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颖  丁周敏  张园园 《科研管理》2015,36(6):168-176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发布和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依靠网络获取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因此,网络舆情在推动突发事件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传染病模型理论,构建了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演变中的模仿传染模型,研究网民在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传播中的模仿传染机理和行为,并以双汇"瘦肉精"事件为例,对模型进行仿真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以期为食品安全事件利益相关者正确应对网络舆情演变过程中网民的传染行为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用仿真方法对网络舆情演化机理进行推演分析已成为当前网络舆情研究的一个热点。引入影响模型,基于实证调查设定网民个体属性与交互行为参数,通过仿真方法考察网民个体行为在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的作用,重点研究了传播内容以及网民个体属性对舆情演化传播的影响。测试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的契合和解释网络舆情传播演化过程的实际规律与现象,为进一步使用仿真方法研究网络舆情演化与传播模式提供了个体行为建模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在网络舆情传播的过程中,网民、媒体、政府等主体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方法/过程】本文 将舆情信息质量看作二阶反映式变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受众的舆情传播行为影响因素双路径模型,利用PLS结构 方程建模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作为中枢路径的舆情信息质量及作为边缘路径的媒体干预和政府引 导如何影响受众的态度,以及受众的态度如何进一步影响受众的舆情传播行为,并结合舆情传播过程中主要影响 因素的研究结果,分析了社交网络上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媒体干预加速网络舆情的 扩散,政府引导则能起到平息舆情或引导舆情良性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分析网民在舆情形成、传播、接受和评判环节选择性发布、协同过滤、被动性接纳、个人发挥等行为,可较好解释网民如何促成了网络舆情片面化呈现.为避免网络舆情片面化呈现,需引导和影响网民行为,而多维度呈现信息、设置舆情专题平台、鼓励舆情多元化、权威力量介入网络等是改变网民行为进而避免网络舆情片面化呈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网络舆情视角分析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发现网民对转基因食品的关注与目前我国主要存在转基因问题的食品领域相吻合,将2007-2013年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发展分为舆情萌芽阶段、舆情突发阶段、舆情发展阶段、舆情井喷阶段等4个阶段,构建了转基因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传播路径,认为媒体和网民对转基因食品持有明显的负面态度,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环境不容乐观。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网络信息的快捷性、非理性加剧了网络舆情生态的失衡与恶性发展。厘清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因素和动态演化机理,为辅助政府相关部门防范化解舆情风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基于信息生态视角,通过分析信息、信息人和信息环境三要素,将舆情系统划分为事件、网民、媒体和政府子系统,构建信息供需、情绪态势双重失衡环境下的系统动力学舆情演化模型,并利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模拟仿真。[研究结论]结果表明:事件、网民、媒体和政府四个作用主体与网络舆情风险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在双重失衡环境下事件危害程度、网络媒体的涉利程度、网民参与约束、意见领袖作用、政府信息公开程度等因素对网络舆情风险影响程度较大。最后,从网民主体信息溯源、形成心理震慑效应、发挥主流媒体影响力、抨击处罚恶意营销媒体、强化网民媒体自我约束、加大问责监管力度防范化解舆情危机,为网络舆情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建模,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防范提供理论方法和实践指导。[方法/过程]基于舆情生命周期理论与舆情风险演化机理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其权重系数并在多维风险场景中开展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动态风险评估。以“成都49中学”为案例,进行风险评估验证。[结果/结论]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得出政府的处置行为、危机意识;事件的类型、影响范围、连锁反应;媒体的议程设置与网民的利益诉求是引发突发事件舆情风险的高概率因素,以此针对上述风险因素提供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随着5G时代的到来,短视频的信息传播成为引导网民舆情的重要工具,如何运用政务短视频导控网络舆情成为政府面临的新挑战。[方法/过程]将政务短视频网络舆情分为舆情事件、网民和政务短视频三个子系统,借助Vensim PLE软件,构建政务短视频网络舆情多主体应对仿真模型,并结合具体案例"黑龙江疫情反弹"仿真分析子系统中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究政务短视频网络舆情传播的动态机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政务短视频网络舆情受舆情事件、网民、政务短视频子系统及其相关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政务短视频可以通过控制三个子系统的相关因素,有效应对和导控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9.
全媒体时代我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构成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萍  黄卫东  洪小娟 《现代情报》2013,33(11):12-16
食品安全事件是涉及民生的敏感事件,食品安全舆情是公众在媒介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风险社会中不安全感的集体释放,是公众对政府完善食品安全治理的需求和对舆论正确引导的强烈呼声。本文在借鉴网络舆情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食品安全问题事件的特殊性,分析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构成要素以及各构成要素的特点,建立包括主体、客体、载体、时空因素和舆情本体特征的较为完整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构成体系,以期为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凌晨  冯俊文  杨爽  吴鹏 《情报科学》2017,35(11):172-177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核心是调节网民负面情感,调节网民负面情感的关键是把握负面情感演 化的规律。尽管各个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产生原因和影响有所不同,但舆情发展的高峰都伴随着网民负面情感的 产生和爆发。本研究的目标是得到网民负面情绪与网络舆情应急响应的研究现状,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前沿方向 引导。【方法/过程】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对网民负面情绪和网络舆情应急响应的相关研究进行梳 理和分析。【结果/结论】关于网民负面情绪的研究,目前主要从理论层面关注动因、影响因素,关于网络舆情应急响 应的研究,目前主要是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关注指标构建和策略研究,缺少结合实际事件和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尤 其是缺少网民负面情绪与网络舆情应急响应的关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