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媛  李本乾 《现代情报》2023,(6):158-165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风险信息涉及要素较多,为了提高网络舆情风险信息感知效果,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了突发环境事件网络舆情风险信息感知模型。[方法/过程]建立突发环境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风险指标集,赋予评价指标权重,对权重离散化处理,构成相似系数矩阵。通过舆情主体建模、舆情信息模型建立与网民情感模型建立3个部分分析网络舆情传播核心要素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计算传播概率,确定用户传播信息的涉入程度,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感知风险信息风险高低。采用决策树对舆情风险预警,实现突发环境事件网络舆情风险信息感知。[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应用后的事件舆情情感演化情况分析准确性较高,各个事件的转发数量和恶意评论数量感知准确度较高,预警效果更好,有效提高了突发环境事件网络舆情风险信息感知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建模,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防范提供理论方法和实践指导。[方法/过程]基于舆情生命周期理论与舆情风险演化机理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其权重系数并在多维风险场景中开展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动态风险评估。以“成都49中学”为案例,进行风险评估验证。[结果/结论]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得出政府的处置行为、危机意识;事件的类型、影响范围、连锁反应;媒体的议程设置与网民的利益诉求是引发突发事件舆情风险的高概率因素,以此针对上述风险因素提供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旨在为加强反转网络舆情监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引入前景理论,构建反转网络舆情监管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建立各主体收益感知矩阵,根据复制动态方程分析各种情况下知情者、媒体、政府策略选择。[结果/结论]该模型不存在稳定均衡策略,新闻核实成本、监管成本、处罚力度、公众媒介素养水平均会直接作用于系统演化方向。提出加强政府对网络舆论环境的监管力度,规范网民和媒体行为;加强媒体公信力建设,做好信息"把关人"的角色;提升网民媒介素养,理性表达观点等加强反转网络舆情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推荐算法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网民群体中更容易形成信息茧房现象,并由此导致群体极化、网络巴尔干化的发生,增大了舆情危机发生的风险。在网络舆情研究中考虑信息茧房现象对舆情的治理尤为重要。[方法/过程]论文以经典传染病模型为基础,结合信息茧房理论与意见动力学,建立舆情传播的动态演化模型,并使用BA无标度网络对模型进行模拟仿真。[结果/结论]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用户初始意见分布、意见融合阈值对各群体密度的影响,以及后续刺激、舆情波动等因素对舆情演化的影响,为网络舆情的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并为政府更好地管控网络舆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郭爽  万立军 《情报科学》2020,38(5):132-140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微博社区网民的情感交互与舆情观点,有助于在复杂的网络中掌握网民情绪演化从而良性引导网络舆情态势。【方法/过程】基于传播动力学、社会安全阀等理论,结合微博社区中的实际案例,定义事件利益主体并抽象出事件演化的全生命周期,同时,构建SIR演化博弈模型刻画网民情绪的动态演化规律及主体决策博弈演化过程,并通过仿真模拟分析得到系统演化至稳定状态的均衡条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微博社区中意见领袖与官方媒体感知收益与风险的敏感度对决策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官方媒体及时设置有效议程构建安全阀能够防止网民情绪恶化;意见领袖与官方媒体的协同引导能够最大效度地帮助政府管控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面向大数据研究网络舆情信息异化机理以及控制模型,是政府控制信息异化程度的关键,为政府应对和治理网络舆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过程]定性分析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异化机理,将网络舆情演化机理模型拓展为信息异化控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仿真研究政府控制信息异化的分类问题。[结论/结果]经过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得出本文构建的信息异化控制模型是可行的,以上理论研究可为政府准确把握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异化程度,制定网络舆情治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面向大数据研究多个网络传播平台之间网络舆情信息交互模型,能够准确把握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演化趋势以及网络信息在多个平台之间的传播规律,为政府治理网络舆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定性分析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交互机理,通过定义交互系数,基于微分方程理论构建网络舆情信息交互模型,并应用差分回归法对各个媒体平台的网络舆情信息交互趋势开展预测。[结论/结果]经过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得出本文构建的信息交互模型及趋势预测方法是可行的,以上理论研究可为政府准确把握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演化规律,制定网络舆情治理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明 《现代情报》2023,(1):131-140
[目的/意义]短视频的日益普及与应用给网民的沟通交流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短视频网络舆情甚嚣尘上,给网络舆情导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方法/过程]在对短视频网络舆情相关主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Vensim PLE软件构建包含网民、短视频平台和政府3个子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结合“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事件”进行仿真分析,进而采用过程追踪法对短视频网络舆情导控的因果机制进行分析,构建理论分析模型。[结果/结论]结果发现,短视频网络舆情受导控需求、主体参与和协同机制的共同影响,可分别从制定导控预案、强化融媒体矩阵建设、加强主体间的有效协同等方面实现短视频网络舆情的科学导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随着5G时代的到来,短视频的信息传播成为引导网民舆情的重要工具,如何运用政务短视频导控网络舆情成为政府面临的新挑战。[方法/过程]将政务短视频网络舆情分为舆情事件、网民和政务短视频三个子系统,借助Vensim PLE软件,构建政务短视频网络舆情多主体应对仿真模型,并结合具体案例"黑龙江疫情反弹"仿真分析子系统中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究政务短视频网络舆情传播的动态机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政务短视频网络舆情受舆情事件、网民、政务短视频子系统及其相关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政务短视频可以通过控制三个子系统的相关因素,有效应对和导控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0.
王超 《现代情报》2009,39(12):121-130
[目的/意义] 对我国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的要素进行内容归纳和关联分析,以发现网络舆情演化的结构特征,丰富对网络舆情传播规律的共性认识。[方法/过程] 以人民网连续12年发布的《我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的115个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内容分析和共词网络分析方法,从"主体-主题-风险-诱因"四大维度来透视我国网络舆情事件的关联网络结构特征。[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我国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的要素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府际问责、政民互动与警民冲突构成我国舆情生态的基本主体关系;公众安全感和政府公信力在共词网络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经济利益、公平正义和道德诚信也是社会公众关注的永恒议题。  相似文献   

11.
李昊青  洪礼博 《现代情报》2019,39(5):156-165
[目的/意义]研究面向政治安全的网络谣言风险建模与防范策略,为网络谣言风险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方法/过程]采用等级全息建模方法,构建网络谣言的政治安全风险情景,通过识别风险因素,进行风险量化与评级,得出高风险因素,并建立网络谣言政治安全风险防控模型。[结论/结果]依据舆情生态理论和风险分析结果,针对高风险和潜在风险因素,从主体、过程、环境等3个维度提出网络谣言政治安全风险防范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陈璟浩  陈美合  曾桢 《现代情报》2021,40(10):11-21
[目的/意义] 利用新冠疫情网络舆情数据来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国网民关注度,有助于提升疫情期间政府信息供给效率、满足公众需求和提供社会支持等。[研究设计/方法] 通过新浪舆情大数据平台获取研究数据,包括:疫情流行高峰期间全网舆情数据、每日转发排名前100名热门微博、每日新增病例数据等。采用描述性统计、列联表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民关注度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论/发现] 疫情爆发初期,媒体大规模报道造成大量网民对事件关注;随着疫情严重,新增病例与网民关注出现同频共振;媒体报道初期,网民关注度集中趋势高;防疫举措、鼓励加油、捐献赠送、倡议建议、赞誉肯定5大关注主题,贯穿疫情流行高峰;主流媒体发布微博受关注最多,不同账户类型情感倾向有显著差异;网民总体关注度受新增病例和变异系数影响;每日热门舆情关注度,受新增病例、变异系数、舆情总量和戏剧性分值影响;单条微博受关注程度与当日相关话题总量和微博粉丝数有一定关系。[创新/价值] 本文系统分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民关注度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热点事件舆情关联现象在网络时代普遍存在。事件通过共同主体、主题或者情绪相互联系,既包括存在于单一热点事件之中的舆情簇,也包括存在于多个热点事件之间的舆情集。研究表明网络热点事件舆情关联是由信息的"眼球经济"效应、媒体的协同过滤和议程设置以及网民的群体记忆等多种因素而促成。舆情关联会促进网民和媒体的事件认知,推动政府治理,但也会造成私人生活的公共化、网民的反向认知、情绪累加和政治冷漠等问题。政府应建立关联舆情数据库以及立体的舆情应对体系,加强媒体管理及网民引导,从而有效地对舆情关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针对突发事件中多种网络舆情信息交互传播的现象,构建双网络舆情信息交互传播SE2I2R2模型并仿真分析其传播演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及时高效开展多网络舆情的引导干预工作提供有益指导。[研究方法]在传染病SEI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量化舆情信息的吸引力和相关性因素,构建复杂网络上的双网络舆情信息交互传播SE2I2R2模型,并在真实社交网络Facebook数据集上进行仿真分析,揭示双网络舆情交互传播的演化规律。[研究结论]仿真结果表明,当舆情信息相互冲突(强负相关)时,有优先权的舆情信息具有明显的传播优势;当舆情信息呈正相关时,舆情传播个体之间持续发生着状态转移,舆情传播演化至稳态的时间(弛豫时间)显著延长,且人群接纳程度显著提升;当舆情信息吸引力差距较大时,强势舆情信息对弱势舆情信息的传播产生较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探究企业网络舆情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提升企业决策层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成效,对留存用户群体、维护企业形象减少企业损失具有实践意义。[方法/过程]以企业舆情为研究对象,围绕舆情事件、企业、政府、媒体、网民群众五个舆情维度,结合近两年20起企业网络舆情事件案例,采用QCA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与组态分析。[结果/结论]媒体报道准确度是造成企业网络舆情热度高涨的关键性成因,企业形象的影响作用最小,企业负面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导致的。企业应对舆情时应端正态度,注意回应频次以及方式方法,避免不当言论倾向;在注重生产质量、营销宣传等基础企业活动之外,企业应尽可能避免卷入刑事、民事以及激发公众爱国情绪的事件当中。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网络舆情中信息间的竞争传播更符合社交网络的真实情境,研究舆情事件中多元信息竞争传播的演化机制有助于政府和媒体有效监控舆情、引导舆论。[研究方法]结合舆情事件多信息传播特点,加入信息犹豫者和信息接触率,构建二元信息竞争的SH2IR模型,仿真同步和异步情景下二元信息的竞争演化过程。[研究结论]研究表明,在同步传播模式下,单独增强信息接触率、传播转化率、犹豫转化率以及置换率,都可以扩大信息的传播;在异步传播模式下,信息发布的越早,传播范围越广,但单独增强传播参数对传播效果影响较弱,同时提高信息的传播参数时传播行为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短视频的运营模式使得网民对舆情事件的讨论逐渐趋于单条作品内部评论区,因此前排“热评”信息时效性失效时,在信息级联的加持下会干扰舆情事态的演化趋势。基于此探究舆情演化过程及影响,为短视频舆情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对传统SIR模型改进,增设信息级联影响下的传播路径,考虑事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转机,将其区分为事件的正向及负向转机,分别构建相应情境下的模拟动态仿真以探索舆情演化规律。[结果/结论]过时前排“热评”导致的信息级联传播路径会对舆情演化造成负面影响。相较于正向转机,信息级联对于舆情事件负向转机的影响更为显著,并且前排“热评”账号影响力越强,对舆情事件的影响程度越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分析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疫情”生成的关键影响要素,有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问题的应对与处置。[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理论和信息生态位理论,找出“信息疫情”生成的4个维度的影响因素,利用基于模糊集理论的Dematel方法对要素进行识别,找出其中的关键影响要素。[结果/结论]识别出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舆情持续演化、政府信息发布不及时等在内的12个“信息疫情”关键影响要素,信息内容公共性、相似事件集体记忆的唤醒等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疫情”生成的特有因素,以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疫情”应对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向江燕 《情报探索》2015,(2):123-127,132
应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对网络舆情事件演化过程进行系统分析,从事件本身、媒体、政府和网民4个方面的综合作用出发,通过Ven Sim PLE软件对网络舆情事件的演化过程进行建模与仿真。结果表明,事件本身的严重程度、媒体的引导作用和政府作用都会对网络舆情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吕朝辉  程子恒 《情报杂志》2021,(1):150-156,164
[目的/意义]遵循网络舆情演化规律开展高质量的信息治理,是有效化解重大疫情防控中网络舆情事件的必然选择,也是对重大疫情防控精准化、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检验。[方法/过程]基于弹簧运动的受力原理,借助系统动力学及营力系统理论建构一种“弹簧”动力模型,用以描述信息压力、信息支持力、信息驱动力、信息阻滞力等内外营力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力在网络舆情蓄力生成、反弹加速、异化驱动、减速终结等四个动态演进阶段的各自表征。[结果/结论]重大疫情防控中网络舆情的信息治理策略应从前置端口环节守住信息传播“关口”,从中间过程环节打造数字治理格局,从后置反馈环节强化网络舆情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