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工读学校学生生活事件与不良情绪的特点以及应对方式的作用.方法:问卷法,对上海市138名工读学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工读学校的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2)工读学校一年级学生比二、三年级学生在人际关系和丧失方面存在更多的问题,也更容易陷入抑郁情绪之中,而三年级学生比一、二年级受到的惩罚相对较少;(3)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在健康适应生活事件与焦虑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其它生活事件直接影响工读学校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结论:工读学校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不良情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应对方式问卷(CSQ)对某特教学院121名听障大学生焦虑情绪及其应对方式特点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本样本组中听障大学生焦虑的平均得分为47.81±7.46,焦虑症状发生率为14.9%,不同年级、性别的学生之间没有差异.听障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在解决问题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在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4个应对因子上存在年级差异.焦虑状况及其应对方式有一定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提示,退避对听障大学生焦虑评分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我效能是影响工读学生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的认知变量,在改变工读学生的自信,促进积极的自我意识发展,影响与控制行为的动力,确立成就目标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富有启示性和发展性的价值意义。工读学校教学可通过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榜样的学习、积极的鼓励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增强自信,在积极的自我调节中促进或实现工读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我效能是影响工读学生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的认知变量,在改变工读学生的自信,促进积极的自我意识发展,影响与控制行为的动力,确立成就目标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富有启示性和发展性的价值意义.工读学校教学可通过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榜样的学习、积极的鼓励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增强自信,在积极的自我调节中促进或实现工读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安全感的特点及弹性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初中留守儿童安全感弹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安全感量表、应对方式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304名初中留守儿童和38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测查.[结果]1.留守儿童心理安全感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2.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心理安全感发展差异显著.3.安全感弹性发展的留守儿童与非弹性发展组儿童在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方面呈现显著差异.4.安全感弹性发展与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相关显著,且自我效能感、客观支持、主观支持、自责与退避能预测安全感弹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工读学校学生人际信任的现状和特征,为工读学校和工读学生家长开展相关方面的教育提供依据,引起相关研究者对工读教育这一边缘教育领域的更多关注。方法: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对上海市7所工读学校和2所普通中学的237名工读学校学生和159名普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工读学校学生人际信任的群体内部差异较大,两极分化明显;且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人际信任水平在性别、独生与否、家庭完整度、家庭所在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工读学校学生的整体人际信任水平低于普通初中生,不信任感更高,对人性的看法更为消极。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黄希庭等人编写的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以留守初中学生为被试,进行应对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初中学生与非留守初中学生在问题解决、退避、幻想三种应对方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男女留守初中学生在问题解决应对方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留守初中学生应对方式在年级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父母外出打工的时间,对留守初中学生在应对压力时采用问题解决和发泄两种应对方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自我效能增强策略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实施对学生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的影响,随机选取某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二年级2个班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采用自我效能增强策略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学习行为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但实验组和对照组自我效能得分统计学无差异;实验组成熟型应对方式高于对照组(P<0.05),技能考核成绩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自我效能增强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自我效能和采取成熟性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张小东  龙军 《教育导刊》2008,(1):25-27,31
本研究采用黄希庭等人编写的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以留守初中学生为被试,进行应对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初中学生与非留守初中学生在问题解决、退避、幻想三种应对方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男女留守初中学生在问题解决应对方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留守初中学生应对方式在年级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父母外出打工的时间,对留守初中学生在应对压力时采用问题解决和发泄两种应对方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农村初中毕业班学生的应对方式,为维护农村初中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肖计划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对亳州市某农村初三毕业班230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应对方式量表由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因子构成,6种应对方式在个体身上有不同的组合形式,不同的组合会有不同的含义.结果:1.大部分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去解决问题.2.大部分男生在遇到问题时会倾向采取"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女生则倾向采取"自责"应对方式.3.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各因子上的得分不一样,其中"解决问题"这一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物理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41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以高中生物理自我效能量表为工具,探讨了高中生物理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中生物理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r=0.459,p<0.01),物理自我效能可以解释学业成绩变异的21.1%。(2)物理自我效能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跟学生的年级、性别、成绩水平有关,高三、高一学生的物理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的相关高于高二,优秀组学生的物理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的相关高于不良组,男生的物理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的相关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2.
高师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挫折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师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挫折应对方式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量表测量法对某省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挫折应对方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1)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显著,而城乡、专业、年级差异不显著;2)在挫折应对方式上,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专业差异显著,在性别、城乡和年级上均无显著差异;大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在性别、城乡上差异显著,在专业、年级上均无显著差异;3)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挫折应对方式有显著相关。高—低自我效能感组的大学生在挫折应对的积极应对方式上差异非常显著,在消极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大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方式,对于指导学生有意识地纠正消极应对方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策略有实际指导意义。从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年级大学生面对应激事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的差异检验显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搞一刀切,应根据性别、民族和年龄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  相似文献   

14.
面对压力、困难和挫折,高中生如何应对?使用应付方式问卷对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高中阶段,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倾向于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来解决问题;2.在"幻想"、"自责"和"解决问题"上,高中生的性别差异显著;3.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越来越多地采用成熟的应付方式,不成熟应付方式的使用频率逐渐减小;4.在高中阶段,"解决问题"的临变点在高三,"自责"和"幻想"的临变点在高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工读学生使用防御方式的特点,了解性别、学生类型、年龄和自尊对防御方式使用的影响。方法:使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自尊量表(SES)分别对78名工读学生和126名普通初中生进行测试。结果:(1)工读学生较普通生更多的使用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和退行五种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和伴无能之全能、隔离和消耗倾向三种中间型的防御方式,更少使用升华这种成熟型防御方式,工读生的掩饰性较低且自尊水平更低。(2)自尊水平对工读生不成熟的防御和普通生不成熟的防御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性别对普通生成熟型防御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工读生防御方式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他们对不成熟防御方式的使用程度显著高于普通学生,自尊水平是工读学生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的一个显著的预测源。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应付方式量表为研究工具,针对3所大学的大学生进行实证研究。文章使用阶层回归分析方法,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在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方面,两个区组的模型整体上都显著。背景变量阶层的△R2=.137(F(3,142)=7.530,P=.000)。在控制了性别、文化程度和年级后,座对方式阶层的增加解释力不显著,但幻想变量达到了显著水平(Beta=.243,t=2.594,P=.011)。(2)在调节生气和易怒情绪自我效能方面,两个区组的模型整体上都显著。背景变量阶层中性别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背景变量阶层的△R2=.075(F(3,142)=3.814,P=.011)。在控制了性别、文化程度和年级后,应对方式阶层的增加解释力不显著,但性别的作用进一步增强(Beta=-219。t=-2.620,P=-010)。在调节生气和易怒情绪自我效能方面,女生相对男生要差一些。大学生的性别和幻想应对方式影响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择业效能感量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问卷对贵州省674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在年级、性别因素上均存在差异;(2)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年级差异不显著;(3)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与择业效能感各维度及总体均呈显著正相关;(4)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择业效能总体及自我评价、选择目标、制定计划等三个维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5)专业满意度和是否为班干部对大学生择业效能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以及应对方式的关系,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心理咨询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188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专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一般自我效能较高,处于自信心较高水平,其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②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城乡、专业上无显著差异;③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学科和地区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性别和年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④应对方式在性别、城乡、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⑤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⑥一般自我效能感能解释主观幸福感的比例达19.7%左右,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联合预测为22.4%,积极应对方式预测为12.8%,消极应对预测则为9.6%。结论积极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中学生自尊、应对方式与关系欺负之间的关系及应对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自尊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自我编制中学生关系欺负量表,随机抽取39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应对方式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自尊、关系欺负总分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2.自尊水平、应对方式与关系欺负水平存在密切相关。3.自尊对关系欺负总分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应对方式在自尊与关系欺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量表》对57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性别方面,男女生之间总体上差异不显著。(2)在区域方面,东西部学生差异显著,东部学生的发展好于西部学生。(3)在年龄发展方面,高中生不如初中生勤奋进取,更加孤独疏离,但自我同一发展好于初中生。(4)从发展趋势来看,初高中阶段的心理社会发展趋势相同,呈现出倒“V”形状,初二和高二的发展好于其他年级,分别达到初中和高中的最好状态,初三和高三是最差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