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上个世纪,日本国立大学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政府公共财政的大力支持.然而,2004年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不仅改变了国立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重新构筑了国立大学财政管理体系.本文将聚焦法人化改革后日本国立大学财政管理体系,对其中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政府支出的配置方式以及学费缴纳标准的设定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思考这种契约型财政管理体系的特征及其背后隐含的危机与问题.  相似文献   

2.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背景、内容及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日本国立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化改革是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领域影响最大,也最有争议的改革。本文分析了日本国立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化改革的背景、内容,提出了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空间合作体系和远程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996年10月,日本国立多媒体教育研究所(NIME)建立了空间合作系统(SCS)。如今,国立多媒体教育研究所已经成为空间合作系统的中央控制站,参与这一系统的 116所国立高等教育院校建立了 139个卫星地面站。通过通信卫星,有关院校相互交流教课、专题报告、录象、演示、会议、研讨和小组讨论等。空间合作系统的主要目标是:(1)分布在各地的大学和其它高等教育机构通过应用同步交互的音视频通信协作举办专题报告、小组教学和研讨等,促进高等教育新的模式的发展;(2)促进研究,如应用各种类型的媒体发展新的教育方法和内容。空间合作系统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双向音视频卫星通信教育系统之一。在过去的二至三年,高等教育中多媒体的日益增长的应用来源于有关教育政策的快速发展。大学的改革和创新进入了空间时代。  相似文献   

4.
日本国立大学法律地位之变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是日本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给包括公立、私立大学在内的整个高等教育系统都带来了深远影响.本文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的核心问题--国立大学法律地位的变更及其由法律地位变更所带来的权利、义务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从鲍曼技术大学看俄罗斯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与改革赵伟陈刚袁德宁何红梅俄罗斯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以下简称鲍曼技术大学)代表团一行四人,于1997年9月2日至9月8日应邀来清华大学进行友好访问。鲍曼技术大学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可以说是俄罗斯近几年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6.
日本国立大学6年的法人化改革实现了提高各国立大学创收能力这一预期目标。同时,各个国立大学之间既没有产生明显的财政收入分化,也没有减少教育与研究等大学基本活动的财政投资比例。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市场力量在很多时候比人们主观想象的要有效得多。日本国立大学的实践经验对我国今后高等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日本国立大学在日本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对全球化的浪潮,日本国立大学进行了法人化改造。国立大学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8.
高教“大震荡”——透视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3月,“国立大学等独立行政法人化调查研讨会议”最终报告书将被提交,这意味着日本国立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化改革已经基本完成方案设计,2004年春天将正式启动。这项被称为高等教育“大震荡”的改革究竟会给日本高等教育体制带来什么样的改观?  相似文献   

9.
日本高等教育改革所依据的市场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日本高等教育市场的不均衡性;国立与私立大学的学费差额与考试竞争成本之音质关系;教学的质量-成本费用函数与消费者效用的关系;日本的雇佣制度与大学的作用;大学的遴选机能与劳动市场的变化。市场原理的有效笥在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中得到较充分的应用,特别是国立与私立大学并存的高等教育结构体制将会发生重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是日本历史上第三次重要的教育变革。通过对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起因和基本内容的介绍,分析该项改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并揭示出其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学思潮的"特性",即是指只有在"文学思潮"状态下才能得以充分显现的东西.只有当各种因素的"共同倾向性"呈现出容易被人们感知的"群体"样态时,"思潮"的生命过程才算开始."共同倾向性",既表现为"共时性"的各个完整系统之中的各环节或部分,又表现为"历时性"衍化而成的"家族相似"式的纵向现象异变中."文学思潮"的"群体性",既可以是某一特定时期以平行方式排列的集束"现象",也可以是一种现象以跨时空(指不同文化时段)排列呈现为纵向性的"现象"群体.文学思潮的"扩张性"特点,意味着它总体上不是内敛,而是外扩并具有强大的辐射性.由"点"到"面"的变化过程亦就是由单个的"思"之于群体"潮"的生成过程."点"的重要性在于,它可能最先呈现了某种趋向,潜含了外扩的潜能及被多角度接受的可能性.它首先体现为对存有"小异"的"同质"因素的"吸附",其次表现为对在对抗中日益弱化的因素的"招降"或"改编",同时也相应产生对"传统"因素的"改造"."整合性"是文学思潮"扩张性"特征的重要内涵,也是"扩张性"功能外化的主要策略."整合"中的"呼应性"和"矛盾性"(对抗性),可谓文学思潮扩展历程中最有活力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小康”、“大同”思想与道家、墨家等先秦学术思想有一定的联系,儒家“大同”理想与墨家“尚同”观念存在区别。礼运是小康社会的根本特征,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至顺,通常所说的礼运大同,是一种观念错位。  相似文献   

13.
网络教育使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教师在"旧观念"与"新功能"、"旧台词"与"新台面"的转变中陷入"社会角色"与"职业价值"的双重困境。古代文学教师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在于变"教书匠"为教育产品设计的"工程师";变知识的"搬运工"为知识源流的勘探者、"书山"索道的架设者、"学海"灯标的导航者。  相似文献   

14.
"诸"是不是合音词的况总共有三种:(一)"动词+诸",(二)"动词+诸+乎",(三)"动词+诸+名词(或词组).文章对这三种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讨论,发现上述(一)、(二)两种情况的"诸"字都只相当于代词"之",由"诸"字煞尾时,"诸"字并不是"之乎"的合音.第(三)种情况的"诸"字,有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代词"之",认为"诸"字是"之于"的合音,是忽视了古代汉语中"于"字可用可不用的客观事实而误会的结果;"诸"字无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介词"于".最后得出结论:"诸"没有合音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5.
从转注字的例字谈起——与陈殿玺先生商榷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殿玺先生的《质疑义旁表字义的转注说》对转注字的例字有不少误解,如误解“眼,目也”是引申义,“目”与“眼”不同义;误解“香”和“馨”不是一个概念;误解“牺”字是少数民族的语言,说成是转注;误解“巴巴”“爸爸”是联绵字;误解“老”是转注字,又是会意字。现和陈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老子》为语料,对其中第一人称代词"吾"和"我"从句法功能和指代意义两方面进行辨析,并进一步讨论了"吾"与"我"在《老子》中共存的意义。"吾"在《老子》中可以做主语和定语,"我"可以做主语、定语和宾语;"我"是得道之人,是圣人,"吾"是未得道之人,是"道"的追求者;"吾""我"共存清晰地展示了"道"是"德"的目标和归宿,"德"是"道"的实践和追求。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全球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全球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全球意识"的产生,但仅仅是"全球意识"是显然不够的,这就要求一种具有世界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理论根源深处和实践方面无不具有世界性,而"全球意识"的出现多少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实现提供了契机,本文就"全球意识"与"马克思主义世界化"及其与"共产主义"之间的关系展开阐述,从而浅析"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8.
语气副词“势必”由非词的分立的句法单位词汇化而来。在古汉语中“势”与“必”共现有四种句法类型:其 “势必” VP;主语 “势必” VP;小句 “势必” VP;“势必” 小句。在这四种句法类型中,“势必”为副词的形式标志有三个:“其势必”中的“其”由指示代词转向人称代词;“势”的实指义虚化;“势必”居小句首表示一种主观态度。根据上述标志,“势必”作为副词形成于魏晋南北朝与唐宋时,完全成熟于元明清时期。其词汇化的主要因素是“势”的意义虚化,与“必”融合为一个复音副词。  相似文献   

19.
从楚简《五行》篇非概念化的表达方式和由“思”而“一”、“独”,由“闻见”而“聪明”而“圣智”的成德进路来看,成德证道并非一种经验性的认知活动,而是一种内在直观在个体生命中的呈现,即体悟之知。“体知”与“认知”的根本区别在于:“体知”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内证性认识活动,我与认识对象在本体意义上合为一体;“认知”则是主客二元对立的对象化认识活动,二者在知行关系、获得途径、表达方式等方面均有不同。儒家的“德性之知”是在“体知”的基础上统合“认知”,因此不能将“体知”之道完全套用西学知识论的框架加以解释,而应当具有中国文化本位的解释视域。  相似文献   

20.
般而言,奇崛美是一种硬语雄奇之美。“看似寻常最奇崛”实际上是一种诗学悖论现象。“奇崛”与“寻常”是如何调和在一起的呢?刘大魁的“气奇则真奇”说提供了一种解释的可能。中国古典诗学话语中的“奇崛”与“寻常”是与俄国形式主义诗学中的“陌生化”和“自动化”相对应的一组概念。俄国形式主义肯定陌生化否定自动化,而中国古典诗学在“奇崛”与“寻常”之间采取的是辩证统一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