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批评是一种育人的手段,运用得当可促人警醒。批评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认识错误,进而转化成学生自觉的“自我教育”行为,主动完善自我。但在个别教师那里它却成了一把伤害学生心灵、破坏教育基础的“双刃剑”,或出口带脏、用语不检,或疾言厉色、讽刺挖苦,或盛气凌人、以上压下。这势必给学生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拉大师生心理距离,增加教育难度。因此,批评学生不能随心所欲,要使之转化成学生具有长效功能的“自我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2.
批评是一种育人的手段,运用得当可促人警醒。批评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认识错误,进而转化成学生自觉的“自我教育”行为,主动完善自我。但在个别教师那里它却成了一把伤害学生心灵、破坏教育基础的“双刃剑”,或出口带脏、用语不检,或疾言厉色、讽刺挖苦,或盛气凌人、以上压下。这势必给学生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拉大师生心理距离,增加教育难度。因此,批评学生不能随心所欲,要使之转化成学生具有长效功能的“自我教育”行为。1.客观性。批评学生应首先立足于客观,先作一番调查研究,根据客观情况、犯错误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批评是一种育人的手段,运用得当可促人警醒,反之,也易产生负作用.批评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认识错误,进而转化成学生自觉的"自我教育"行为,主动完善自我.但在个别教师那里它却成了一把伤害学生心灵、破坏教育基础的"双刃剑":或出口带脏,用语不检;或疾言厉色、讽刺挖苦;或不留余地、过于极端.这势必给学生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拉大师生心理距离,增加教育难度.因此,批评学生不能随心所欲,要使之转化成学生具有长效功能的"自我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4.
批评是一种育人的手段 ,运用得好可促人警醒。批评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认识错误 ,进而使学生养成自觉的“自我教育”习惯 ,主动完善自我。但在个别教师那里它却成了一把伤害学生心灵、破坏教育基础的“双刃剑” :或出口带脏 ,用语不检 ;或疾言厉色、讽刺挖苦 ;或盛气凌人、以上压下。这势必给学生的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 ,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拉大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增加教育难度。因此 ,批评学生不能随心所欲 ,要使之转化成学生具有长效功能的“自我教育”行为。1.客观性。批评学生应首先立足于客观 ,先作一番调查研究 ,根据客…  相似文献   

5.
文章围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关自我教育的论述,着重探讨了情感在自我教育中的作用。指出在自我教育过程中,自尊心和“不安心灵”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内部情感需要和内部情感动力,要启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就须维护学生的心灵敏感,培养学生自尊心,并积极导入移情,丰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一项“心的工程”,生搬硬套或强制压服都是无意义的,有时反而会使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这项工作必须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必须把握时机、对症下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把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时机,就是指充分利用学生当时所处的积极的情…  相似文献   

7.
不须扬鞭自奋蹄——浅谈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只有当学生将道德准则变成个人的自我追求,并在道德实践中获得亲身体验时,这些道德准则才会转化成学生的个人信念,才能真正成为自身的精神财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呢?笔者认为主要靠以下几方面来实现:一、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自我教育需要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他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对粗暴习以为常,只对强有力的语言、喊叫和强制才有所反应,那就根本谈不上自我教育。从这里…  相似文献   

8.
批评是一种负面强化,即通过否定学生的某种行为,使他情绪上受到一种被罚的体验,而抑制原有的反应,禁止他的不良行为。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批评学生的目的是使他们知错悔改,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心理研究表明,学生挨了批评就产生抗拒心理,是极自然的心理反应,即使明知“其错在我”,一旦挨了批评,心理总觉得不是滋味,本能地对批评产生抗拒心理,批评的效果就等于零。因此,为了使学生理智地接受批评,班主任必须具备“化抗拒心理为进取心理”的某些技巧。一、给学生留有“心灵的避风港”有的教师批评…  相似文献   

9.
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根据社会的期望,自己教育自己的活动,包括个体的自我教育和集体的自我教育.学生的自我教育,是指由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化成主动地要求教育,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过程.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把教育的过程变成教育的转化过程.把教育学生变成学生的自我教育,这种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最高层次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曹中原 《湖北教育》2002,(23):15-15
常听见一些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个学生,批评一百次也是枉然。”其无奈的神情令人痛心,也发人深省。 批评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完善自我。换句话说,有效的批评应该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自我教育”行为。感叹批评失灵的教师,恰恰是在“转化”上显得无能为力。 笃信“严师出高徒”的教师,常以一种暴风骤雨式的批评来对待学生的错误。其结果,教师自己消耗了无谓的精力,受批评的学生身心说  相似文献   

11.
批评的技巧     
批评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常用手段。通过批评,不光使被批评者认清是非,及时改正错误,而且能教育影响一大片,防止类似现象再次发生。但是批评又是一种对个体的某种行为采取否定性评价的负强化,总会刺激学生的心灵。在班主任工作中,为了抑制和纠正学生中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必要的批评还要坚持。但若处理不慎,运用不当常会使学生产生防范心理和消极不良心态,造成心理抵制。如何运用批评才能产生好的效果呢?我认为,在对身心尚未成熟的学生实施批评时,应注意有理、有节,更要有分寸,慎重行“批”,真诚施“…  相似文献   

12.
老师的批评是为了唤起学生对自身的表现行为中存在一些错误问题的警示和教育,是一种对学生身上的不良思想品德和行为的否定评价,其最终目的便是教育孩子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进一步帮助孩子能够明辨是非,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批评同样也属于教师的一种激励方法,老师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纠正、限制学生的一些错误的行为,从而保证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是,教师的批评必须以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当然,教师的批评不是教师内心不良情绪的发泄,它是呼唤学生心灵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教师的批评更应该像和煦的春风一样,饱含着使万物复苏的温暖。所以,只有从老师口中道出的批评是出于善意、真心的关怀,学生才会真正乐意地接受。  相似文献   

13.
人性化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形式,学生自我教育这一古老的话题正在被教育改革所激活,对学生的主体觉醒程度、自我教育能力的综合评估是引导教育重心从“他育”转向“自育”的必由之路;而构建学生自我教育综合评估的数学模型则是教育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如果没有爱,任何说服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惟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驱除蒙昧,收获希望。 一、给学生一点尊重和信任,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教育过程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曲折前进的。“后进生”思想行为出现反复是正常现象。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后进生经常受到家长、教师和同学的批评甚至责骂,因而会滋生出一种抵触情绪。我班上有个叫小  相似文献   

15.
批评是使人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以求不断进步的锐利武器。绿色批评则是以人为中心,以师生之情唤起学生真心的“悔”,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怀和尊重,最终达到“无为而治”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像一束阳光照亮学生美好的内心世界;它像一缕春风吹拂着学生的心灵,抚平学生失败的忧虑;它像一泓清采浸润着学生的精神世界,给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养料。绿色批评提倡:理解、关爱、宽容和  相似文献   

16.
批评,是教师通过语言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每位教师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如何巧妙地应用批评手段,以达到“通”情、“达”理、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一、批评教育的“四要”1.批评要“明确”批评针对性要强,批评对象要明确,批评内容要具体,批评目的要直露。避免那种老师愤愤然,学生昏昏然,漫无边际泛泛而谈的批评。结果,老师一阵“苦口婆心”,而学生左耳进、右耳出,没起到作用。2.批评要“及时”批评要及时,不可拖拖拉拉。对违纪行为要及时制止,防止“小洞不补,大洞难补”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手段,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重大影响,这种由奖惩的实施所带来的行为强化或弱化现象就叫做“奖惩效应”。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正确地运用表扬和批评等奖惩手段,能激荡学生的心灵,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有助于学生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强化好的思想品德,抑制不良的行为,提高道德认识水平,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笔者认为班主任利用奖惩效应应注意多奖少惩,适时适度。第一,坚持表扬、鼓励为主。表扬和批评要经常结合运用,但必须坚持表扬为主,批…  相似文献   

18.
在班主任工作中,启发和培养学生主体的自我教育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我们的教育得到学生的认同,并内化为学生自愿的行为、自觉的要求,是教育成败的关键。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达到良好教育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这是现代教育的观点.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只是外部条件,它只有通过学生的心理内化,即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反省、自我约束才能起作用.而爱圣洁的师爱,是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激发学牛自我教育的动力.班主任必须不吝师爱,全身心地哺育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一、“自我教育”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自我教育要求时,才有可能实现。能否把我们的教育变成学生自觉的、自主的、自由的教育,这是我们教育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