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文化类电视节目自2013年前后开始大量涌现,发展至今成为蔚然可观的文化现象.本文对"文化类电视节目热"这一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梳理总结了文化类电视节目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藏品类电视节目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价值。本文以藏品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当前藏品类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结合笔者多年电视节目从业经验,提出对于藏品类电视节目的相关看法和建议,为电视产业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文化传播和交流态势不断推进,电视节目贸易越发成为国际文化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学界研究取向集中于自20世纪70年代以降美国电视节目向其他国家的“单边流动”和“单边关系”,而缺乏基于贸易进口方即区域性电视节目市场的因素分析。其实,电视节目交易是受供给与需求因素支配的一个双边关系及过程,需求作为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起作用。本文引入新的研究视角,引入经济学中消费者(方)行为的理论,从韩国电视产业市场个案出发,研究韩国进口境外电视节目的走势以及左右境外节目进口需求的冈素,期冀对国内研究及实践都有所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电视节目创新问题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面临的若干重大基本命题之一.本文力图通过电视节目创新的"中国问题"研究,对当前中国电视节目创新在认识与实践层面存在的三个观念误区与四个突出表现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并对中国电视节目创新面临的四种客观需求与四种创新风险进行了阐释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陈欣钢  田维钢 《当代传播》2012,(1):100-101,107
节目形态的概念大于表征从属于某一类型的节目模式。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节目形态的整体考察,使对生产环节的考量不仅限于西方节目模式的接受与移植,而且有更多主动适应甚至自发改进的动力。本文试图在此研究背景下,以电视节目形态在"原产地"及"出口国"所处的不同语境为基础,分析节目流通过程中作用于节目文本的诸因素及其推动力量,试图解决本土化过程中"如何重构"和"为什么会重构"这两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定位及其发展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晨 《现代视听》2011,(6):51-54
与娱乐节目新闻节目等电视节目一样,文化类电视节目有着其独特的界定标准和分类,由于文化类电视节目自身特点与普通大众心里取向有一定差距,造成其"曲高和寡"的尴尬境地。如何突破瓶颈,找到发展方向成为每个文化类电视节目制作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露露 《档案学研究》2019,33(2):99-103
档案类电视节目可以分为文献纪录类、历史揭秘类、调查访谈类和文化情感类四类,而《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的热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意识和时代情感需求的转变。除了基本的记忆建构功能外,还可将档案类电视节目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记忆表征体系,从集体和个体层面进行公众情感价值的社会再生产建构,而这一建构过程具体表现为档案内容源的选择、档案节目场景的营造和公众参与体验的情感再生产。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和国家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民富国盛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对农电视节目在中国电视节目中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但对农电视节目也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在电视媒体不断革新和全社会关心"三农"问题的今天,如何办出农民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如何更有效地开拓农村电视市场,已引起业界高度的关注,是广大农民关心的话题.本文试图探析对农电视节目发展面临问题并提出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9.
电视节目素材是国际电视节目市场中一个重要的销售品类,我国近年来电视节目素材外销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增长,但国内的电视节目素材市场基本还未成型.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影视素材销售已成利润不菲的产业.对比分析中外电视节目素材销售的状况,可以找出制约我国电视节目素材市场发展的问题,并探讨提升我国电视节目素材交易价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卓维伟  徐佳 《大观周刊》2011,(15):295-295
本文对近期不断出现的讲述类电视节目现象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分析研究了讲述类电视节目成功的原因以及节目特色。指出讲述类节目自身具有的价值和意义,认为该类型节目是电视节目发展的前景,代表了电视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一、研究缘起自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和印度在经济发展上表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势头,同时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国际影响力也日益增强,"中印崛起"现象越来越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注.然而,同为崛起中的亚洲大国,中印两国面对的国际舆论环境却截然不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早在90年代就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中国威胁论"浪潮;而"印度威胁论"却鲜被提及,直至2006年才受到美国媒体关注,但也并没有代表美国主流民意.①针对"中国威胁论"影响下的美国涉华报道,中国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妖魔化中国"的概念.但美国媒体从业者对此予以否认,坚称自己秉承"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原则,并不存在刻意丑化中国形象的意图.本文试图通过比较新世纪以来美国媒体对中印两国的评论来研究以下问题:美国媒体对于同样崛起中的两个国家是否存在不同的议题设置?如果不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妖魔化中国"现象在当下的美国是否还存在?  相似文献   

12.
法制类电视节目作为我国重要的具有独特性的节目类型之一,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促进法治社会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法制类电视节目发展迅猛,无论是从中央台还是到地方台,法制类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发展壮大,但是在繁荣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法制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进行阐述与分析,提出对于法制类电视节目未来发展突破点的看法,以期对其以后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将自身置于受众的广泛关注下。由此,关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文化影响力,一直有学者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我国较早对此作系统研究的是曾志华教授,本文依照曾教授对文化影响力概念的界定,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的实际作用空间,由此强调提升主持人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探索式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电视节目可持续发展和文化自觉的内在联系,阐述了电视节目文化自觉的基本要求,第一要义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观点,并指出电视制作人的倾向性,应该受到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制约,具有几个方面的认知。文章最后得出结论,电视节目文化自觉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最主要的体现就是要求电视人要以"创造性的思维和方法"处理电视节目中精英话语、国家话语、大众话语三种话语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5.
郭歌 《东南传播》2018,(8):135-137
本文以电视节目《广西谁最懂》为例,着重分析文化益智类节目对于广西地域文化的传播模式,主要包括在节目设置编排中的宣传策略,在大众传播层面的传播功能以及在文化自信视阈下的传播发展,为文化益智类节目的传播以及地域文化的传承提供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确立,也为电视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仅就建设电视节目市场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我国电视机构自己录制的电视节目和引进的电视节目,大体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进入音像发行系统的。这一类节目主要是通过音像管理和发行部门向个人、个体放映点和闭路电视系统出售或租借,已经具有了商品的属性,并已形成了初步的市场。二是在省和地市级电视协作组织中交换的节目。这类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经济及其影响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在文化产业中电视节目作为最具强势的视听产品,以其特有的传播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占有日益显赫的位置。加入WTO后,面对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看好中国市场,急于了解中国,积极开展双边贸易的大好时机,我国的电视业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才能抓住机遇,发挥人才、技术、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打造国际品牌,使电视节目跻身国际市场?这是值得电视界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汉语国际传播的背景下,今后语言教学类电视节目将会如何发展?国外的同类节目中有没有哪些好的教学形式可以拿来为我们所用?本文对日、韩等国的三档语言教学类电视节目进行了考查,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理论,通过对节目的总体流程、教学流程等的分析,对国内语言教学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提出了借鉴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益智类电视节目起源于西方国家,是指以游戏、竞赛或问答的形式为载体,通过智力与知识的比拼赢得奖品的节目,其目的是为了在娱乐的过程中传播知识。益智类电视节目在我国经历了将近14年的本土化发展历程,对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知识构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分析中国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总结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缺陷,阐述益智类电视节目创新的途径,有利于为未来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郭爱华 《新闻传播》2023,(23):109-1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推进,催生了很多与医养相关的行业,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也重新焕发活力,吸引了更多受众。但目前有些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依旧存在内容同质化严重、节目形式老旧重复,甚至养生知识缺乏专业论证、以及对商品的夸大宣传等问题,导致观众对此类养生电视节目印象不佳。对此,节目制作人与媒体人应当承担起自身在养老保健方面的引导责任,关注观众对于电视节目的真实诉求,加强行业监管,创新节目形式与内容,为观众打造精良的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本文通过分析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兴起的原因以及中老年受众的诉求,总结当前此类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