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关于接纳,往往存在着一些误解,有必要正误。首先,接纳子女不是态度暧昧,娇宠孩子。如本文上期开头那个例子。父母如果能够站在女儿的角度思量(毕竟父母也年少过),至少不会做出“臭骂前来邀请女儿的同学”这样过于伤害女儿自尊心的行为来!父母须知: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龄朋友而“忽视”成年人。这是他们成长的需要,也是他们成长的标志。做父母的  相似文献   

2.
由于种种复杂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人们往往不愿、或不习惯把自己内心的意思直接说出来,常常是含蓄的委婉的转个弯儿说出来。还有一些话,甚至不是用语言“说”出来,而是用眼睛、脸部表情、身体动作“做”出来。即使做子女的(特别是较大的孩子或内向的孩子)对于自己的父母也常常如此。这就要求做父母的不仅要能够倾听子女“说”了什么,尤  相似文献   

3.
赵凯 《家庭教育》2010,(7):62-65
曾经有人无奈地说:沟通,很难;与孩子沟通,更难;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难上加难。事实确实如此,在我们的身边,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付出了很多很多,然而父母的做法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常常被孩子指责是“烦人”。父母试图与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遇到的往往是冷冰冰的拒绝。这是为什么?是青春期的孩子没有沟通的需要吗?不是。不断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别人的关怀,也最需要与别人沟通。  相似文献   

4.
1.交互原则。心理学家阿伦森等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相互支持。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的接纳我们、喜欢我们,别人对我们的喜欢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们也要喜欢、接纳他们,即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受我们对别人态度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喜欢与厌恶、接纳和疏远是相互的。据此,我们与人交往时应心态宽容,悦纳别人,尊重别人,对别人的成绩要表示真诚地赞美。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尊重的需要是每个人较高层次的心理需要。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每个人心灵深处最基本的需求。只有我们先真诚地…  相似文献   

5.
人与人之间缺少沟通,就像河的两岸没有贯通的桥梁。而善解人意,则是沟通人际关系的最好桥梁。善解人意,不应仅从文字上作善于揣摩人的心意去理解,其“善解”的“善”,也不能仅作善于解释它还应包含善心、善良的愿望这层意思。善解人意,首先要与人为善,善待他人,而后才能理解人、谅解人、体察人,体现你人格的魅力。俗话说,“善心即天堂”。只有怀抱善心的人,才能爱人,欣赏人,宽容人。他们深知,人字的结构是互相支撑,懂得相互接纳、相互合作、相互融洽。尊重他人的优势和才华,也宽容他人的脾气和个性。对别人,完全是欣赏他美好的地方,而不去计…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关注。当前家庭教育中最突出的就是亲子沟通问题,不良的亲子沟通导致亲子矛盾丛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结合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的实践,提出了亲子沟通中家长必须拥有“空杯心态”,即:放下权威角色,放下消极标签,放下过高期待,尊重孩子,接纳孩子的现状。如此才能使亲子关系更融洽。  相似文献   

7.
尊重是心理辅导的基本条件之一,是真正理解学生的基石。尊重的最直接表现是“接纳”。所谓接纳就是尊重学生个人的价值,罗杰斯强调:“接纳应是整体的接纳,不但包括他们的长处,连短处也都一起在内,即所谓对学生一切言行的无条件尊重。”美国著名心理辅导专家伊根指出:尊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尽量地要求一个人,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一般地说对学生进行正面鼓励,可以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因为一个人很在乎周围人对他的态度,总希望被别人尊重,被别人接纳,被别人欣赏,更渴望得到班主任老师的宽容。  相似文献   

9.
——尊重的内容有很多,总的一点是,要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而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具体的方法是将心比心,我们不喜欢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我们也就不要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其实有时孩子在物质上需要的并不是那么多,他们需要父母对他们精神上的关爱。 ——如果您想让孩子聪明起来,就不要说孩子怎么那么笨;如果您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就不要说孩子除了不喜欢学习什么都喜欢。 ——如果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么当他面对别人的时候,他会失去自信,没有勇气也没有意识发表自己的意见,尤其是不同意见。 ——与子女有效沟通需要有一些技巧,但是更重要的是态度。在交流中对孩子真诚、信任、接纳、尊重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父母必读》2010,(8):144-146
夫妻之间的沟通,不是单纯的就事论事,而是需要从一个更深的层面去相互“链接”,如果在沟通中能让对方感觉到被尊重、被重视、被接纳、被认同以及被爱,那么话题自然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1.
沙盘游戏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治疗,通过沙盘意向可以揭示出儿童的一些心理。教师与父母应正确看待儿童在青春期出现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沟通方式:理解儿童的情绪波动;给予儿童自主选择权;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儿童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2009,(4):6-9
每个父母,都面对着一本各具风格的“书”,作为称职的父母,就必须读懂这本“书”。翻开第一页,跳出几个大字:亲子共同成长,接下来便是尊重、民主、理解、交流……  相似文献   

13.
爱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心理需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爱护。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爱学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原动力,如何爱学生则是一门学无止境的艺术。一、尊重是爱的前提。这里所说的尊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首先要自尊自爱。师爱是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的一种示范。师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特殊儿童父母对特殊子女的接纳现状,以及不同接纳水平对特殊儿童父母情绪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175位家长对特殊子女接纳度极其情绪体验。调查分析结果如下:(1)大部分特殊儿童父母对特殊子女都有较高的接纳程度。在接纳度包含的三个层面中,理解层面的得分最低,应他性行为的得分最高。(2)特殊儿童父母对较高年龄组特殊子女的接纳度显著低于较低年龄组的接纳度。(3)与其他特殊儿童相比,视力障碍儿童更能获得父母的认可,父母会为他们做出更多适应性行为。(4)特殊儿童父母对子女的接纳度与积极情绪体验显著相关,但与他们的消极情绪体验相关性不显著。可见,父母对特殊子女的接纳程度越高,越容易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5.
“肯定言辞”是父母以真诚、认同、尊重和接纳的态度,通过语言向孩子表达出内心的爱、赞扬和肯定。你所使用的“肯定言词”可以是伴随轻微身体动作的口语表达,也可以是含蓄而充满爱意的书面表达,你的真诚会使孩子感到被爱、激励和振奋,他从中可以获得终身的自尊和自信。那么,在一天里,你需要如何运用“肯定言词”来与孩子沟通呢?你的态度“肯定言辞”需要你有真诚、认同、尊重、接纳的态度和爱的情感,发自内心地说出和写出对孩子肯定和赞扬的话语,并且抓住与孩子相处的每个时刻来表达,把这些态度和情感慢慢渗透到孩子的生命中,积…  相似文献   

16.
沟通是一门艺术,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情商课 堂,家庭教育注重营造家庭的氛围、家庭的文化。说话是人与 人之间沟通最直接的沟通方式,好好说话,话好好说,说说好 话,学会倾听。实施家庭教育采取正面管教和正面表达的方 法,少说“不”,不抱怨,从心理上“赢得”孩子,在家庭会议中专 注于问题的解决。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少,他自 己会长好。  相似文献   

17.
这一讲“准确表达”,主要是协助父母学会怎样和孩子说话,怎样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意思、愿望,使孩子能够即时知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蕴含的关爱和善意,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子女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8.
孙辉 《河北教育》2010,(6):30-30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同样有得到别人尊重的心理需求。作为班主任,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特别是在处理偶发事件和“问题学生”时,更要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因为,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学生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诲。本期“班主任工作”,我们刊发几篇有关“尊重”的文章,看看几位班主任老师是怎样巧妙利用“尊重”来实施班级管理的。  相似文献   

19.
旭东是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同学,可是有一点却让大家难以接受,那就是他喜欢在别人说话时“乱插话”:别人说话时,他常常从中间打断,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起先,同学们碍于情面,对他这种做法并没有介意,可时间一长,大家聚在一起说话时,就尽可能对他“敬而远之”了。大家在一起谈话是为了互相交流,增长见识,而不是为某个人开“独唱会”,所以你不能为了出风头而“抢话”。你一旦抢了别人的话,一方面人家说话被迫戛然而止,思路不仅被扰乱,还丢面子。另一方面你的“抢话”也是对其他听众的不尊重,人在听话时往往对说话者抱有一定的期待心理,…  相似文献   

20.
尊重是什么?“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特的东西,也称为个性。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独特性。”这是《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一文中的一段话,它从教育的角度解释了“尊重”二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