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德布鲁赫法哲学是相对主义法哲学;拉德布鲁赫相对主义法哲学的理论基础是源自康德的二元方法论和新康德主义的价值论;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的内容体现在其法的理念、法律概念、法律的目的以及民主法治理论当中。拉德布鲁赫相对主义法哲学有利于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塑造中国法学品格;有利于我们正确思考和研究现代西方法学流派;有利于在解构传统法学宏大话语基础上建构新的法学范式。  相似文献   

2.
作为反思概念法学工具的"类型",重视人自身对法律概念、规范的建构意义,是法学研究立场向人本转换的路径之一。在西方,"类型"论经过了三代学者群的发展,但仍以第二代学者中的考夫曼"事物本质"理论和拉伦茨"具体概念"理论最突出。"类型"的本体论转向,即法律的诠释学转向,有其独特的、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21世纪前十年我国学术界本体论意义上的"类型"的研究,基本属于法学移植范畴,缺乏现实的土壤。事实上,我国尚处于法律需被信仰的时代,不宜过多强调"类型"的法律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前法律的趋同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法律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博采众长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中国法治对域外法律制度、法学理论的借鉴很有必要.具有丰富成熟的法律理论与教义的德国法学,对世界法制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对我国法学和法制建设也影响深远.德国当代著名法学家魏德士教授,其专著<法理学>体例严谨规范,角度新颖,内容翔实,能帮助中国的法律研习者形成法律人思维,对中国法学理论研究以及法学教育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多数人倾向于将它解读为统治阶级意志论、国家意志论和物质决定论,而此"三论"非但没有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的本质的理解,而且不利于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试着超越传统的思维定势,以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为考察文本,梳理出人类学笔记中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三方面发展:在本体论方面,提出法学的多元观和建构理论,区别于先前的一元观和反映论;在法学方法论方面,采用深度描述的方法,关注动态的法律而非静态的法律,对它们进行解释而非评价;在法学的发展论方面,主张一种融西方法律中的普适性与东方法律的特殊性于一体的复合式发展观。本文的价值在于首次从法哲学层面上解读人类学笔记,希冀能给中国法制现代化以裨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从中国传统文化“修齐治平”的角度探讨中国特色生涯教育理论的建构与发展。采用历史回顾和哲学分析的研究方法,系统性回顾西方生涯教育理论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VUCA时代面临的危机,同时总结当下中国生涯教育理论的发展现状以及中国特色生涯教育理论建构的必要性,并论述全息跃进式的传统生涯教育理论贯穿中国历史,值得当代生涯教育理论深读挖掘。本文理清了中国传统生涯教育理论与当下生涯教育理论的区别,深入分析中国“修齐治平”生涯教育理论的本质、内涵以及对当下的启发和联系,为建构中国特色生涯教育理论体系提供了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是在对中国社会发展作出积极回应,并提供对于特殊时代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思想启发中开始的,更是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语境中实现了对自身的认识与反思后而融入中国社会的。当前,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从“适应中国社会”走向了“表达中国文化”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西方哲学主动融入中国哲学新形态的建构中,成为中国哲学新形态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主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在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开始以融入的方式开显自身的理论发展方向;产生了西方哲学中国化的诸多理论成果。“积极应变、自觉反思、主动融入”是西方哲学中国化的整体发展机制,由此也形成了西方哲学中国化研究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7.
《社会契约论》是卢梭政治哲学的代表作,其公民自觉的理念贯穿该著作:公民自觉是社会契约的基础,不仅能保证自身权利的实现,而且能维护主权权威与政体和谐。在当代,卢梭的公民自觉思想可从政治自觉、法律自觉、道德自觉和文化自觉四方面促进中国社会价值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法学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法学教育受到大陆法系的影响,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学到了系统的法学理论,但是法律实践能力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民办高校想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在充分借鉴英美法系法学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探索适合自身的法学教学方法以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9.
法理学是一个运用哲学方法研究法律基本问题的学术门类,与法律哲学或法哲学含义相同,都是探讨法律的一般性问题的学科。与其他法学门类相比较,法理学的对象超越了实在法规范,甚至更多地以相关法律思想和学说为研究的直接对象,从中获得思考现实法律问题的精神养料,目的是建构和探索法律的理论问题。因此,法理学的意义主要在于开启心智、启蒙思想、提高法律职业者的理论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法学具备极其鲜明的特征。它既是一套系统的法律学说,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法学方法论。这种集法学实体理论与法学方法论为一体的表述方式为马克思主义法学所特有。作为一种外来法律学说,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的传播历史经历了初期与发展期两个阶段。在构建现代法治国家的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法学基于其特性仍然可以发挥巨大的指导性作用。若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法治建设实践相结合,则需紧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精髓,坚定不移地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领悟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核心精神,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化建设;践行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历史使命,推进依宪治国步伐,建构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哲学的当代发展离不开本体论的重新建构.《仁学本体论》以仁体为核心,在消化吸收传统儒家哲学本体理论的基础上,以开放的视野,创立了当代儒学的本体论形态.仁学本体论的理论建树包括三方面主要内容,一是对传统儒家哲学仁学理论的吸纳,二是集中阐发了仁体论的四个方面,三是揭示了仁学本体论的价值指向.仁学本体论的建构体现了中国哲学面临中西哲学交流融通过程中的理论自觉,为中国哲学的“接着讲”提供了极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2.
借鉴国外的诊所法律教育模式,是处于法治发展进程中的中国法学教育的应然之路。但此种模式在我国当前却面临着"水土不服"的窘境,这主要源于中美两国在法学教育定位上存在的差异以及由此所导致的我国高校在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师资、资金等方面的不足。随着法学教育的飞速发展,法学研究生教育的权重在逐步加大,其现实功能也逐步从培养法学理论研究人才向输送司法实务人员的转变。结合当下的中国国情,诊所法律教育应主要面向法学研究生开展,同时积极发挥律师事务所的功能,才能使诊所法律教育模式真正在我国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3.
哲学人类学是以“探讨使人同其他所有存在物形成对照的基本本体论结构”为内容的理论,其在哲学史的发展中完成自身的理论建构。考察哲学人类学理论形成的历史,可以发现哲学人类学由“隐”到“显”的发展过程,发现从康德哲学到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发展中隐含着近代哲学人类学由构筑到延异的内在逻辑,而马克思哲学是对“人是目的”进行建构的现代人类学理论代表。以哲学人类学为背景分析马克思哲学,为深入领会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实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胡乙 《教育评论》2014,(3):30-32
本文认为,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应立足中国法学教育的现状。由此,从我国现阶段法学本科教育中师资队伍的配备、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实习基地的选择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合理建构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哲学,是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辩证地理解人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确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变革。它的哲学变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改变了哲学自身的存在方式,是实事求是理论原则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的建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前30年的法制建设和法学教育成绩巨大而显著,废除旧法律和伪法统,制定新法律、法令、法规,法学教育初具规模,法学研究初步开展.但法制建设和法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曲折,出现了偏颇和失误.毛泽东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人民民主法制理论,指导了法制建设和政法工作.我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人民民主法制理论,推动我国的法制建设和法学教育又好又快地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法律社会学是继自然法学、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之后西方又一大法学流派,是一门在法律和社会的互动中以求法律与社会发展的学科。由于法律社会学自身的特性,中国社会变革与法学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解决中国社会现实的法律问题的需要等多种因素,决定了法律社会学在中国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结果导向主义的实用主义为我们观察法律和分析法律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也提供了一种更具解释力的研究路径。认识论意义上的实用主义和方法论意义上的实用主义,分别对应着学术批评和理论建构。对波斯纳的实用主义理论进行实用主义的借鉴,有助于提升我国学术批判意识、消解法学研究中的法条主义以及经验性地理解法官的行为和司法活动。我国的法学研究需要实用主义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离不开一个系统而专业的法学学术体系作为基础和支撑。法学学术体系包括法学知识体系、法学理论体系和法学学术评价体系三大方面。法学知识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而形成,并随着法律体系的完善发展而完善发展;法学理论体系包括法的一般理论、部门法理论和法学交叉学科理论,发展法学理论体系关键是理论创新;法学学术评价体系对法学研究和教育至关重要,要在评价标准、评价机制等方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法学学科特点的法学学术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法学本科课程设置是法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其对法律人才培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快速发展,成效显著。然而,现行课程设置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因此,立足于法律人才培养的内在目标及时代发展的外在诉求来配备课程设置是当下法学教育发展应有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