理方面选取相关指标,全面、客观地反映定向运动作为公共体育课在普通高校开展的重要价值与意义,为课程的校本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友谊质量问卷和身体锻炼等级量表对7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运用分层回归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友谊质量在成就目标定向与体育锻炼参与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任务目标定向、自我目标定向均能正向预测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友谊质量对体育锻炼参与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友谊质量对自我目标定向和体育锻炼参与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友谊质量和任务目标定向之间对体育锻炼参与的预测不存在交互效应。结论:各科目教师和家长不应忽视对学生和子女的同伴友谊质量的培养,自我目标定向者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时,应尽量选择和自己友谊质量较高的同伴一起锻炼。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大学生健美操开展现状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宫家秀 《体育科学》2004,24(12):74-76
根据“安徽省城镇健美操开展现状与前景研究”课题有关数据,对大学生健美操态度、价值取向、需求、开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健美操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需要重点开发和推广的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运动量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江苏省3所高校进行抽样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认知评价取向与意向性取向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认知评价取向与人际交往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性别、专业的大学生运动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运动量与认知评价取向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1)女生认知评价取向水平与意向性取向水平高于男生;大一学生的知评价取向水平高于大二和大三。(2)运动量与认知评价取向之间存在负相关,体育锻炼水平越低,认知评价取向越高。  相似文献   

14.
问卷调查了国内两所体校 2 96名少年运动员 ,t检验和方差分析表明 :在人口学变量方面 ,学业任务定向具有年级差异 ,初二运动员的分值高于初三运动员 ;运动可能自我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 (SES)上有差异 ,SES中、高的运动员的运动可能自我高于SES低的运动员 ,SES中、高的运动员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控制人口学变量条件下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学业任务定向和运动自我定向能有效预测学业可能自我 ,运动任务定向能有效预测运动可能自我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苏州市的外资企业员工体育锻炼意识、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外资企业员工非常重视体育锻炼的意义,有着强烈地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明确的价值取向,参加体育锻炼行为目的清晰,在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环境和运动行为能力上更具有个性化和主动性:并针对不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健骨运动处方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健骨运动使绝经后女性腰椎 L_(2-4)BMD、跟骨BUA水平升高,并使骨密度增加;健骨运动使锻炼者的跟骨 SOS水平升高,显示运动对骨强度的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实证分析老年人生命质量和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为促进健康老龄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和体育锻炼行为问卷对男女配对抽取的2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不同体育锻炼项目数、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行为阶段的生命质量8个子维度得分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生命质量各维度与参加锻炼项目数、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坚持均有显著相关,总体来讲老年人参加的锻炼项目数量越多、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越多、在90 min内老年人单次体育锻炼时间越长、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越长,生命质量得分越高。老年人在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坚持方面比较好,但参与体育锻炼项目数较少,在锻炼内容的丰富性上有较大欠缺;老年人生命质量较差,需要加强体育锻炼促进生命质量,重点在于增加老年人体育活动的丰富性和促进锻炼坚持性,适当增加锻炼频率、时间。  相似文献   

18.
Exercise has long been known for its active role in improving physical fitness and sustaining health. Regular moderate-intensity exercise improves all aspects of human health and is widely accepted as a preventative and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various diseases. It is well-documented that exercise maintains and restores homeostasis at the organismal, tissu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evels to stimulate positive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s that consequently protect against various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Here we mainly summarize how moderate-intensity exercise affects the major hallmarks of health, including the integrity of barriers, containment of local perturbations, recycling and turnover, integration of circuitries, rhythmic oscillations, homeostatic resilience, hormetic regulation, as well as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Furthermore, we summarize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beneficial adaptations in response to exercise. This review aimed at providing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the vital biological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moderate-intensity exercise maintains health and opens a window for its application in other health interventions. We hope that continuing investigation in this field will further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e positive role of moderate-intensity exercise and thus get us closer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new therapeutics that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19.
Little information exists about the causal relationships of sport and exercise participation with goal orientations, perceived athletic competence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A longitudinal study was conducted involving 882 Greek students who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on three occasions: 3 - 5 weeks into the academic year, 3 - 6 weeks before the end of the academic year, and 7 months later. The data were analysed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controlling for age. Task orientation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academic year predicted sport and exercise participation 7 and 14 months later. Perceived athletic competence both at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 academic year predicted sport and exercise participation 7 and 14 months later, while ego orientation did not predict sport and exercise involvement at either time. Previous sport and exercise participation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task orientation and perceived athletic competence 3 - 6 weeks before the end of the academic year and predicted all cognitive-affective constructs 7 months later.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task orientation,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erceived athletic competence will help to promote sport and exercise participation in adolescence.  相似文献   

20.
体育游戏是结合体育和游戏的一项综合运动,既包含了游戏成分,又融合了体育的理念,因此,其本质上是更加倾向于游戏对人体的促进作用,从而激发出人体自身的运动欲念,进而让人体达到一种高度开放的状态,提升对外界的刺激和免疫力,最终实现提升身体素质的目标。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健康水平直接与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有关,因此社会和学校应该积极为青少年提供锻炼身体的机会,增强他们的体质,改善我国人口体质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