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方宝 《比较教育研究》2015,37(11):77-86
近十五年来,总体上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增长迅猛,层级分割显著;学历教育留学生数量日渐上升,但高层教育留学生持续偏少,奖学金留学生比例偏低.高等教育比较优势、教育合作政策构建、华裔的文化维系与追寻、全球留学教育发展和世界汉语热等因素共同推进了东盟来华留学教育的迅速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务必警惕教育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陷阱",积极优化留学教育结构,同时继续扩大中国—东盟学历学位互认政策构建,并着力培育和打造若干个东盟留学集中区.  相似文献   

2.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赋予了来华留学教育新的使命.本研究通过对世界前八大留学目国最新位序变动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支持力度是影响留学教育的两个重要因素.本研究从经济发展、教育资源投入、政策支持及社会文化四个方面作进一步实证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源国双边贸易关系、留学生教育师资队伍以及奖学金政策对吸引国际学生来华留学具有积极作用;地理距离、学历学位互认政策和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具有负向影响;生源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距离对不同类别国际学生来华留学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因此,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应以需求为导向,强化国际联结机制,构筑服务"双循环"的来华留学教育体系;以质量为根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来华留学教育服务"双循环"的能力;以资源为保障,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提高来华留学教育服务"双循环"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马靖雯 《广西教育》2023,(24):16-20
本文梳理广西推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取得的成绩,并与云南、贵州两省的教育交流合作模式进行比较,结合广西自身特点,提出完善广西推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的政策体系、充分挖掘教育交流合作平台的潜力、提升科技创新与教育合作交流融合的黏力、联合推动广西建设成为与东盟教育合作交流的强区等广西推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交流合作的策略,助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世界教育信息》2013,(1):55-59
在美国,开展来华留学的机构主要有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及教育组织,它们针对不同范围和层次的教育开展了各类合作和交流项目,使更多美国学生有机会来华留学。当前,美国学生来华留学还面临经费困难,学分、学历学位互认的问题;而我国的项目、渠道及服务也有待提升。我国应进一步加强与美国高校、教育组织的合作;练好内功,为学生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深化高校合作,保持短期学分项目优势,推动长期学位项目发展;支持建立留华学生团体或校友网络。  相似文献   

5.
分析乌克兰来华留学教育发展与中乌经贸合作相关性,有助于加深中乌经贸交流与合作,推进实现"一带一路"倡议.文章利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析方法,对乌克兰政治危机爆发前后的乌克兰来华留学数据与中乌经贸合作数据开展相关性分析,得出乌克兰政治危机爆发前,即2009—2013年乌克兰来华留学数据与中乌经贸合作状况相关;乌克兰爆发危机后,即2014—2018年,乌克兰来华留学数据与中乌经贸合作状况之间无相关关系.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发展乌克兰来华留学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校招生》2007,(9):72-72
基金委的宗旨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负责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和外国公民来华留学的组织、资助、管理,以利于发展中国与各国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了解,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和平事业。国家留学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留学基金计划的财政专款。基金委同时也接受境内外友好人士、企业、社会团体及其它组织的捐赠、资助。基金委的任务是:用法制和经济手段管理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事务;负责管理、使用国家留学基金,确定有关资助项目与方式,制定管理规章,发挥基金使用效益;受委托管理各项与国外双边、多边交换或单项奖学金,并接受境内外有关组织、机构和个人的委托,管理有关教育交流和科技合作方面的其它事务,资助有益于发展中国教育事业和对外友好关系的项目;争取境外捐助,拓宽基金来源,增加基金积累;与境内外相应机构建立联系,开展交流与合作。东方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东方国际")是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下设机构,经国家教育部和公安部批准(教外综资认字[2000]2号)、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其宗旨是"服务社会、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7.
留学事业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成立于1989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为留学人员和国内外机构提供出国留学、留学回国、来华留学、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等多领域、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的事业单位。三十年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为我国留学事业的发展和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非洲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了在非洲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培养方面存在着认识高度不够,品牌、特色不明显、经费资助渠道单一和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提出了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实施非洲留学生计划;明确目标定位,选择重点国家和关键领域;打造高水平特色项目,培养高端国际人才;发挥奖学金的杠杆和引领作用,吸引自费来华留学生;加大宣传投入力度,提高中国高等教育影响力;加强中非教育合作交流,培养"中国通"和"非洲通"人才等发展非洲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罗斯韦尔(Rothwell)和泽格威尔德(Zegveld)的政策工具作为分析框架,对1978年以来的59份具有代表性的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文本进行量化研究,探索来华留学教育政策工具运用与选择方面的特征、不足与基本规律.结果显示:相对弱势的供给型政策工具、优势明显的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匮乏的需求型政策工具是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文本的表征.我国需要加强政策顶层设计,优化各政策工具组合结构并激发社会参与力度,促进各发展要素协调运作,发挥政策实施的独特价值,以实现来华留学教育政策工具多样化、均衡化运用.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建设为来华留学教育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同时赋予来华留学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当前,我国来华留学教育在规模、学历结构和奖学金生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国家政策的全力支持为来华留学教育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来华留学规模尚需扩大、结构亟需优化、资助力度有待加大、人才培养与"五通"建设需求尚未有效对接等方面的挑战。对此,应从国家和高校两个层面履行"一带一路"赋予来华留学教育的新使命。国家层面应深入摸底调查,增强来华留学教育针对性;加强顶层设计,面向沿线国家需求统筹谋划;进一步提高奖学金额度,吸引优质生源;着力培育"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使者。高校层面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面向"一带一路"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立足"五通"建设需求,多样化培养人才;全面提升来华留学质量,助力"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11.
大学的收益:留学生教育中的经济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留学生教育的经济收益是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中的重要部分,国外有关学者、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都非常关注,但在国内,人们对留学生教育的认识还主要集中在政治和文化层面。通过建构的经济收益测算模型(包括图式模型和数学模型),并以上海一所大学的留学生样本进行试测,研究显现出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的经济学意义:留学生教育促进了教育服务贸易,增加了我国经济总量;能够缩减我国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中的巨大逆差;增加了高校的"预算外收入";改变了高校的教育资源结构,提高了教育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WTO对教育服务的承诺是部分承诺,有条件、有步骤地开放服务贸易领域和进行管理、审批。WTO框架下,国际教育服务主要通过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四种方式提供。OECD和UNESCO将跨境教育区分为人员流动、项目流动和机构流动三种方式。在加入WTO后中国政府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类别教育的特点,做出了不同的教育服务贸易准入承诺,教育的输入与输出方面的政策与立法做了调整。政府要高度重视WTO框架下对教育输入、输出机构办学质量的监控,不断改进和完善准入质量标准和办学质量标准。政府要不断改进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财政专家约翰斯通教授提出的。他认为,高等教育成本应由政府、学生及家长、高校和社会捐赠者共同分担。通过对中美两国私立高校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现状的研究表明:我国民办普通高校在性质上类似于美国的私立营利性授予学位大学。因此,借鉴美国的经验,加快对我国民办普通高校的分类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专业服务:教育服务贸易永恒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可以概括为许多方面,但最根本的就是专业服务。本文分拆了教育中专业服务的基本合义、我国教育专业服务的比较优势、并从制度构建的角度提出几个对策,包括:完善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政策和法律支撑体系,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准入领域,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教育专业服务,完善教师教育制度,用税制规范国外举办的教育机构的营利性办学行为等。  相似文献   

15.
入世后两岸高等教育改革的文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货物贸易相比,教育服务贸易更具复杂性,涉及教育主权和化取向问题。两岸加入世贸组织为时虽短,但对高等教育的正负面影响已逐渐显现。应对人世挑战,高等教育改革应坚持正确的化取向,其基本原则是,协调中西化、传统与现代化、教育与社会化的关系,化解各种化冲突;注重化的开放性、民族性、互补性,促进中外教育、化的交流与合作;切合两岸高等教育实际,避免盲目追求。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现实性与可行性日益凸显。对厦门市1 028名高中生赴台就读意愿进行问卷调查显示,相当部分高中生愿意赴台就读,并且以选择台湾公立大学中的名校为主,选择技职院校者较少;影响赴台就读因素主要是台湾高校本身及其专业的吸引力;调查也反映出高中生对台湾高等教育缺乏一定的了解,台湾高校的吸引力有限。因此,台湾方面要想吸引大陆的优质生源,应出台真正能够惠及大陆学生的赴台就读政策。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不同于普通高校和普通高等师范学校的显著特征。本文从新经济对营销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出发,通过与普通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的对比分析,根据现代市场定位和错位竞争的原理,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市场和特色的双重定位,克服了在高等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设计上将市场定位和特色定位割裂开来的缺陷,对职业技术性师范教育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东盟步入"零关税时代"以来,国内还有不少与东盟市场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未能运用好自贸区关税优惠政策,存在产品成本难以降低、竞争力不强的情况。对此,提出的对策建议是:利用产业结构互补性和原产地规则,全面理解关税优惠满足条件,积极办理原产地证书,强化政府服务意识,推动贸易便利化、高效化,以促双边贸易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9.
China’s dramatic economic rise has tended to overshadow other wider perspectives on the developing China and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relationship, including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article examines contemporary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set against the longer term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trade relations. It is argued that, notwithstanding current territorial disputes, and a history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ethnic Chinese in several parts of ASEAN, prospects for a deepening of rela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 remain strong. Singapore, Malaysia, and Vietnam are selected as three instances of the developing relationship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some of the links traced, with the former assessed as best placed to take advantage of its China rela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developing sense of regionalism is seen as likely to further enhance China-ASEAN rela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