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创世神话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比较神话学的角度 ,对中日创世神话的母题、形象、结构、讲传方式及流变规律等方面进行事实的比较 ,认为中日创世神话都表现出晚出、哲学化 ,缺少纯粹创世神话的共同特征 ,同时中国创世神话具有“散漫”特征 ,而日本创世神话较具网络化、系统化。通过中日创世神话的表象世界 ,揭示出中日神话所蕴含的不同民族特质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西方之“神话”于20世纪初引入中国,由此开启了中国的神话研究。中国神话研究从一开始就具有以创世神话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特征。文章按照历史时期对中国创世神话研究作了较为全面的勾勒与评述,以彰显中国学者在中国创世神话研究方面的贡献与不足。  相似文献   

3.
创世神话是解释宇宙万物及人的起源的神话。通过对日本创世神话的解读,可以了解日本人的原始文化观念。例如哲学、宗教、民俗等。从中也可以发现中国文化的踪迹。  相似文献   

4.
《老子》与《易传》宇宙生成论是原始创世神话的哲学表述,它与陈地流传的创世神话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陈楚地域文化具有丰富的东夷和楚蛮原始崇拜和神话遗存。作为一个民族始祖,太昊伏羲是通过神话获得名号。伏羲名号源于“元气”,是宇宙本原和起始的意象和观念,伏羲即“太极”或“太一”。通过对伏羲创世神话与《老子》和《易传》宇宙生成模式的对照考察可以看出,《老子》“道”和《易传》“太极”、“阴阳”、“四象”、“八卦”的概念及其对宇宙生成的概括认识是从神话思维的具体表象中抽象出来的,是把神话中的宇宙观抽象化、逻辑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圣经·创世记》属于神话的范畴,但是在神话的“虚构”当中又能感受到很多真实,这体现在创世神话中人格的逐渐塑造以及与现实法则的吻合,通过探究这些真实性符合现实的因素,能感受到圣经创世神话当中超越时代界限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叶舒宪在《人日之谜:中国上古创世神话发掘》及《中国神话哲学》中对《荆楚岁时记》中提到的“人日”礼俗及董勋《问礼俗》的有关解释进行探讨,复原出“人日创世神话”的全貌。然而,笔者接触到一些关于“人日”的古代文献后,对“人日创世神话”产生了不少疑惑:第一,有关记载表明:“人日”习俗源自圣数字“七”之说并不可靠;第二,“人日”礼俗“象征性地重演开天辟地神话故事”之说也不可靠;第三,统现有关“人日”文献记载,“为”字不应解作“做或制、造”,而应解作“曰”“谓”;第四,《谈薮》注与“人日”礼俗,原本各不相干;第五,宋人对董勋“人日”解说之不完整性早有异议。  相似文献   

7.
正如尼采点明“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西方哲学精神在前轴心期神话时代的渊源,“夸父精神”和“女娲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在前轴心期神话时代的渊源。夸父精神是一种阳刚进取的“非理性”精神,而女娲精神是一种阴柔包容的“理性”精神。这两种基本精神呈现为互补关系,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哲学的二元一体格局。经过轴心时期的理性转换,尤其是经过周易哲学的话语转换,它们成为了中华民族哲学精神的核心精神。  相似文献   

8.
彝族史诗《梅葛》、《查姆》是流传在云南省楚雄州彝族中的两部重要的史诗,本文以文本内容为依据,对《梅葛》、《查姆》创世神话的神灵系统、创世神话的文化符号体系、创世神话的历史文化意蕴、创世神话的展演语境等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这些神话要素的分析比较来探寻两部史诗创世神话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蒙汉两族不同的生产方式、思想意识及不同的文化等角度,阐述了两个民族创世神话的概况及其雷同性和变异性。指出蒙汉创世神话有很多共同点,同时也有各自的特色。“浑沌”的观点及认识是蒙汉两族神话中的共同点,而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在神话中的表现则是蒙汉神话各具特色的原因。文中也谈到外族文化对蒙汉神话的影响及神话本身的流传演变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
创世神话在整个神话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许多神话都是从创世神话变化和发展起来的。就其思维方式、内容及价值而论,它可以说是人类最初的"百科全书"。本文主要对我国少数民族创世神话做了一个考察和探究。  相似文献   

11.
将以伏羲、女娲为核心的中国洪水神话和希伯来洪水神话(《旧约·创世记》洪水神话)进行了比较、互释,认为这两个神话的初次创世产生于原始母系社会,再次创世产生于父权社会,洪水是两次创世的分水岭,其功能在摧毁母系社会、开启父权社会。神话中的洪水可分自然洪水和文化洪水,中国的洪水后兄妹婚神话和《旧约·创世记》洪水神话不反映洪水自然现象本身,属文化洪水,与所谓的历史上爆发过的一次淹没全世界的大洪水无关,想从中挖掘历史真相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神话哲学的视角探讨《庄子》天人关系论与上古神话的渊源关系。认为《庄子》的“万物齐一”、“天人合一”思想承续了神话哲学的万物平等、天人和谐的观念。指出万物平等是《庄子》天人论的逻辑基础,天人和谐是其目的,而实现天人和谐的途径则是随顺自然、自然无为。文章的结论是:庄子的天人关系论在内在本质上与神话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3.
盘古神话作为中国的创世神话,与其他民族的创世神话相比,其最大的特色是它的人文性。中国古代神话虽然经历过历史化的改造,但它原创性、民族性的合理因子,仍然流贯在后来文化的肌体之中;而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源头,其滥觞处便是中国创世神话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4.
各民族的先民们都曾对天地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做出过神话的解释,这种解释不仅体现出一个民族的个性,也体现出其文化精神。中国古代的原生创世神话和后起的体系创世神话都展示出勇于牺牲和甘于奉献的伟大品格,体现崇尚道德、注重伦理的个性特征,从而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5.
蒋军晶 《小学语文》2011,(10):13-16
整体思路 1.听(讲)故事《盘古开天地》,聊创世神话产生的原因。 2.比较阅读中国、日本、蒙古创世神话。  相似文献   

16.
青海黄南藏族中流传的一些活态的“初创世型”神话,与创世神斯巴有关的系列文化神话和哈拉射日等“再创世型”神话,为当地藏族文化与社会制度提供了合法性的、神圣性的证明,给民众一个生活的范式,体现了神话在人类生活中的象征意义,在民族史和文化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中国对神话一词的最初引进就是涵盖在文学的范畴之下,因而造成中国的神话研究长久以来一直处在被边缘化、简单化的境地。实际上,神话不仅是文学的源头,也是人类早期文化尚未分化的整体,其中创世神话更是具有文化基因的意义。只有打破现代学科体制,将神话还原到绵延数万年的文化语境之中,才能对其价值和意义作出有效的阐释。众多学者对中国创世神话的探讨,或扩充研究材料,或扩展研究方法,或拓展研究视野,都是在这种研究思路之下所进行的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18.
创世神话是鄂温克族神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根据鄂温克族创世神话的内容,对其类型及其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揭示鄂温克族创世神话的类型特征和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9.
云南少数族的创世神话与中华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文献中记载的创世神话,与云南少数族创世神话,就创世形式看,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云南少数族创世神话所反映的种种民族精神,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相通。这些事实表明:中华各族及其文化的融汇、交流,远在古代就开始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创造、形成,是中华各族共同参与、付出的结晶。  相似文献   

20.
神话--记录了人类童年时代的载体,它充分体现了人类最宝贵的想象能力.本文以中国创世神话为例阐述了神话中想象的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