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叶子 《中国广播》2012,(3):74-76
2011年12月11日13时35分,人民深爱的作家、诗人柯岩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这一消息让全国数亿广播听众陷入深深的悲痛。我与柯岩老师相识相知近30年,一直都在感悟她火一般的创作激情与充满爱心的人生境界。她的创作人生就是我事业上最重要的必读书之一,而她的三部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他乡明月》和《CA俱乐部》连续三度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用制作播出,这也是在中国作家中不多见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要说我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说连播》,算起来已有三十多年了。那是1973年的事:长我十六岁的大哥从新疆当兵退役回到老家,他不仅带回了葡萄干儿、野鹿角,让全家人最高兴的是,大哥带回了一  相似文献   

3.
杨钧 《新闻爱好者》2004,(10):40-41
作家以“虚构”的方式传达他对真实的认知,而记者则以“非虚构”的方式反映他对真实的认识,其最终目的,都是要揭示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的本质和真实。把这个世界的真实以“虚构”的方式揭示出来,需要高明的技巧和足够的警觉,这得靠诗歌的灵动、散文的飘逸、戏剧的冲突和小  相似文献   

4.
广播书痴     
李国 《中国广播》2008,(5):80-80
要说我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说连播》,算起来已有三十多年了。 那是1973年的事:长我十六岁的大哥从新疆当兵退役回到老家。他不仅带回了葡萄干儿、野鹿角,让全家人最高兴的是,大哥带回了一台能说话、会唱歌的小收音机。这在当时的农村绝对是最新潮、最时尚的“家用电器”。  相似文献   

5.
正连云港广播电视台每年生产广播文艺节目600多小时,其中仅广播小说占比就高达75%以上,约450小时,目前已形成千集的年生产能力。连云港的广播小说生产是全国广播文艺市场上一块知名品牌,制作的广播小说在全国广播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已形成出版社、知名作家第一时间推荐佳作→电台精心制作,第一时间播出→通过广播协作网推介产品,繁荣广播文艺→通过作品的有声宣传扩大图书出版发行量的良性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6.
话中有画     
“要说大家都说,要不说大家都不说。” ——作家苏童认为内容和艺术上的缺陷普遍存在于当代走红的作家作品中,但别人没发现时,自己最好不谈,以免有家丑外扬之嫌。  相似文献   

7.
文学小说     
《全国新书目》2014,(10):38-39
莫言评传 王玉 清华大学出版社97873023526932014-09 58.00莫言说自己小时候之所以想当一个作家,就是想一日三餐都吃上香喷喷的饺子,就是想取石匠女儿当老婆。这种理想,现在看来比较"低级",在当时那个连过年都吃不上饺子的年代,却无疑已经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想象力了。一个安分守己的、对自己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逆来顺受的普通青年农民,谁会像他这么狂妄呢?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谈到了许多作家的生活经历。正是这些生活经历,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作家。但是,生活素材是如何化作小说创作素材的呢? 一位作家讲述了他的一篇小说的创作过程。那时,他在某报当记者,曾采访过一位送电话的老大妈。这位老大妈的老伴早已去世,身边无儿无女,孤孤单单。她经常给一位著名的女运动员传送电话。女运动员经常参加比赛,在外地的时候,就打长途给她的男朋友。老大妈不厌其烦,电话随到随传,无论清晨或深夜。为此,女运动员和她的男朋友都很感激,特来登门感谢;感谢之余,他俩真诚邀请大妈将来参加他们的结婚典礼。面对这样的生活素材,不要说写小说,就是写  相似文献   

9.
作家麦家在接受《新闻晨报》采访时,直言不讳地提醒中国本土的推理小说作家,“写推理小说的作者,首先应该是作家”。他认为目前中国类型小说还很弱势,它们最大的缺陷是过于“快刀斩乱麻”,把丰富性砍掉了,以至于读者读过之后会觉得“隔靴搔痒”。至于那些红遍网络的各种盗墓、惊悚小说等类型小说,麦家尖锐地指出,很多作品都是粗制滥造,缺乏文学性,而且往往破绽百出,对故事不讲究来龙去脉,完全达不到一部小说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周漫 《新闻前哨》2010,(12):100-100
为了提高节目收听率,广播主持人需要充分展现才华,显露出特质,调动潜质,发挥艺术魅力,把节目主持得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引人人胜。而要做到这些,最重要的是无论新老广播主持人都要始终保持激情活力.  相似文献   

11.
瞧,作家孟伟哉正在他的书房读书。他读的是一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又一个早晨》.书的作者是青海省藏族青年作家多杰才旦.孟伟哉,这位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审、副总编辑,喜欢这位青年作家,更喜欢作者笔下所表现的青海牧区。因为,孟伟哉对青海是很有感情的,在他的长篇小说《昨天的战争》里,就已经充满激情地写到了祖国的大西北。  相似文献   

12.
邢小群 《出版参考》2005,(26):25-26
郭沫若原来是尊孔的."五四"时代,"打倒孔家店"是一个响亮的口号,对此,郭沫若却有不同看法.他在给宗白华的信中说:"孔子这位大天才要说他是政治家,他也有他的‘大同'底主义:要说他是哲学家,他也有他的‘泛神论'底思想;要说他是教育家,他也有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底动态的教育原则;要说他是科学家,他本是个博物学者,数理的通人;要说他是艺术家,他本是精通音乐的;要说他是文学家,便单就他文学上的功绩而言,孔子的存在,便是难推倒的:他删<诗>、<书>,笔削<春秋>,使我国古代文化有系统的存在,我看他这种事业,非是有绝伦的精力,审美的情操,艺术批评的妙腕,那是不能企冀得到的……要说孔子是个‘宗教家'、‘大教主',定要说孔子是个中国的‘罪魁'、‘盗丘',那是未免太厚诬古人而欺示来者."  相似文献   

13.
阿城 《全国新书目》2008,(14):29-29
认识姚摩缘于他的书,从激情飞扬的《阿×小姐》到沉着忧郁的《理想生活》再到我手头的这本古典厚重、透着文化遗民气息的《浮世欢》,每一本书都是他思想蜕变的过程。对于他本人,我了解有限,只听说他离开北京后四处游历,并于2005年在西南边陲之地的一个深山里独自离群索居起来,以后就彻底的失去了联络。直到《浮世欢》的消息传来,才知他还笃实地活着,活得欢欣。  相似文献   

14.
《白鹿原》可能是他 创作的最高峰 作家陈忠实是一个多面体,外表上看是一个厚道、质朴、豪爽的汉子,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他那风云激情的心胸,又有着纤秀精细的一面,侠骨里面有柔肠。在他那张“沟壑纵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原来是尊孔的。“五四”时代,“打倒孔家店”是一个响亮的口号,对此,郭沫若却有不同看法。他在给宗白华的信中说:“孔子这位大天才要说他是政治家,他也有他的‘大同’底主义;要说他是哲学家,他也有他的‘泛神论’底思想;要说他是教育家,他也有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底动态的教育原则;要说他是科学家,他本是个博物学者,数理的通人;要说他是艺术家,他本是精通音乐的;要说他是文学家,便单就他文学上的功绩而言,孔子的存在,便是难推倒的:他删《诗》、《书》,笔削《春秋》,使我国古代文化有系统的存在,我看他这种事业,非是有绝伦的精力,审美的情操,艺术批评的妙腕,那是不能企冀得到的……要说孔子是个‘宗教家’、‘大教主’,定要说孔子是个中国的‘罪魁’、‘盗丘’,那是未免太厚诬古人而欺示来者。”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2010,(6):42-42
理由(1935年—),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凡接触过上世纪末我国文学作品的人,相信都知道"理由"这个名字,因为他的《扬眉剑出鞘》、《中年颂》、《希  相似文献   

17.
王喜文是民权县顺河乡张井学校校长,要说这三校长也真怪,学校的工作已把他忙得脚不沾地了,可他这几年偏偏又热上了“第二职业”——写稿.  相似文献   

18.
李求实是我国早期共青团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同时也是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在血雨腥风的战斗岁月之中,李求实为中国共青团工作开创与开展做了巨大的贡献,并用他的青春、激情与生命谱写了青年英雄的传奇一生。  相似文献   

19.
两年前读到孙卫卫的散文集《正好年轻的故事》时,并不觉得他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因为书中的文字与其说是儿童散文,不如说是作家的青春“自诉自叙”,多少有点自发写作的意味。甚至很难说,这位南京大学中文系科班出身的作家要自觉地表达什  相似文献   

20.
一身书卷之味,儒雅中透着豪迈之气。他叫宋德宝,是南京军区某师报道员,驻地作家协会成员。他以“燃烧激情,写意人生”的执着精神不懈努力,其言谈中无不流露出对新闻和文学的虔诚和热爱,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锐气也足以让人佩服!9年前,从河南民权入伍的宋德宝压根儿就没想到能与“新闻”结下不解之缘,更没想到还成了战士作家!那时,他白天参加训练,晚上悄悄打着手电在床头记录火热军营生活。终于有一天,他的稿子被团广播站采用,从而便一发不可收,走进了报道组。“写稿子不但要有激情,还要有思想,要求质量上层次”。新闻干事的一席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