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得以前上生物课,老师曾以人类胚胎为例,生动地为我们展示"个体发育重复系统演化"的路径。而现在,正有一种"另类的"的幼儿园,在将儿童带回人类的童年:走进树林深处,采集果实、攀爬山坡、探索大自然。这就是源自北欧,兴盛于德国,如今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甚至日本、韩国刮起一股旋风的"森林幼儿园"。在全世界的教师和家长都在想方设法地给年幼的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才艺启蒙、知识和能力训练的大环境下,主动"缴械投  相似文献   

2.
英国FEI森林学校模式的关键特征是:学校利用林地环境;儿童学习与国家课程和基础阶段目标相连;儿童运用多种感官自由探究;儿童定期参与:成人与儿童是高比率的.英国FEI森林学校模式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是:充分认识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尝试构建我国的森林幼儿园模式;借鉴FEI森林学校模式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科学认识、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分享FEl森林学校评价研究的成果,加深对教育价值与幼儿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据英国《卫报》2014年12月9日报道,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完全在室外享受大自然新鲜空气的户外托儿所正风靡英国。这些托儿所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孩子的学习体验和自由享受,而不是像传统的小学那样关注学生的测试成绩。蒲公英森林学校是英国的一所户外托儿所。该学校没有教室,但是有火、有一棵可以攀爬的树,一个可以做泥馅饼的水槽和一顶紫  相似文献   

4.
活教育的倡导者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的知识宝库,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儿童从这个知识宝库中汲取营养.幼儿园应当加强幼儿的自然教育,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邯郸市第一幼儿园在课题引领下,以"农场"为活教材,创新实践"活教育"课程理念.幼儿园以农场作为幼儿的自然基地,以"农场活动"为依托,不断开拓幼儿园的自然教育活动,不仅激发了教师的智慧和创意,也增强了幼儿关注自然、感受自然、体验自然的情感和能力,让师生共同回归大自然、回归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5.
活教育的倡导者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的知识宝库,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儿童从这个知识宝库中汲取营养.幼儿园应当加强幼儿的自然教育,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邯郸市第一幼儿园在课题引领下,以"农场"为活教材,创新实践"活教育"课程理念.幼儿园以农场作为幼儿的自然基地,以"农场活动"为依托,不断开拓幼儿园的自然教育活动,不仅激发了教师的智慧和创意,也增强了幼儿关注自然、感受自然、体验自然的情感和能力,让师生共同回归大自然、回归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6.
育儿资讯     
《幼儿教育》2008,(6):46-46
<正>海外幼教纵览英国幼儿园体现儿童主体性在英国幼儿园的课堂上,老师很少用讲课的方法传授知识,而是以小组和个别辅导为主,孩子可以自由选择做点心、玩电脑、学画画或者玩各种游戏,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识,培养技能。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充分体现了儿童"主体性"的观念,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法国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结合将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是法国幼儿教育的一个特色。大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环境布置、活动安排等问题,不是幼儿园说了算,而是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跟家长委员会一起讨论决定;小到每个孩子在家里和在幼儿园的情况,老师都利用父母接送时间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以便在教育上更好地互相配合。  相似文献   

7.
杨毅锋 《教育》2022,(7):55-57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主张要经常带孩子们亲近大自然,他指出:"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对于儿童的知识、行为和身心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亲自然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入,幼儿园实施相关亲自然的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众所周知,课程质量是幼儿园的生命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有赖于幼儿园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当其他地方的学校和家长逼着年幼的孩子更早地读书、写字和在互联网上冲浪,以便为竞争日益残酷的全球经济做准备时,丹麦、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国家的孩子却另辟蹊径——走向树林深处,走进森林幼儿园。由丹麦家长始创所谓森林幼儿园,即主要在户外(通常是在森林里)进行教育的幼儿园,被喻为"没有天花板和围墙"的幼儿园,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丹麦。当时,一位叫艾拉·法拉陶(Ella Flatau)的全职妈妈每天带着她的两个学龄前的孩子到森林里去散步,偶尔也有邻居的孩子一起同行。后来,同行的孩子的妈妈  相似文献   

9.
在德国,如果你问一个4岁的儿童他上幼儿园了没有,他的回答是:"我不去幼儿园,去树林里!"别诧异,你只是遇到了就读于德国1500多所森林幼儿园的数以万计儿童中的一员而已。曲折的发展历史德国的森林幼儿园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欧洲国家中,德国的森林幼儿园发展最为迅速,规模也最大。1993年,德国第一家森林幼儿园成立。之后,森林幼儿园便像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有趣的是,德国的第一所和第二所森林幼儿园并非从一开始就得到政府认可的,政府只是同意它们试办,并要求这些幼儿园必须  相似文献   

10.
正一、重视环境布置,渗透亲近自然的理念陈鹤琴先生倡导"以‘大自然、大社会’为内容的教材观,提倡只有当课程内容取材于儿童的生活经验,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为儿童所熟悉时,儿童才会尝试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去寻求对自己所熟悉的世界更深刻的理解。"我们充分遵循3—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利用幼儿园周围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在众多资源中我们着重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进行整合,开展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1.
据英国《卫报》2014年12月9日报道,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完全在室外享受大自然新鲜空气的户外托儿所正风靡英国。这些托儿所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孩子的学习体验和自由享受,而不是像传统的小学那样关注学生的测试成绩。蒲公英森林学校是英国的一所户外托儿所。该学校没有教室,但是有火、有一棵可以攀爬的树,一个可以做泥馅饼的水槽和一顶紫色的帐篷。这里的学生一年四季都是在户外学习和生活的,他们可以在户外生火、拿着各种工具玩耍,雨雪天也在户外。户外托儿所的理念是以儿童为主,同时强调感官对儿童的重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课程的特质与旨归是为儿童的智慧生长提供机会,让儿童学会用智慧统领知识.要提升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智慧,就要对儿童进行再发现和再认识.儿童是幼儿园课程的永恒主语.幼儿园课程应该关注幼儿园中的儿童、教师心里的"儿童"和课程内容中隐藏的"儿童",让这三个"儿童"在幼儿园课程中相遇、交谈,共同建构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情境,并在情境中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研究者在北京市5所幼儿园随机选取22个班级188名儿童为调查对象,分别进行幼儿园教育质量测查、儿童语言发展水平测查以及对儿童家长进行早期家庭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目的在于探索早期家庭阅读环境在幼儿园教育与儿童语言发展之间的中介变量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家庭中"供儿童阅读的图书量"和"亲子阅读频次"在幼儿园教育质量与儿童语言发展之间有较强的中介效应;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路径有三种,其中幼儿园教育质量间接影响儿童语言的发展,"供儿童阅读的图书量"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是直接的。  相似文献   

14.
挪威幼儿园的自然科学教育重在组织儿童进行大量户外活动,教育儿童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的接触为儿童提供了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机会,并有助于儿童在自然科学和其他领域的学习.但是教师在充分利用和开发儿童的学习潜力方面尚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5.
世界著名的儿童教育思想家蒙台梭利女士就是意大利人。蒙台梭利非常注重尊重儿童的意愿,给予儿童自由。她受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教育应顺从于大自然的法则,发展人的天性,儿童教育则是适应儿童的生理、心理的自然本能的教育。因此,蒙台梭利极其重视儿童在自然环境下情商与智商的健康发展及运动、感觉能力的训练。意大利森林幼儿园践行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园址选在田野丛林之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大自然就是教室和教师,鼓励孩子的发现和  相似文献   

16.
雪松之歌自然学校(Cedar song Nature School)位于美国华盛顿瓦逊岛,是美国第一所完全意义上的森林幼儿园,由艾瑞·肯尼创立于2006年。这所幼儿园的建立源自于艾瑞儿时的理想——为孩子提供与大自然直接接触的机会,以增加儿童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和联系,以促进对地球上所有居民的怜悯和同情心的养成。雪松之歌自然学校的宗旨就是通过对自然和文化历史的持续学习,加深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与自然和社会建立起发自内心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7.
这是2014年的一个严寒逼人的11月的清晨,几个孩子围坐成一个圈,唱着歌,玩着游戏。这是一幕何等标准的全世界通行的幼儿园图景!但这次,你的判断可能失误了。镜头拉近,你就能发现孩子们坐在原木上,围在篝火旁,场景是在一片森林里。每天清晨,不管阴晴霜雪,21个儿童都会准时到达Die Kleinen Pankgrafen森林幼儿园,这所德国科隆市内的幼儿园只是全德境内超过1500所森林幼儿园中间的普通一员。这股源自丹麦、兴盛于德国、如今勃兴于大多数欧洲大陆国家的"森林之风"还飘洋过海,风气所及,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无不受到轻重程度不同的沾染或浸淫。其中,日本、韩国需求强劲,英、美、加的兴趣也在日益增长。  相似文献   

18.
王琳琳 《中国教师》2014,(17):69-73
<正>一、问题提出将学前特殊需要儿童安置于融合幼儿园,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潮流[1]。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2]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教育开展较晚,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虽有交叉,但未形成系统体系,并存在普通幼儿园不接收  相似文献   

19.
儿童与大自然的关系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与大自然有深刻的融合关系。这种融合是儿童精神成长的"基点"。从根本上来说,儿童与大自然之间是一种"母—子"和"我—你"的关系。这意味着在教育中应该把大自然还给儿童,让儿童在与大自然的"神游"中重获"神性",这才是儿童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琴鸡交尾场     
普通的书刊报纸刊登的都是人的消息,其实,森林里的新闻并不比城市少,森林里也在进行着工作,也有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里也有英雄和强盗。读一读苏联著名儿童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森林报》,你就学会了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